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615798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贵州省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贵州省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贵州省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贵州省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月月考考场 考号 座位号 班级 姓名 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9分)住在楼房里,出出进进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想来想去,那昔日萦绕眼前的门楣上的字匾不见了。门楣上的字匾,蕴藏着深厚的民俗文化,记录着农村变迁。不管哪一家盖房,都要在大门的上方,用楷书、隶书、宋体或书法名人的狂草,在一米见长、近半米宽的砖磨、石雕上刻字,大多刻四个字。大凡来人登门,都要举目瞻望、默念,别出心裁的字匾,便引来一番赞叹和好评。 门楣的字匾从有院落时就一直沿袭下来,它有农家的热望,有农家的期盼,也有农家的鸿鹄

2、之志。我对门楣上的字匾没有过多的考察研究。我想,除“耕读人家”“紫气东来”“天道酬勤”等字匾是几百年来沿袭下来的外,有许多为应景之作,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人文教育、宣传理念而设定的。 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的房屋,多为土坯房屋,房屋四角用砖砌而成,门窗砌上砖,四周用土坯垒起,住房是简陋了些,但作为门面的门楼,不能含糊,用砖砌起,叫做砖包疙瘩,在当时是富有和气派的象征。门楣上的字匾用砖磨刻写,多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爱社如家”等。那时农民家里、心里就像是一张纸,没有家底,也没有私念,一心想着集体、国家。只要能为集体、国家多作贡献,再苦再累心也甜。那些字匾是发自他们内

3、心的情感。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有了土地、吃穿,过上了安稳日子,怎能不知恩图报呢! 文革时期的住房,与五六十年代没有什么变化,但门楣上的字匾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盖的房屋门楣字匾写上了“斗私批修”“大公无私”“红心向阳”“兴无灭资”等字样,用红漆漆着,显得醒目而刺眼。它好像在默默关注着文革,这些语言硬邦邦,像一根根棍子戳到人身上。那时,那些“耕读之家”“光宗耀祖”“书香门第”被铲掉,留下疤痕。这是一种印记,它在土尘的散落中,记录着流年岁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农村一改昔日的破败,展现了新模样。破旧的土坯房不见了,整齐的村道两旁,屹立着两层楼。青砖绿瓦的

4、门楼,高大而气派,门楣上的字匾多姿多态,有青石雕刻而成的字匾,有大理石磨制而成的字匾,有镶着龙凤的烤瓷字匾。其内容也百花齐放,“日耀华门”“耕读务本”“龙凤呈祥”“清昂寰宇”“勤俭廉明”,既有高远的志向,又有幽香的韵律,耐人寻味。这些门楣字匾反映了农民走进新时代、当家做主人的气概,丰衣足食、生活安定的天伦之乐,成了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如今,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城镇化的建设,形成包围农村之势。也许在一些农村,民居将由楼房代替,门楣上的字匾渐渐消逝,欣赏字匾的雅趣也随之消失了。流年的陈迹远去了,字匾里的故事失传了,但是中华文化传统的字匾,会永远刻在我们的记忆里。(2011年4月光明日报,略有改

5、动)1.下列关于农村的“门楣字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楣字匾记录着农村的变化历程,蕴藏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B门楣字匾从有院落时就一直沿袭,皆为四字,以表达农家的愿望。C门楣字匾,有许多应景之作,内容和社会环境、人文教育等有关。D门楣字匾多姿多态,制作材料不同,字体不同,大小则大致相同。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门楣字匾代表着农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所以许多人家都尽量把字匾写得别出心裁,以求登门之人的赞叹和好评。B门楼和门楣字匾往往是富有和气派的象征,因此不管住房如何简陋,在门楼和门楣字匾的用料上都绝不能含糊。C门楣字匾的内容随时代而变,像“爱社如家

6、”、“兴无灭资”等,虽语言生硬,但都表现了农民知恩图报的心态。D门楣字匾的内容大多既体现高远志向,又有幽香的韵律,既有雅趣,又反映现实生活,成了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楣字匾用楷书、隶书、宋体或书法名人的狂草镌刻,选择何种字体,反映了主人的兴趣爱好。B门楣字匾和时代联系紧密,而有些不一定就是人们真实愿望的反映,如文革时期某些门楣字匾。C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民居被楼房代替,门楣字匾将随之消逝,门楣字匾文化也将彻底消失。D改革春风吹遍祖国大地,门楣字匾内容也百花齐放,丰富多彩,显示了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多元。(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7、成46题。(本题共3小题,10分)诗意赵丽宏诗意是什么?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回答。大概永远也不会有一个公式化的标准答案。不过我以为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诗意是一种美,是一种崇尚美的精神之光的闪烁,是自由的心灵在广阔世界飞翔时撞击出的美丽火花。 只要生命存在,诗意就不会消失。 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丰富而缤纷多姿的。如果你愿意去寻找去感受,每时每刻它都会出现在你的眼前,荡漾在你的心胸。 烂漫春光里有诗意,萧瑟秋景中也能找到诗意。诗人可以为春日暖雨中蔓延的新绿谱写诗行,也可以面对秋风中飘舞的金色落叶动情咏唱。 夏日的炎阳照耀着一朵初绽的莲花是一首诗,初冬的冷雨敲打湖面衰败的残荷也是一首诗。

8、我想,例子是永远也举不完的。因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会感受到不同的诗意。而我们所拥有的大自然是何等辽阔多彩。 人群中当然也能找到诗意,这种诗意往往比大自然的诗意更温馨更深沉,更使人为之心弦颤动。 有人说:“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是人。”这种说法,本身就富有诗意,是对人世间美好景象的一种诗意的解释。有些人只是从人的外表中发现诗意,譬如少女的明眸和秀发,譬如在音乐中翩然作舞的青春肢体而真正韵味悠长,意境幽深的,是出自心灵的诗意。 是的,在人群中寻觅诗意,其实是一种对真诚的渴望,渴望真诚的友谊,渴望真诚的爱和被爱,渴望真诚的呼唤能得到真诚的回报。有时候,相识几十年的熟人会形同陌路,对方的灵魂永

9、远被一堵墙封锁着。有时候,陌生的心灵却会在一瞬间碰撞出美丽璀璨的火花。那一瞬间,可能是茫茫人潮中的一次邂逅。目光似乎是不经意的相遇,却毫无阻隔的也看见了对方的心灵。也许从此便消失在人海中,永远再无相逢的机会,可是记忆中却点燃一盏不灭的灯。只要你想起人海中那一缕清澈透明的目光,心中的这盏灯便会发出晶莹动人的光芒。 诗意也是一种激情,这种激情的抒发常常如喷泉涌动、瀑布飞泻,它是人类良知的智慧的情不自禁的流露。面对残忍和凶暴发出的愤怒的呼喊,也可以是诗意的宣泄。目睹人间惨剧后迸洒出悲戚的热泪,发出哀恸的长叹,也可以是诗意的绝响。 有时候,在孤独中同样能寻求到诗意。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0、,便是这样的意境;王摩诘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也是这样的意境。远离尘嚣,陶然于大自然永恒的宁静,当然是诗意盎然,现代人几乎无法体会这种独酌天籁、陶然忘忧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多么的迷人。 现代的喧嚣常常使心灵疲惫,寻求诗意的心灵却可以在喧嚣中进入一种孤独的状态。这种孤独绝不是与世隔绝、超凡入圣,而是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独自一人默默地遐想。诗人好比夜莺,坐在漆黑之中用优美的声音唱着自己的孤独。现代人生活空间的狭窄和闭塞无法封锁心灵的翔舞,自由的思绪和幻想的翅膀可以飞向任何你想抵达的目标。 诗意,是活泼的生命在生活中发现或者创造的一种情调。不管生活的节奏发生多么巨大的

11、变化,酿成这种情调的土壤却永远存在着。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心灵都能感受诗意、撒播诗意。当你的心被浮躁或者冷漠笼罩,当你对生活和人生丧失了激情和爱,那么诗意便会离你而去,就像小鸟毫不迟疑地飞离凋零的枯枝。4.结合全文,概括说说诗意是什么。从文中可以看见,诗意存在于哪些地方?(3分)5.结合文意,谈谈人怎样才能在孤独中寻求诗意、感受感受和撒播诗意。(3 分)6.作者说:“夏日的炎阳照耀着一朵初绽的莲花是一首诗,初冬的冷雨敲打湖面衰败的残荷也是一首诗。”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你认为最富有诗意的场景?用简短的语言把它写出来,谈谈你的理解。(4分)二.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3题

12、。(本题共7小题,28分)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

13、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

14、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7.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顾计不知所出耳 荆轲顾笑武阳A不同,相同 B不同,也不相同C相同,相同 D相同,不相同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诚信,信用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狠毒,刻毒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B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燕王拜送于庭D伏尸而哭,极哀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10.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状语后置句) B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句)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11.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