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618505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减少而致血尿酸增高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中痛风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常表现为跖趾关节、踝关节等处红肿热痛反复发作,甚至活动障碍和关节畸形,迁延难愈,令人苦不堪言。过去认为本病是欧美地区的常见病,在我国发病较少,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针对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逐年提高的趋势。近年来,中西医药对痛风性关节炎作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痛风性

2、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下。1发病原因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患者有不足1%为酶缺陷所致,如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酸转换酶完全缺乏造成的,余大都病因不明。继发性可由肾脏病、血液病及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现代医学认为痛风发病的先决条件是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指37时血清中尿酸含量男性超过416mol/L,女性超过357mol/L1。超过此浓度时尿酸盐可沉积在组织中造成痛风组织学改变,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导致人体内尿酸增高的主要原因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生成增加。正常人体内尿酸的生成与代谢处于一个动态平衡,排泄主要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以及肾小管的分泌来进行,肾小球的滤过减少和肾脏排

3、尿酸阈值增高以及肾小管尿酸排泄的减少都会导致体内尿酸的增高2。继发性高尿酸血症。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及恶性肿瘤防化疗后;慢性肾病,因肾小管分泌尿酸减少等都可使尿酸增高。中医认为,痛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嗜食膏粱厚味,日久伤脾,或年老脾肾功能失调,并与饮食、劳倦、外感、环境等诱因有关。从中医学的概念上讲,这种在体内积聚过多而产生对机体毒害作用的物质可称为“毒”,痛风的病因高尿酸血症乃湿浊之毒也。痛风以脾肾亏虚为本,以湿浊内盛为主要病机。脾失健运,脾胃升清降浊失司;或久病入肾,或年迈肾衰,肾气不化,分清泌浊无权,均致湿浊内生,久蕴不解,酿生尿酸浊毒,蕴久化热生痰,痰凝瘀滞经

4、脉、骨节。此时,每因劳倦过度、或七情内伤,或酗酒食伤,或关节外伤,或复感风寒湿邪诱发本病。即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瘀浊毒瘀阻经脉、骨节为标,本虚标实。急性期痛风以湿热、痰瘀、浊毒闭阻经脉、流注关节为主,病急且重,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治疗上以祛邪为主,重在清热解毒,利湿泄浊,化瘀通络,酌加健脾之品;慢性期痛风则以脾肾亏虚为本,痰瘀、浊毒闭阻经脉、骨节为标,治疗上宜标本兼顾,以健脾补肾,利湿泄浊为治疗大法,辅以化痰、通络3。2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西医治疗痛风急性期以迅速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为主要目标;慢性期以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造成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为主

5、要目标;痛风石期以手术剔除痛风石、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目前急性痛风性关节常用的药物有:秋水仙碱为传统首选药,可以缓解85%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4,但其毒副作用较大,近几年其应用逐步下降,尤其对于反复发作而经常应用秋水仙碱者,起效慢、安全范围低,起效剂量与引发胃肠道反应剂量非常相近,并且自发作开始后应用超过24h其疗效降低5;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现在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线用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如: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等;糖皮质激素,在急性痛风累及单个或较大的关节时可予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以曲安奈德关节内注射,常可使症状缓解;其他:少数关节疼痛剧烈者,可口服可待因,或

6、肌肉注射哌替啶6。对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的患者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促尿酸排泄药常用药有丙磺舒和苯溴马隆等和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如别嘌醇。对于严重的痛风性关节炎形成痛风石可采用包括饮食调节、药物治疗等控制血尿酸浓度的治疗措施,避免过度劳累及外伤等诱因;对影响肢体活动、压迫神经或破溃后长期不愈的痛风石行手术切除治疗。张普国等7报道多关节痛风石手术后血尿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王洁等8在30例早期痛风性肾病应用血液透析,发现血透治疗早期痛风、肾病伴尿路结石有一定的疗效,并可改善肾功能。此外,痛风性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高尿酸血症的控制和肾功能的保护,应减少富含嘌呤食物的摄入、戒酒,避免诱发因素,同时多

7、饮水并碱化尿液,避免使用抑制尿酸排泄和损害肾脏的药物9。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辨证分型治疗戚培根等10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分为4型:湿热壅盛型;寒湿阻络型;痰瘀阻络型和肝肾阴虚型。苏其贵等11在分型治疗中认为:风湿热痛痹型治宜祛湿清热,泄浊通络;湿浊瘀痛痹型治宜利湿泄浊,祛瘀通络;脾虚瘀浊型治宜健脾泄浊,祛瘀通络。颜红红12将痛风性关节炎分也为4型,即湿热蕴结型,应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瘀血阻滞型,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肝肾亏虚型,应祛风湿、补肝肾、活血通络。外治法中药外敷智良等13以当归拈痛汤加减水煎服,并用蚊合膏外敷,共治疗痛风患者42例。结果总有效率100。吉吉木日等14用四妙散加

8、味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患者83例,结果总有效率100%。潘墙生15用加味四妙散内服配合新癀片外敷,碾末,以中高度酒调成糊状,每2h间断涂抹患处。结果总有效率颇高。中药外洗刘光珍16用蠲痹洗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2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戴芬,另加别嘌呤醇治疗20例。结果2组分别痊愈8例、6例,显效12例、8例,有效10例、5例,无效2例、1例,总有效率%、95%。段有文17用虎杖土茯苓汤内服,并用苦桂洗剂外洗,受累关节红、肿、热、痛期间,浸泡后外敷大黄栀子散结果共治疗51例,临床治愈39例,显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郭帅等18用消痛灵搽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刺治疗奚玉凤等1

9、9在灌肠配合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一文中,采用取穴针刺可以降低血尿酸,有效缓解症状。秦秀芳等20在内服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六神丸调食醋外敷局部,对红肿和疼痛的缓解优于单纯服药者。王吾升21用火针治疗痛风,效果显著。李兰等22用梅花针叩刺至出血,然后用投火法拔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也有明显疗效。手术治疗张海宁等23手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并随访2个月年,发现术后手术部位局部软组织及骨质破坏进程终断,致随访终止时无复发病例。认为药物治疗是通过减少尿酸盐的生成或增加尿酸盐的排泄达到治疗或预防目的。严重的痛风性关节炎常伴有骨、软骨和软组织的广泛破坏甚至破溃,单纯药物治疗无法逆转或纠正其病理进程,外

10、科手段的适时介入对于阻断或逆转关节局部病理进程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节镜手术是目前微创外科的代表,能直接提供良好的关节内视野,准确了解关节内各种结构的病变程度,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张羽飞等24随访14例关节镜治疗踝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发现术后24h内症状均获得明显缓解,随诊观察远期亦获得了满意的疗效。3讨论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遍布世界的常见病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选择秋水仙碱、别嘌醇、丙磺舒、非甾体类消炎药等药物,虽能降低尿酸,减轻症状,但由于副作用大,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的诊疗方法层出不穷,关节镜等微创技术的不断完善不但为外科早期介入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增加了新的方法,同时也弥补了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禁忌症多等不足,并可作为检查手段用于明确诊断。相比于西医药物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不佳毒副作用大的不足,中医药治疗更能发挥减毒增效的作用,易于推广或长期使用,因而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中药外用制剂常采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作用的中药通过局部作用达到除湿散瘀化结、消肿止痛的目的,使用方便、起效快、副作用较小,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缓解病变局部的红、肿、热、痛及关节活动障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