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必修一历史突破练习:(19)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616053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必修一历史突破练习:(19)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必修一历史突破练习:(19)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必修一历史突破练习:(19)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必修一历史突破练习:(19)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必修一历史突破练习:(19)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必修一历史突破练习:(19)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必修一历史突破练习:(19)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当前世界格局中存在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对这种局面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超是指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B.多强主要指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C.从近期看美国仍将保持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D.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形成答案:D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目前,新的政治格局尚未形成,“一超多强”成为过渡时期国际关系的基本框架,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2、 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

2、,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紧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舒曼计划”的实质,二战后,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紧密,西欧国家加强经济联合的要求产生,但影响联合的首要因素是历史上的多次战争导致宿怨至深,人们希望联合起来消除战争,故A项正确。B项只是一个有利条件。C项表述错误,西欧大国中法、德发展水平要高于其他几国。D项与历史不符,答案为A项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洲的联合3、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宣言中经济部分的章节超过了政治部分,此后

3、的各次首脑会议,经济问题被列为重要议程,并为此专门发表宣言。这表明不结盟运动( )A.政治奋斗目标已趋向完成B.致力于构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C.遭到超级大国的分裂破坏D.逐步背离了其成立初期的宗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当时的世界仍然是两极对峙格局不结盟运动政治目标并未完成,故A项错误,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对第三世界国家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这一时期增加经济问题的议案,主要是打破资本主义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故B正确;不结盟运动并未遭到美苏分裂破坏,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成立的宗旨是独立、自主、不结盟,推动构建新的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符合其宗旨,故D错误。点睛:不结盟运动

4、自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开始出现,国际政治经济的新秩序成为不结盟运动的新方向。所以本题选择B项。4、 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指出:“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别给予两者的重视程度。无论合法性还是权力都不是为了阻止变革,两者相结合是为了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是( )A.主张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B.强调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正义性C.仅靠软实力和价值观即可

5、维持世界秩序D.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答案:D解析:“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并不具备“合法性”,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重视“合法性和权力”,权力不一定是正义的,故B项错误;重视“权力”的作用,“仅靠软实力和价值观”与其不符,故C项错误;确保以 “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即表现为综合平衡的渐进性,而不是武力的突变,故D项正确。5、 尼克松在1972年接受专访时说:“世界历史上享有长期和平的唯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尼克松的观点表

6、明( )A.两极格局没有存在的必要B.美国已经放弃霸权主义C.势力均衡一定会带来和平D.多极化的趋势已经显现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弱势地位,尼克松认为多极化局面的存在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D项正确。题干无法体现A项信息,排除。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一定”过于绝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离不开各国的合作和努力,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6、 有学者认为2l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7、( )A.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B.国际体系正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C.国际格局的发展完全由大国操控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在加大答案:B解析: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还未形成,故A项错误;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反映出国际体系正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多极化的趋势决定了国际格局的发展不完全由大国操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均衡的加大,故D项错误。7、 1974年,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西欧( )A.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开始走向经济领

8、域内的联合C.强烈要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D.力图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答案:A解析: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实力的发展,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竞争的对手,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谢尔的话体现了西欧的政治要求,故选A。B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当时欧共体不足以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排除C;材料侧重欧共体与美国的关系,排除D。8、 法国外长舒曼说:“(欧洲煤钢共同体)不仅使(法德)战争是不可能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也是不可能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欧共体成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法德战争B.欧洲煤钢共同体既加强了经济联系也消除了战争的物质基础C.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彻底消除了法德之间的宿怨D.

9、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使法德成为一体答案:B解析: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把欧洲主要的工业区置于共同管治之下,保证了这些资源不再被用于军国主义,加强了法德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法德之间矛盾的和解,从而防止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9、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举行会谈,习近平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下列对亚投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主要立足于为本地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B.有助于提升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C.将导致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D.顺

10、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潮流答案:C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材料中指出“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可知A项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 亚投行是由我国提议建立的,其职能是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这就体现了我国负责人大国的形象,可知B项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当今世界格局圼现多极化的趋势,亚投行的建立也是顺应这一趋势,C项叙述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C;亚投行的建立是在顺应经济全球化以及经济集团化的基础上建立的,D项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D10、在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中

11、,埃及总统纳赛尔认为,与西方站在同一边并无前途。对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而言,这是他们外交政策的正确抉择。这一抉择所产生的重大政治影响是( )A.使弱势国家成为美苏之间争霸的主要战场B.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削弱美国政治势力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走向高涨D.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操控世界事务的局面答案:D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1961年不结盟运动诞生,故D正确;A、B表述错误;C与材料无关,排除。11、分析下图,这种局面形成所产生的历史作用主要是( )A.直接导致二战后美

12、苏两极格局瓦解B.推动了国际政治向民主化方向发展C.标志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D.加速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程答案:B解析:苏东剧变直接导致美苏两极格局瓦解,排除A;材料反映广大亚非拉国家分封独立,有利于国际政治向民主化方向发展,故选B;不结盟运动标志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排除C;材料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无关,排除D。12、“它在人类处于灾难的边缘的时候指出了摆脱黑暗的冷战时代的出路,它展示了新的国际关系的前景,而到那时为止,这种关系一直受到集团激烈对峙的抑制。它阐明了当代世界的矛盾以及国际关系不稳定的原因并力主消除这些矛盾和原因。它要求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紧迫的国际问题。”与这段话中的

13、“它”直接相关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联合国的成立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从欧共体到欧盟答案:C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国为中心进行霸权的一个工具,故A项错误;联合国是美国倡导成立的,战后一直受控于美国,是美国霸权的工具之一,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关键词“摆脱黑暗的冷战时代”“新的国际关系”“受到集团激烈对峙的抑制” “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紧迫的国际问题”表明,这是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有力的冲击了两极格局,为世界向着多极化发展做出了贡献,故C项正确;欧共体或者欧盟并没有“阐明了当代世界的矛盾以及国际关系不稳定的原因并力

14、主消除这些矛盾和原因”,故D项错误。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1年12月25日晚上19时,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69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克里姆林宫顶上飘扬的苏联镰刀和锤子国旗徐徐下降。从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材料二 近来美国出版的胜利美国政府对前苏联的秘密战略一书,透露了美国政府曾采取攻心为上的软战争策略,动摇前苏联领导人对自身制度的信心,成功地诱导了前苏联的制度解体。苏联解体与美国政府的秘密战略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影响。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苏联解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答案:1.原因:原有的

15、苏联模式积弊太深;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影响:苏联解体导致国际格局的改变,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速发展;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受到严重挫折。2.启示:改革必须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要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等。解析:1.联系材料,从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及外部原因等方面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从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来回答第二小问。2.在第1问的基础上,总结苏联的教训,思考如何避免苏联的错误。14、始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引发了市场对欧盟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欧盟路在何方,举世瞩目。请阅读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探究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材料一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根据该计划,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的煤钢资源将被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