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642886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学校是进行各种教育的场所,小学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一生中的黄金阶段。在此期间,学校不但是进行知识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实施道德教育的主要基地,是向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奠基阶段。“从小看大”,意思是一个人小时候的所作所为能一定程度上决定长大后为人处世的态度、品质高低、性格等,可见小学教育多么重要,尤其是一定程度上决定孩子道德方面的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所以作为小学管理者,必须重视现

2、有教育体制下的小学德育工作,更要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注重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发挥小学德育在拓展中国优秀传统的重要作用,提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生中的影响力,切实提高道德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一、在校园中营造浓厚传统节日文化氛围德国著名教育家李特说:“陶冶犹如人们从无底的存在深渊之不可言状的迷惑中挣脱出来,而达到广阔的平原上,心胸顿时开朗,感到宇宙万物、天地人生都在我的胸中,和我的心灵产生共鸣,形成一种水乳交融、天人合一的关系。”孔子也提出过这样的理想:“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他们都强调了潜移默化的感染对于完善人性、构建

3、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墨家学派代表人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用“染丝”来比喻人的思想道德是因为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学生在校园中会度过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学校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来加强德育教育,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可通过传统节日这一隐性资源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首先,要积极开展多方筹划工作,采用多样化方法增强校园的文化氛围;其次,要隔一两年举办一次全校节日庆祝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大型的文化节日展览活动。比如,加强“尊师重教”宣传力度,让每届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校庆活动,或者让学生和教师充分了解学校的

4、发展史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带领全校师生共同领略学校风采,彰显本校的学子风貌,激发学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还可以组织各种知识竞赛或文艺庆典,采用不拘一格的活动形式,充分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联盟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塑造自己的价值观、荣辱观等,有助于学生更健康茁壮地成长。二、在立足社会实际的基础上加强德育实践帮助小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责任感、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观等,就需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德育实践教育,通过典型示范和行为转化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认识道德、感悟道德、体会道

5、德,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为此,学校要经常组织有利于传播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活动,将中华美德学校融入活动全程。比如,定期开展社团活动,在学校中成立合唱团、舞蹈团、武术团、美术团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对外交流活动,促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不但可以获得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在组织活动期间,学校应充分利用电子屏幕、宣传栏、校园横幅等手段,充分展现学校节日文化的内涵,又如,在清明节追忆为国捐躯的烈士;在端午节祭奠宁死不屈的屈原。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强校园的文化

6、气氛,另一方面能够逐渐浸染学生的灵魂,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对学生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践证明,借助类似的活动,远比脱离学生实际、空洞的理论说教有意义。三、提供大量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外读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每个中国人自豪的根本,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根基稳,发展才能快,以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现在的每个小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承载着祖国的希望,文明历史要靠他们一代代传承下去。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典文学是构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精心

7、选择一批传统文化阅读书目,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心灵的感染和情感的熏陶。例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价值观,学校可以精选历史传统文化书目中的经典书籍,以及能够代表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创新思想的德育资源,让学生大量阅读和感悟,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通过提供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课外书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行动中,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了学校德育的有效开展。四、通过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我国传统文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手段,通

8、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和快捷地获取知识。为此,学校的德育教育完全可以拓展宣传传统文化的途径,不但要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也要加强网络宣传,让学生在学习之余通过网络平台搜集和发现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知识,并借助信息技术与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甚至与他们一起讨论问题。例如,在学校网站上开辟中国传统文化专栏;给小学生推荐相关视频,让学生自主观看并写好观后感;还有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道德败坏现象进行评论,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此外,通过网络也可与家长取得联系,对家长和学生共同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使家校通过网络手段合作,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总之,作为小学管理者,应在网络平台中科学、合理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总之,作为学校管理者,要通过多渠道调动各种资源优势,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之花开遍小学德育的花园,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小学德育实效。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