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汉语与中西医教学平台构建探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618406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学生汉语与中西医教学平台构建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留学生汉语与中西医教学平台构建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留学生汉语与中西医教学平台构建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留学生汉语与中西医教学平台构建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留学生汉语与中西医教学平台构建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留学生汉语与中西医教学平台构建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学生汉语与中西医教学平台构建探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留学生汉语与中西医教学平台构建探讨摘 要:目前,中西医留学生成日趋庞大之势,如何在中国这个汉语的大环境下,对他们实施高质量的教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如何利用英语在汉语教学与中西医教学之间搭建一个合理的平台。 关键词:英语 媒介语 汉语教学 中西医教学 汉语教学之于留学生教育的必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留学生适应在中国生活的需要。文化依赖于语言,语言推动着文化的传播。处于中国文化环境下,留学生学习和生活既需要语言作为工具,又需要形成一定的中国文化心理

2、。其次,这也是中医、西医学专业教育的需要。学生在中国学习环境中,在临床上必须通过和中国医生、护士、患者的沟通才能更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形成医学临床思维。否则,在见习和临床实习等重要的教学环节中将无法和带教医生或是患者交流,从而遇到难以克服的学习困难1。 然而,医学院校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着挑战。首先,医科留学生以学医为目的,加上他们的很多专业课使用全英文授课,他们认为汉语的用处不大,因此留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1。其次,尽管目前高等医学院校都为留学生开设了对外汉语教学,搭建学习中西医理论的良好平台,但是由于目前针对留学生教学的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以及母语国家和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差异,导致平台搭建的

3、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中西医理论的学习效果受到了极大的挫伤。再者,留学生学习环境相对独立,所有课程除汉语以外均采用英语授课,大多数留学生只能在汉语课堂中接触到汉语,下课以后,他们或者回到英语环境,或者回到母语环境,用汉语交流的机会很少。没有一个被汉语包围的氛围,对于他们来说,习得汉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是有限的汉语课堂,还是全英语的教学课堂,无法实现一般语言习得性、应用性以及医学性的有机结合。 实现一般语言习得性、应用性以及医学性的有机结合,我们就要遵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有成效地将汉语的语言特征以及医学知识恰如其分地传递到学生的认知图式中。毋庸置疑的是,培养留学生汉语语言理解和汉语使用又

4、离不开一定的媒介。本项目研究目的在于如何以英语为媒介,构建留学生汉语言教学与中西医教学之平台,以实现高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来华留学生的中西医教育可持续发展积累宝贵经验。而本研究所倡导的平台建构无论是对于留学生的汉语语言知识结构还是中西医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都有着无法忽视的学术价值。 1.英语作为媒介语的适应性调查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在汉语教学与中西医教学之平台构建中英语作为媒介语的适应性情况,获得科学的第一手量化数据,笔者对大连医科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XX级和XX级32名留学生采用随机不记名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32份,回收32份,有效率为100%。 这些学生分别来自南非、孟

5、加拉、日本、巴基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印度等国家。也就是说,留学生的生源背景主要都是英语作为通用语的国家。 问卷采用EXCEL的统计方法。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 学生对于英语的精通程度; 学生对于中西医教学过程中的汉语教学使用的媒介语的期待; 学生是否关注教师对于语音和语法上的英文翻译; 学生对于教师汉语教学用语以及上课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于教材上生词的英文解释的关注; 学生对于教材上语音、语法的英文解释的关注; 学生对于教材上主课文是否需要配有全文英语翻译的意见; 学生对学习态度及教学效果的评价。 调查结果表明认为自己英语精通程度很好或是一般的学生更加强烈要求用英语作为媒介语言。少

6、数学生希望在中西医教学过程中的汉语教学使用的媒介语为目的语,他们认为这样便于他们目的语水平的提高。对于一些认为自己英语精通程度勉强交流或是完全不懂的学生,他们更愿意选择其母语作为媒介语言。.国内相关科研调查 王汉卫2于XX做了一项调查,这项调查内容是关于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以英语作为通用媒介语是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和意愿。结果表明,英语母语的学生更加强烈地希望用英语作为媒介语,而非英语母语的学生则表现出了对英语的强烈排斥。有的研究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尽量使用汉语。原因在于,如果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了过多的媒介语,很容易使学生养成一对一翻译的不良习惯,甚至造成语言的负迁移现象。这就

7、涉及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媒介语使用中的“适度使用”原则。有关研究调查表明,如果媒介语运用适度,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外汉语教师上课使用英语作为媒介语的比例与学生自身的汉语水平有着必然的联系。对于中高级学习者而言,教师应该更多地利用汉语,比例可以控制在80% - 100%3 ,可以较少地使用英语作为媒介语;对于初级学习者,这个比例控制在50%左右比较合适3 ,也就是说可以较大比例的使用英语作为媒介语。 纵观国内的对外汉语媒介语方面的研究,笔者得出一个结论:没有很大的必要一定强制性使用全汉语对留学生进行教学,尤其是在医学院校。如果过度地使用汉语而摈弃英语必然导致专业教学的失败。

8、从学生对象的实际要求出发,还是有很多学生希望在进行了中文讲解后能有适当的媒介语帮助理解大意3。尤其对来自于英语作为通用语的国家的留学生而言,英语是可能的、可行的,也是责无旁贷的一种理想媒介语。 .英语作为媒介语的正确使用 由于医学理论课所具有的客观特征,要想把习得性、应用性以及医学性有机结合起来,教师不仅要将医学知识点讲解透彻、描述准确精当,而且要结合临床应用的实际,为将来职业方面的实践应用做好铺垫,英语作为媒介语的作用必须要加以考虑。.1西医教学与汉语教学平台合理构建 西医是当今世界医学的主流趋势。对于英语水平高的学生来说,从情感上和心理上对于西医知识更有易感性,因此会有相当数量的人从情感上

9、和心理上更希望实现零媒介语或者接近零媒介语。换而言之,英语解释不占或只占课堂教学环节的极少一部分。对于初学者来说,一个比较“纯”的汉语初学环境,会让他们无所适从。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加英语的使用量。但是英语的作用要经历一个渐进减少的过程,换而言之,一旦英语使他们度过了茫然的初学期,教师就可以相应地减少英语的使用,甚至不用。少量的英语也仅仅是用于对于一些复杂知识点和句式的解释。“适度使用”必须把握媒介语使用的时机和尺度。万不可时时使用英语,也不可每句必使用英语进行翻译,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助其养成了一定要依赖媒介语的坏习惯3。.2中医教学与汉语教学平台合理构建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

10、日尔曼语系,两者的发音方法是有很大不同的。可想而知,要是听长句和复句,对于学习者来说,听细节是很困难的。如果中医教学中一概用汉语来进行,尤其涉及到古汉语,学生是无法把握细节的,这样他们的医学理论的学习也是徒劳的。英语作为他们所熟悉的语言,可以帮助他们最大程度上掌握细节,此时,英语不失为一个最佳的媒介语。这样,对于中医知识的学习,英语作为媒介语的作用就凸现出来了。 对于中医课程,由于学习者对中医感兴趣,希望能将中医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但是由于汉语水平的限制,受试者更希望通过英语媒介能够对中医有更加透彻的了解。在中医对外汉语教学中,英语使用究竟占多大的比例呢?根据国内的一些研究,笔者认为这个比例可

11、以控制在50%左右比较合适。对于一些常规的课堂教学用语完全实现零媒介语,但是涉及到具体的中医知识时可以先用汉语讲授,然后用英语诠释;当然,先用英语讲授,再用汉语诠释,这样的途径也是学习者乐于接受的。.3合理构建平台的经验基础 近年来以双语教学为目的的医学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里所指的双语教学是指同时使用两种语言汉语和英语来组织、安排、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两种不同语言对同一知识的描述,从听、说、读、写上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和解决医学问题的综合能力。目前,我们在双语教学方面已经收获了很多的经验,探索出了很多适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这些经验无疑为对外汉语与中西医教学之

12、平台构建提供了实践保证。.结论 本项研究初步探讨了英语作为汉语与中西医教学的媒介语所起的作用。它证明,对于英语是本族语或是通用语的国家的学生来说,英语可以恰如其分地作为留学生汉语与中西医教学之平台搭建的媒介语。在留学生汉语水平不理想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教学任务,依据英语这个平台,助其最大效度地获得中西医知识。不过,本研究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材料的真实性,因为学生暂时接触到的汉语比较简单,要是输入句法更加复杂的句子,无法预测英语作为媒介语所起的作用。其次是可推广的范围,我们的调查对象只是限于大连医科大学XX级和XX级的部分留学生,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印巴学生,实验结果不一

13、定能推及到其他英语为母语或是英语水平较低的中西医学习者。 尽管本研究有着上述的局限,但它揭示了英语媒介语与中西医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对于留学生的中西医教学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WXX113。参考文献:1 张曦.浅谈医科院校留学生的汉语教学J.南京医学大学学报,XX(2):160.2 王汉卫.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媒介语问题试说J.世界汉语教学,XX(2):112-117.3 焦骄.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媒介语使用中的“适度使用”原则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XX(3):24.4 梁志锋,李倩茗,梁纲.基础医学全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XX: 139.作者简介: 张桂英(1968-),女,汉,大连医科大学,副教授。 杜晓冰(1979-),女,汉,大连医科大学,讲师。 赵耀(1971-),男,汉,大连医科大学,副教授。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