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615874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尔多斯市20182019学年度上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1作答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并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等有关信息。2答题内容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共计10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说明我国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2.史载:周王朝最初所封的诸侯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诸侯国联合在一起,也没

2、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3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诸侯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侯饮马黄河,问鼎中原4.在近代史学大师王国维看来,周革殷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鼎革,“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下列从制度文化的角度历数

3、殷周鼎革的“剧变”的有( )封邦建国 加强中央集权 嫡长子继承制 百家争鸣A. B. C. D.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此处的第一次“革命”是指( )A.“家天下” 制度开始 B.周朝建立 C.宗法制度形成 D.中央集权制建立6.秦始皇每天要批阅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奏章,有时直至深夜才能休息。主要是因为( )A.“功过五帝,地广三王” B.“以至万世而为君”C.“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D.“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7.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

4、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B.秦始皇设立郡县制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D.汉武帝设立刺史制8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闽中郡郡守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A B C D9.“汉承秦制,亦有损益”体现了两汉制度对秦朝制度的继承与发展。下列制度属于西汉始创的是(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

5、制 C.刺史制度 D.三省六部制10史书记载:“(汉武帝)加重给事中等内朝官的事权外,还逐步提升御史大夫的地位,使之得以和丞相平分秋色甚至连皇帝的诏令也都由御史大夫下达。”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削弱相权加强皇权C完善官制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11.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12.隋唐以前,官府设有

6、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13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14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哉,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15“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A实行郡县制 B建

7、立宗法制 C推行行省制度 D设立刺史16.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17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C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 D殿阁大学士开

8、始参与军国大事18.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19.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奏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

9、,谋划战事20.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适合作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明清君主专制 B.古代中国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21.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和独特的建筑文化。下列建筑最能体现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的是( )A.天坛 B太庙 C颐和园 D太和殿 22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 (康熙) 四人而已”。其中的“国家政体”指( )A王位世袭制 B

10、中央集权制 C文官体制 D监察体制23.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 A.倾销鸦片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打开市场24.一个侵略者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园门和那些小屋,也一个不留我们已经完成这项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所有年深日久,精美绝伦的建筑和物品,都一齐牺牲了。”据此分析,他参加的侵华战争应该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5.1896年,英

11、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据有( )“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 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A B C D26.下图是近代西方国家的一幅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巴黎和会27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A B C D28.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12、) “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义和团战士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29. 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上述材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不再照搬苏联的经验 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认识C改变了斗争目标 D以民族利益为重30.从下列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中,你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年代1937193819411942阵亡人数125 130249 213144 95187 719A.正面战场始终抗击侵华日军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 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