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35)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综合——能力提升练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616442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35)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综合——能力提升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35)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综合——能力提升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35)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综合——能力提升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35)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综合——能力提升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35)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综合——能力提升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35)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综合——能力提升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35)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综合——能力提升练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35)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综合能力提升练习一、单选题1.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B.C.D.2.1891年,湖南官员周汉刊刻了一本反洋教的通俗图册,题名为“天猪教”。他认为世界上只有儒、佛、道三

2、教为正教,此外再没有第四教了,一切洋教都是“鬼叫”(鬼教的谐音)或“天猪教”(天主教的谐音),应该加以诛灭。他还认为教会侵略是想来“谋中国的江山”。下面对周汉反洋教斗争的评析,正确的是( )A.盲目排外倾向严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性B.卫道爱国与反帝斗争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C.此举是为了愚弄百姓,以维护清王朝统治D.把传统文化作为反对洋教的武器,维护国家主权3.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

3、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4. “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在这一誓词激励下掀起的革命运动()A.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取得了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5. 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 “全新的现代性”是指

4、( )A.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B.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C.抗战促进中华民族意识觉醒D.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6.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7.国共第一次合作虽然失败,但它取得了重大成果。从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角度看,其最重要的成果是()A.宣传了中共

5、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C.中共掌握了一部分武装,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D.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了一次革命洗礼.为新的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8. 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9.下面为某研究者收集的有关辛丑条约签订及其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

6、此可判断出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慈禧)太后抓住美国公使夫人的手抽泣哽咽说进攻使馆是极大的错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在德军驻守区域,商店重新更名为“德昌”“德兴”“德隆”的比比皆是。1898年,梁启超等上书请废八股,时人闻之,如丧考妣并拟殴上书人。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A.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B.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D.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1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讲道:“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7、A.英国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市场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日本通过马关条约索取巨额赔款D.各国通过辛丑条约纷纷设立使馆界11. 吴晓波在跌荡一百年中认为,“在1919年的5月、6月间,如果没有商业团体及工人的支持,五四运动仅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在青春激荡的天安门广场的背后,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A.使工人和企业家跃升为新兴政治力量B.得到先进知识分子领导C.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D.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12.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

8、,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 )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非革命党一己之功D.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13. 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9、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14.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在此,梁漱溟()A.赞扬了五四民主、科学的精神B.认为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C.肯定了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15.傅吾康曾说:“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抗日战争被认为是1927年中断的革命战争的复活中国

10、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抗日战争与国民大革命有着相同的目标B.中国军民团结抗战贯穿了抗战的全过程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消除了国内的党派矛盾D.抗战初期的坚决抵抗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16.1937年7月10日,蒋介石在其日记中写道:“三,倭寇今天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关于这段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客观地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B.国民党坚持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C.只有武力一途才能解

11、决卢沟桥事变D.该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 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 “上升”的起始时期。材料二 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从这时候起(注:指 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前,中国社会也

12、有不自觉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有改革派的主张和呐喊,但相对于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不占优势;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过渡期”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上升”做了怎样的准备?2.根据材料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史实,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果。18.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

13、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摘编自叶明华清末新政对的间接推动 材料二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更变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摘编自张謇追悼孙中山演说 材料三 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摘编自立宪时刻材料四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

14、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摘编自清帝逊位诏书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3.有人将清帝逊位看作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请说明你的理由。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

15、共荣之乐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摘编自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945年8月14日) 对那些为使几万在满同胞的生命财产免遭暴戾支那之残害而持续战斗的帝国特派满洲军队以及长期遭受奉天政府侮辱和迫害的在留居民表示感谢和慰问。摘编自大阪每日新闻1931年10月15日布告材料二 侵略中国东北,使之完全变成殖民地是日本帝国主义诞生后就决定了的目标,远在1931年,已经不单单是军部激进派的要求,资本家、地主、政党、政府都有同样的要求。摘编自井上清、铃木正四著日本近代史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会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