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57)两极世界的形成——能力提升练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619394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57)两极世界的形成——能力提升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57)两极世界的形成——能力提升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57)两极世界的形成——能力提升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57)两极世界的形成——能力提升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57)两极世界的形成——能力提升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57)两极世界的形成——能力提升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57)两极世界的形成——能力提升练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57)两极世界的形成能力提升练习一、单选题1.1946年2月22日,乔治凯南致美国国务院电文:“在那里(指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儿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这篇电文意在提示美国政府( )A.继续维持与苏联的同盟关系B.应该对苏联采取冷战政策C.国家利益受到了苏联的威胁D.应该与苏联加强经济、文化交流2.“冷战”一词最早由美国政论家赫伯特斯沃普提出。“二战”后“冷战”一词迅速流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冷战”政策最显著的

2、特点是( )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B.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掌权C.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增强与苏联抗争的实力D.在遏制共产主义和稳定资本主义过程中不诉诸战争3.“二战”后,日本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回顾这段历史,日本政府将其称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风雨35年”。从战后的国际形势来看,所谓的“机遇”应该是指( )。A.在国际“冷战”氛围下,日本幸运成为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家B.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欧洲重建C.在中朝相继独立后,阵营的日本幸免战后的赔偿责任D.在两极格局体

3、系下,美国扶植日本以抗衡社会主义国家4.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 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巴黎公社失败时B.世贸组织成立时C.欧元问世时D.两极格局时5.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人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西方对苏联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甚至连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也邀请西方国家帮助制定。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

4、.苏共已放弃社会主义道路B.苏联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C.美国放弃遏制苏联的政策D.苏联实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变革6. 英国约翰 W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该书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的武装冲突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7.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新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

5、成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C.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8.以下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项调査结果:1946年6月,58%的受调查者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1950年11月,这一比重上升到81% ;1948年1月,83%的人主张停止同苏联的贸易,67%的人主张制止苏联的扩张。以上数据说明( )A.美国遏制苏联政策的出台有其社会必然性B.美国百姓敌视苏联是冷战的主要原因C.苏联扩张导致美国百姓对其好感度下降D.杜鲁门主义导致多数美国百姓敌视苏联9.决心保障基于民主、个人自由及法治原则的各该国人民之自由、共同传统及文明,愿意促进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与幸福,决定联合一切力量,

6、 进行集体防御及维持和平与安全,因此同意此项北大西洋公约。”材料反映出“北约”( )。A.有利于促进北大西洋区域的安全B.是一个保障民主与自由的进步组织C.是一个对抗苏联的军事同盟集团D.是应对“华约”挑战而形成的自卫性组织10. 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咨文中指出:不发达地区必须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来满足人民的各种希望,倘若他们遭到挫折,希望破灭,就会转而追求那些鼓吹通过专制取得发展的“异端邪说”。据此可知()A.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逐渐提高B.经济不发达地区易陷入专制统治C.美国致力于战后各国均衡发展D.美国将经济援助作为冷战的手段11. 1963年8月,赫鲁晓夫在世界各国

7、共产党和工人党同声谴责南斯拉夫背离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之际,赴南访问并发表演说,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赫鲁晓夫( )A.决心摒弃斯大林体制发展资本主义B.试图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D.希望学习新的经验应对国内危机12. 有学者认为,冷战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互动的产物,“必须把美苏关系看作一个互动的过程,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行动过程”。这表明作者认为( )A.冷战是美国对苏联挑战的回应B.美国的误判和扩张导致冷战对抗C.对于冷战美苏都负有一定责任D.冷战导致了世界动荡不安13. 下表是不同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不同认识观点学者认为冷战是由美

8、国酝酿和发动的,根源在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苏联只是被动的应战者,美国必须对冷战承担主要责任。竺培芬冷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双方行为的结果,并非美国单方面对苏联发动的。冷战并非美国独家制造,而是“美苏共振互动所致”。沈志恩在冷战的起源中,英国政府极端仇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对美苏冷战的爆发起了始作俑者的作用。陈亚峰斯大林把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作假想敌而采取敌视态度,进而冷战不可避免。张 华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美苏冷战的发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B.美英等国应该对冷战发动承担主要责任C.极端意识形态不利于构建国际和平秩序D.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冷战发生的主要原因14. 1961年,约翰

9、肯尼迪当选美国第35届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 )A.美国进入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新经济时代B.分权制衡的原则得到一以贯之C.冷战思维影响了美国政府决策D.美国政府大规模削减民众福利15. 二战后初期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对抗,下表中的对应措施分别是( )政治经济军事美国苏联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朝鲜战争越南战争B.铁幕演说欧洲经济共同体北约华约C.铁幕演说

10、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朝鲜分裂D.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二、材料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事年表1939年8月23日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爆发1942年1月1日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1942年7月-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1945年4月30日 苏军攻克柏林1945年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1988年6-7月 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 、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见的多元化”1989-1990年 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1990

11、年1月 戈尔巴乔夫声称:“实行多党制符合社会的需要。”1991年12月 苏联正式解体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12、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17.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一般来说,决定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材料一 早在1943年4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授意他人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了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提出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人教社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二 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凯南认为,苏联是“深厚强大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潮流孕育出来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的对手,而不是伙

13、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建华世界现代史材料三 尼克松主义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尼克松的伙伴关系是要加强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在亚洲要加强同日本的关系以及世界上“自由”国家和独立国家的关系,解决它们共同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对付苏联的扩张。北京大学出版社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册材料四 里根政府准备在6年内耗资1803亿美元实现核力量现代化,并提出和实施战略防御计划。里根政府调整核战略的目的在于:打破美苏在核力量对比中的均衡态势,谋求对苏联的核优势;把苏联拖入一场新的军备竞赛之中,迫使苏联拿出更多的资金进行军备建设,借此拖垮苏联经济;给苏联在经济、政

14、治、军事以及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打击, 使苏联在国际竞争和争夺中陷入不利地位。北京大学出版社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下册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建立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2.概括材料二中凯南对于美苏关系的认识;并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原因。3.概括材料三中尼克松政府的“伙伴关系”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府在这一时期的对苏政策。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里根政府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的目的。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议“法德两国建立煤钢共同体”,史称“舒曼计划”。1951年,法、德、意、比、荷、卢六国根据“舒曼计划”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六国提出在煤钢联营的基础上进一步筹建共同市场。1957年,六国外长在罗马正式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 材料二 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 (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2)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策; (3)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