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单元 7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1课件(共22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638891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单元 7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1课件(共2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单元 7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1课件(共2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单元 7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1课件(共2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单元 7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1课件(共2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单元 7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1课件(共2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单元 7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1课件(共2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单元 7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1课件(共22页)(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涉江采芙蓉,钟嵘在诗品中曾评古诗十九首说:“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知识导读,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艺

2、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冕”。,萧统(501531)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2岁被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萧统对文学颇有研究,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3万卷,编集成文选30卷。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旧时读书人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为后世推崇。,文选封面,文选书影,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

3、沼泽。 遗(wi):赠。 远道:犹言“远方”。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终老:终生。,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涉江采芙蓉诗意图,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诗歌赏析,2、诗歌中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赠花”的行

4、为?,芙蓉,即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起首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有关怀、思念,也有表达了美好祝愿.,3.诗歌描写“多芳草”和“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4.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

5、是写主人公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又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7、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采莲图,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问题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