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21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618621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21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21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21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21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21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21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21 word版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专题21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考试要求考试内容加试要求1.城市化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b)2.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b)3.城市化特点(1)城市化特点的地域差异(b)(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b)4.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d)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的形成及解决措施5.城市环境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c)6.我国城市发展趋势我国城市发展趋势(b)7.城市区位分析(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c)(2)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b)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1.城市化(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

2、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等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位)场紧张等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等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等(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2.城市区位因素真题设问1.(20184月浙江选考)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2.(20184月浙江选考)在高新

3、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3.(20174月浙江选考)重庆自古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说出该市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4.(201610月浙江选考)影响表中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5.(20164月浙江选考)我国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主体形态的主要目的是考向和规律1.考向:城市化的特点及原因;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区位。2.命题规律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是本专题重要的考查形式。材料特征:以某区域或某城市为背景,或以有关城市的统计表格数据为载体,呈现有关城市化或城市区位的信息。设问特征:其设问主要是简述有关城镇的区位特点,或分析、判断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区位的条件等。选项或答案特征:围绕所给材

4、料,回扣课本知识,总结、分析、判断城市化的特点、差异或城市区位知识。例1(20184月浙江选考)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下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图”。完成(1)(2)题。(1)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B.C.D.(2)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A.B.C.D.答案(1)D(2)C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城的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指数都是最高的,故其发展水平也是最高的。(2)城和城的创新带

5、动能力指数在四个城市中居前两位,可判断其科技水平也在四个城市中居前两位,因此高新科技发展更具优势。例2(201610月浙江选考)下表为2014年我国三省(市、区)社会经济相关数据。影响表中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行政区上海辽宁广西人口自然增长率()3.140.267.86城镇人口比重(%)89.6067.0546.01人均GDP(万元)9.76.53.2三次产业结构0.534.764.88.050.241.815.446.737.9A.农业发展水平B.人口自然增长率C.工业发展规模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答案D(2018浙江瑞安检测)读“我国西部某城市城区的空间分布图”,完成12题。1

6、.形成该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B.资源C.地形D.河流2.两城市建成区较其他建成区面积大的共同原因是()A.河流沿岸,水运条件优越B.水能丰富,发展水电C.河流沉积岸,地形平坦开阔D.技术密集型工业迁入答案1.D2.C(2018浙江富阳检测)读“某市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3.19982006年,该市()A.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B.农业人口逐年增长C.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D.建成区面积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4.图示反映出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A.城市人口增长过快B.环境污染加剧C.交通拥堵日益加重D.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答案3.C4.D解析第3题,由图

7、可以看出,该市建成区面积、城镇化水平、市区人口一直呈增长状态;城镇化水平不是每个时段增速都最慢。第4题,该市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城镇化水平以及人口的变化幅度,可能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2017浙江台州适应性考试)TOD模式是为了解决城市无限制蔓延而采取的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市社区开发模式。下图为“TOD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城市无限制蔓延”主要是指()A.城市郊区化B.城市化发展快C.“滞后城市化”D.“虚假城市化”6.TOD模式主要协调了城市发展过程中产

8、生的()A.环境恶化问题B.交通拥堵问题C.就业困难问题D.治安混乱问题答案5.A6.B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TOD模式是一种为解决“城市无限制蔓延”而实行的城市社区开发模式,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充分利用城市土地,减少了城市面积向郊区的扩展、延伸。所以“城市无限制蔓延”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指城市郊区化。第6题,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以公交站点为中心,说明该模式主要协调了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交通拥堵问题。(2017浙江仿真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小区雨水花园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小区绿化区及园林水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地表径流量B.增加生物

9、多样性C.增加下渗、净化水质D.减少地表蒸发量8.雨水花园规划设计的作用不包括()A.减弱城市热岛效应B.提高城市防涝能力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提高城市供水能力答案7.C8.D解析第7题,小区绿化及园林建设,设置截流沟、排水沟、沉淀池、水管,会增加下渗、净化水质;植被湿地面积增大,会增加地表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量。第8题,小区雨水花园规划设计,能够增加下渗、净化水质,减少地表径流量,所以有助于提高城市防涝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但与提高城市供水能力无关;城市植被和绿地增多,会减弱城市热岛效应。9.下图中有A、B、C、D四座城市,试从地形、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因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方面回答下列问题。

10、(1)从地形因素考虑,_城市的区位具有一定优势,因为它们位于_地区。(2)从气候因素考虑,_城市的区位较为有利,因为它们位于_。(3)从河流因素考虑,_城市沿河而建,其中_城市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_城市位于河口,_城市所在河流通航条件最差。(4)综上所述,_城市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答案(1)B、D平原(2)B、C、D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3)A、C、DCDA(4)D解析读图可知,B、D城市位于200米等高线以下,是平原地区;A、C城市在200米等高线以上,是低山丘陵区。从地形因素考虑,平原最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从北极圈和北回归线的位置可以看出,B、C、D城市处于中低纬度地带,其中D城市距海

11、最近。从气候因素考虑,城市多分布在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沿海地区的气候比内陆地区更为有利。从河流因素考虑,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了城市的区位。A、C、D城市都沿河分布,但区位不同。A城市所在河流位于北极圈以北,封冻期长,通航条件最差,C城市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D城市位于河口处。综上所述,D城市在地形、气候、水源和交通等条件上都具有优势,因而有较大的发展前景。10.读材料,回答问题。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二者能否协调发展也是影响社会进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国际上一般采用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比值来衡量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否协调发展,国际公认的

12、较合理水平为1.41.5,小于比值为滞后城市化,反之为过度城市化。下图为成都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性分析示意图。(1)概述图示时期成都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性的特点。(2)说明20012005年成都出现的城市化问题及其原因。(3)成都市为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可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答案(1)19781995年,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比值小于1.4,属于滞后城市化;19962000年,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值为1.41.5,属于协调发展期;20012012年,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值超过1.5,属于过度城市化时期。(2)问题:就业压力大,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原因:工业化水平低,缺乏产业支撑,城市化

13、超前于工业化,城市人口激增。(3)稳步推进城市化,防治“城市病”,优化就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主导产业。解析 (1)根据文字材料和图上的数值可知,成都市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比值:19781995年小于1.4,19962000年为1.41.5,20012012年大于1.5。(2)20012005年成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值超过1.5,属于过度城市化,城市人口激增而工业化水平偏低,这样容易导致就业难、住房难、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加重等城市化问题。(3)目前,成都城市化过快发展而工业化发展滞后,因此要提高城市的工业化水平,增加就业机会,防治城市化问题。2

14、8、29加试加练11.读“某历史名城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和_。(2)你认为旧城区区域和区域哪个形成时间较早,请说明你的理由。(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4)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答案(1)河流煤、铁资源(2)区域。因为区域沿河分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3)交通(铁路的兴建)。(4)河流淤积导致航运能力下降;铁路出现,河流运输地位下降;煤、铁资源趋于枯竭。解析(1)图示城市空间形态是条带状,新城区沿交通线方向延伸;旧城区沿着河流和铁矿、煤矿产地发展。所以该城市旧城布局的主导因素是河流和煤铁资源。(2)对比旧城区中的和两区域,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河流能为区域提供水源,且交通运输便利,所以区域较区域形成早。(3)新城区主要沿交通线方向延伸,主要是铁路出现后,带动了新城区的发展。所以新城区出现主要是受交通的影响。(4)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其原因可从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能源的开采等方面分析。原因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