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四 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 微专题17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619305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四 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 微专题17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四 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 微专题17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四 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 微专题17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四 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 微专题17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四 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 微专题17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四 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 微专题17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四 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 微专题17 word版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专题17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自然灾害(含选修)考试要求考试内容加试要求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概念和分类(a)(2)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d)分析影响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综合因素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c)3.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a)分析自然灾害的危害及成因4.自然灾害的危害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b)5.中国的洪涝灾害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c)1.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类型集中式带状组团状图示影响因素河流少、地形平坦开阔受地形限制或沿河便于取水和交通受地形或河流阻隔分布北方平原地区多见南

2、方平原和高原的河谷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的差异(1)影响聚落的形成作为水源地,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2)影响聚落的分布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要考虑洪水的威胁,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山区河谷中: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3.具体案例分析半坡村落丽江古城绿洲兰州地形河谷阶地上坝子山前冲积扇、洪积扇中下部黄河谷地成因接近水源,避开洪水古城西面和北面的山地是抵御秋冬西北风的天然屏障;坝子平坦且东、南两面开阔,利于城市发展;河流纵贯其中,

3、提供稳定充足的水源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城区南北两侧山峦对峙,城市主体集中于河谷,并沿河谷向外围扩展,发展成带状城市d级拓展延伸我国不同地区聚落的分布特点地区分布特点西北地区多分布在绿洲地区青藏高原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云贵高原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北方平原地区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南方丘陵山区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4.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5.我国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b级特别提醒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且危害范围较广、危害程度较大。6.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自然因素气候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多暴雨,且年际变化大

4、地形西部山区,水流急,洪水集中;东部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水文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分布差异大人为因素流域内的植被破坏、围湖造田,使得河流上中游涵养水源能力和中下游蓄洪、排洪能力减弱7.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1)工程措施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工程;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但治理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治理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2

5、)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科研投入监测和预报;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加强洪涝灾害的管理;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宣传教育;实行防洪保险等。真题设问1.(20174月浙江选考)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2.(20174月浙江选考)说出该市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考向和规律1.考向:地形对聚落分布位置的影响。2.命题规律:以地貌景观图直接设问或以区域图为背景直接设问,题型以非选择题为主。真题设问1.(201711月浙江选考)说明乙地多旱灾的自然原因。2.(20174月浙江选考)分析赤峰市发生白灾的自然原因,并说明定居后牧业抗灾能力增强的主要原因。3.(201610月浙江选考)说出该自然灾害的类

6、型,并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分析该自然灾害加重的原因。4.(201610月浙江选考)防治淮河洪涝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有考向和规律1.考向:分析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洪涝灾害的措施。2.命题规律:综合题是主要考查题型,多以地理事实为呈现方式,判断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灾害的类型并简单分析其形成原因,结合区域特点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在组织答案时要结合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特征进行分析。例1(201711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和图中拉合尔气候统计资料。说明乙地多旱灾的自然原因。答案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印度河径流季节变化大;印度河中下游下渗量大;灌溉水源不足。

7、解析乙地多旱灾的自然原因可从水循环的环节分析,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下渗强烈;地表径流不稳定;且乙地是该国重要农业区,对灌溉水源需求量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旱灾多发。例2(2017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下图为赤峰市及附近区域略图。材料二白灾是在冬季引起牲畜大量死亡的一种气象灾害。近年来,赤峰市游牧民在条件较好的区域定居,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点,在居民点附近种植饲草发展畜牧业。赤峰市发挥当地优势,通过发展种(种植业)养(畜牧业)加(加工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分析赤峰市发生白灾的自然原因,并说明定居后牧业抗灾能力增强的主要原因

8、。答案气温低;降雪量大;积雪覆盖草场时间长。饲草储藏增多;圈舍对牲畜的防护增强。解析“白灾”是雪灾,题目材料二已经提供材料;“灾”的含义,即造成的危害大。抗灾能力包括牧业对草地资源依赖性变化、冬季饲料储备情况、牲畜棚舍建设情况、当地居民的抗灾意识和救灾能力等方面。例3(20174月浙江选考)读“重庆市示意图”,完成下题。重庆自古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说出该市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答案人口密集区;河流交汇处,铁路枢纽处;大规模商品集散地。解析城镇空间布局,强调城镇“区位特点”,即城镇分布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如城镇与人口、交通(河流、铁路、公路等)、商品集散(商业贸易)的关系。而城镇分布特点更强调

9、“位置、疏密”等。(20174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完成下题。1.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A.B.C.D.答案B2.(2017浙江温州选考模拟)位于黄土高原的罗玉沟流域,在19872010年期间年降水量变化不明显,但是年输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流域内聚落规模较小,其主要自然原因是()A.地形复杂B.土质疏松C.河网密布D.气候多样答案A解析该流域沟壑纵横,地形复杂,不利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人口稀少,聚落规模小。塔里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地带,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城镇与交通线分布图”和“甲地段公

10、路线路照片图”。据此完成34题。3.从整体上看,塔里木盆地内的交通线分布特点是()A.线状分布B.“之”字形分布C.环状分布D.网状分布4.甲地段公路线分布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湿润,降水多B.水源短缺,近水源C.土壤肥沃,梯田多D.地势较高,坡度大答案3.C4.D解析第3题,塔里木盆地深居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盆地内部沙漠广布,周围高山环绕,冰川连绵,盆地周围的山前多冲积扇,冲积扇可成为典型的绿洲农业区,这里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形成村镇和城市,因而交通线呈环状分布。第4题,图中甲地段地处天山深处,地势较高,坡度较大,在山区陡坡上公路一般沿等高线修筑,呈“之”字形弯曲。(2018浙

11、江嘉兴教学测试)读“兰州市及周边地区卫星图”,完成第5题。5.影响兰州城区形态呈东西带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河流C.气候D.交通答案A6.(2018浙江义乌群星外国语学校月考)2016年11月14日新西兰南岛中部地区发生7.5级地震。按自然灾害的性质分,地震属于 ()A.地质灾害B.气象灾害C.海洋灾害D.生物灾害答案A(2017浙江选考模拟)2016年7月,武汉大水围城,洪灾严重,然而武汉的地貌也是洪水“造就”的。读图完成78题。7.武汉此次洪灾的诱灾原因主要是()A.海水顶托作用B.春季台风带来的暴雨C.下游植被破坏D.雨带稳定地维持数日8.武汉的地貌也是洪水“造就”的,这说明

12、武汉地貌形成与下列选项相关性最大的是()A.内力抬升B.河道变窄C.流速减慢D.湖泊众多答案7.D8.C9.读“我国北温带季风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中聚落分布规律是_。(2)图示中聚落分布地如果为河流地貌,其最可能是_,判断理由是_。河流对聚落的有益影响是_。(3)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答案(1)沿公路分布(或大致沿等高线分布)(2)河谷平原聚落分布地地形平坦,位于河流凸岸供水和运输(3)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比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南偏

13、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坡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28、29加试加练10.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中聚落分布规律是_,呈_状形态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河流对聚落的有利影响是_。(3)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形。分别说明这样修建的原因。答案(1)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带原因: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较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淤

14、积有肥沃的土壤,比较适宜聚落的发展。(2)供水和运输(3)乙村到甲村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河流出山口处,地势低平,形成的洪积扇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宜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山区的公路修建时要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节省工程量。乙村到甲村沿河谷修建,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沿等高线修建,呈“之”字形,坡度小。11.阅读图表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1949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地区旱灾频次水灾频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