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640630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朝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说明:本试卷满分为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卷(选择题,共30分)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悼念 泥淖 桨棹 绰绰有余 掉以轻心 B、蝎子 谒见 揭发 歇斯底里 竭尽全力 C、洪水 拱让 供奉 哄堂大笑 烘云托月 D、崩殂 狙击 阻碍 谩骂诅咒 神气沮丧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一言九鼎 碌碌无为 B我有佳宾,鼓瑟吹笙 信誓旦旦 迷天大谎 C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眼花撩乱 宿兴夜寐 D爱而不见,搔手踟蹰 既往不究 羽扇纶襟 3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俩同窗八载,一直相敬如宾,从没有为琐事吵过架。 B他们在那个人才匮乏的时代被视为天之骄子,也就免不了自以为是、孤芳自赏。 C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他网罗了一批街霸市霸,横行乡里,成为当地一害。 D对新教材的修订,大家已经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我想再补充几点,就权当抛砖引玉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次“凤凰”袭击台湾,不但马英九坐镇灾害应变中心,听取了各单位防灾简报,而且逐一点出各县市的防灾重点,重现昔日台北市长的应变精神。B.加强社会制度的规范化,真正成为法治国家,以至于基本道德规范成为大家公认并且自觉资自愿践行

3、的底线,这种条件下的社会风气好转、公民道德水准的提高。C. 媒体分析认为,达赖会见麦凯恩可以借助美国大选为“”分裂活动造势,而麦凯恩会见达赖则是他推进民望的一种手段,双方可谓各有所需。D. 温家宝总理5月22日重访北川中学,在高三(一)班教室的黑板上,用粉笔写下“多难兴邦”,并对同学们说:“我们要记住这4个字,相信经历过灾难的同学会更加努力。”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华夏大地的崇山峻岭中间,安徽省潜山县境内的天柱山究竟凭什么赢得了众多文学大师的厚爱? 很可能是它曾经有过的宗教气氛。天柱山自南北朝特别是隋唐以后,佛道两教都非常兴盛。佛教的二祖、三祖、四祖都曾在此

4、传经,至今三祖寺仍是全国著名的禅宗古刹;在道教那里,天柱山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地维”,是“九天司命真君”的居住地,很多道家大师都曾在这学过道。这两大宗教在此交汇,使天柱山一度拥有层层叠叠的殿宇楼阁,气象非凡。对于高品位的中国文人来说,佛道两教往往是他们世界观的主干或侧翼,因此这座山很有可能成为他们漫长人生的精神皈依点。这种山水化了的宗教,理念化了的风物,最能使那批有悟性的文人畅意适怀。例如李白、苏东坡对它的思念,就与此有关。 也可能是它所蕴含的某种历史魅力,早在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曾到天柱山祭祀,封此山为南岳,这次祭山是连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也跟随来了的。后来,天柱山地区出过一些让一中国人都

5、难以记怀的历史人物,例如赫赫大名的三国周瑜,以及“小乔初嫁了”的二乔姐妹。这般风流倜傥,又与历史的大线条连结得这般紧密,本是历代艺术家恒久的着眼点,无疑也会增加这座山的诱惑。王安石初到此地做定局时曾急切询问当地百姓知道不知道这里出过周瑜,百姓竟然都不知道,王安石深感寂寞,但这种寂寞可能更加增添了诱惑。一般的文人至少会对乔氏姐妹的出生地发生兴趣:“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芙蓉。只今冷落遗故址,令人千古思余风。”(罗庄:潜山古风) 当然,还会有其他可能。 5、对“王安石深感寂寞”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因百姓对历史人物无所知感到失望。 B、曾建赫赫功业的周瑜的湮没无闻,令初来次地做

6、官的王安石增添了失落感。 C、王安石追思古人,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现象感慨万千。 D、王安石自己功业无成,深感老来孤独。 6、以下判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天柱山即古之南岳,它与后来称为南岳的衡山并不在同一个地方。 B、天柱山字隋唐以来佛道两教都非常兴盛,有可能成为高品位文人的精神皈依点。 C、天柱山那层层叠叠的殿宇楼阁,最终成为了许多文人的精神皈依点。 D、游天柱山而对乔氏姐妹发生兴趣的,不过是一般的文人。 7、对上面文字综合分析较恰当的一项是( ) A、汉武帝、司马迁、李白、苏东坡等都看重天柱山,是因其宗教气氛和历史魅力。 B、天柱山确有使文学艺术家们获得“解脱”、受到吸引

7、的人文景观。 C、文学家们的悟性和追求,总是使他们并不重视自然景观的好处。 D、高品位的文学家们对山水景物喜爱与否,完全取决于受佛道两教思想影响的程度。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

8、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人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此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

9、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明史) 宪体:御史的本分职事。袭:量词,指成套的衣服。中官:宦官。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上已知其人矣 其孰能讥之乎 B用王翱荐 用心一也 C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D遇学官以宾礼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9、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杨继宗“清廉刚正”的一组是( ) 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 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 继宗察其非盗,竟辨出之 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 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 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 A B C D 10、下列对原文有

10、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继宗对囚犯讲人道,按时提供饮食,还叫他们洗浴,体现了一种悯民爱民思想,与古代许多官吏的残酷苛刻、草菅人命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他又善断疑狱,避免了很多冤假错案。 B杨继宗大兴社学,并注意落实到实处,尽管他的“罚其父兄”的做法不很合理,但这一罚却功在百姓,利在百姓。 C杨继宗本来生性“刚廉孤峭”,一般人难以接近,但他对学官却礼貌有加,待之以宾客之礼。他作为地方长官能尊师重教也是当地“社学大兴”的原因之一。 D杨继宗廉洁清正不爱钱财,这正是他敢于公开批评御史孔儒明胡作非为,敢于抵制宦官敲诈勒索的力量来源,汪直说“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意思是说明

11、朝上下官吏除了杨继宗之外全都腐败透顶,这既是对他的赞美也是对时政的批评。 第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2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5分) 译文: (2)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3分) 译文: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千秋岁张 先数声鶗鴃,又报春芳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注】千秋岁,词牌名。本词是抒写爱情横遭阻抑的幽怨之作。鶗鴃

12、:亦作“鹈鹕”,即杜鹃。永丰柳:凄冷清凉的树,比喻孤寂无靠的女子。幺弦:琵琶的第四根弦,借指琵琶。(1)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残春景象?寄予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答: (2)有人说“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是全词思想感情的喷发点,你是否同意?请结合下阕内容作简要说明。(4分)答: 13、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 , , 火不灭。”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2)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卫风 氓)(3)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诗

13、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阕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的源头,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但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 与诗人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暗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的周围,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伸手可触,然而又有

14、多少人注意到他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烟尘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点。惟一的解释,就是他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一首诗若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的结果;而读好诗,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距离的。 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