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割手术1751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615321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玻璃体切割手术1751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_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玻璃体切割手术1751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_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玻璃体切割手术1751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_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玻璃体切割手术1751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_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玻璃体切割手术1751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_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玻璃体切割手术1751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玻璃体切割手术1751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_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玻璃体切割手术1751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摘要】 目的 调查 研究 玻璃体切割手术病人流行病学的状况。 方法 对我院XXXX年间1751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 分析 ,了解玻璃体切割手术病人的适应证及其流行病学情况。 结果 001XX年3年间玻璃体切割手术适应证分布没有太大的变化,仍以眼外伤和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为主,分别为%和%。年龄分布以青壮年占多数,性别以男性为主,职业以农民、工人等体力劳动者多见。但老年人也不可忽视。 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 目前

2、 治疗 眼后段疾病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方法,而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所在。 【 关键词 】 玻璃体切割术 流行病学 An epidemiology study on 1751 cases of pars plana vitrectomy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pidemiology material of pars plana vitrectomy. Methods 1751 cases were selected to be performed on pars plana vitre

3、ctomy during from001 to003. Result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dications of vitrectomy didnt change during from001 to003. The first and second indications were still ocular trauma and retinal detachment. The ratio %.The main age distribution were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peopl

4、e. Worker and farmers were the main job distribution, but the older shouldnt be ignored. Conclusion The pars plana vitrectomy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treat posterior disease,and how to select operation time and method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cess to ensure the surgical effect. 【 Key words 】 vitrec

5、tomy epidemiology 玻璃体视网膜等眼后段疾病由于其解剖位置、病理生理等特点治疗相对比较困难,致盲率高。自20世纪70年代玻璃体切割手术开展以来,特别是近20年,随着医学技术的 发展 ,该手术方法不断改进,手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通过手术既可达到治愈或控制眼后段原发病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使有些原本无法治疗的严重眼后段疾病获得恢复光明的机会。我院是国内较早开展玻璃体切割手术的 医院 之一,现就本院XXXX年3年内1751例玻璃体切割手术适应证及其它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001XX年间住我院眼底病科行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病人,共1751例,其中男1125例,

6、女626例。 1. 诊断标准 眼外伤和复杂性的视网膜脱离:根据病史,体征,结合B超可以确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除症状、体征外,眼底荧光造影,B超可帮助诊断。特发性黄斑裂孔:主要是根据典型症状、体征及OCT检查。 结果 .1 玻璃体切割手术适应证的分布变化 见表1。3年内与眼外伤相关性眼后段疾病均占首位,但病例数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其次是原发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约占%。经过统计学分析,3年内手术适应证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 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年龄变化分布状况 见表2。3年内玻璃体切割患者主要集中于1540岁和4160岁青壮年组,各占%和%。但老年患者也不可忽视。经统

7、计学检验,3年内年龄分布无明显的变化(2=, P =, P )。 . 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职业变化分布 见表3。经过统计学分析,3年内患者的职业分布差异无显著性(2=, P =, P ),仍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分别为%和%。 表1001XX年玻璃体切割手术适应证分布 例(%) 表2001XX年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年龄分布 例(%) 表3001XX年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职业分布 例(%) . 玻璃体切割手术病人的性别变化分布情况 见表4。统计学检验后发现3年内患者的性别分布没有改变(2=, P =, P ),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男性。 表4001XX年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性别分布 例(%) 讨论 .1 玻

8、璃体切割手术适应证 近10年来,我国开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单位逐渐增加, 应用 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增多,因此其手术的适应证范围超越了原来单纯玻璃体混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范畴,现已成为眼后段疾患 治疗 的重要手段。 目前 国内对于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主要适应证为各种原因所致玻璃体积血混浊、感染性眼内炎、复杂孔源性的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1。国外统计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适应证首推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其次为复杂性的视网膜脱离,再次为眼外伤2。我院自XXXX年间所行的玻璃体切割手术资料表明:3年间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适应证与国外有所不同:与眼外伤有关的眼后段疾病占首位,为%;其次为复

9、杂性视网膜脱离约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占%;另外感染性眼内炎、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特发性黄斑裂孔、葡萄膜炎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都是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重要适应证。 分析 眼外伤,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高的原因可能和我国是农业大国,机械化水平低,农民、工人占大多数,劳动保护意识差,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有直接的关系。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 社会 经济 的 发展 , 现代 化水平的提高,劳动防护措施的加强和就诊机会的增多,眼外伤、眼内炎比率有下降的趋势。本 研究 也显示3年间眼外伤的病例从XX年的211例降到XX年的163例;感染性眼内炎也从原来的51例降至XX年的32例。近年来由于对早产儿视网

10、膜病变和老年性黄斑病变等疾病诊治水平的不断认识和提高,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适应证也不断扩大,003年各有2例和10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的眼外伤 过去,眼球遭受严重的外伤后,由于受伤时机械性的破坏及后期并发症,常常导致视力丧失或眼球萎缩,因此眼外伤长期被认为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我院统计表明所行的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眼外伤所占比率最高为%。目前利用玻璃体切割术,及时清除屈光间质混浊,去除玻璃体内积血和机化组织,松解玻璃体的牵引,可预防后期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降低了致盲率。关于手术时机,笔者倾向于无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病人伤后1014d手术。过早的手术由于脉络膜水肿、

11、伤口漏水、角膜水肿等,手术困难,容易发生术中出血。且玻璃体后脱离未发生,手术中剥离玻璃体后皮质时易产生医源性的裂孔,残留的玻璃体皮质易发生术后收缩而引起视网膜脱离。14d后眼内纤维组织开始增生和机化3。对于合并有视网膜脱离的眼外伤病人,则应尽早的手术,笔者认为一般于外伤后7d左右进行,否则易引起增殖,这对于最大的恢复视功能非常的重要。 .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血管病变造成广泛的视网膜无灌注区,以致视网膜表面纤维血管膜形成,继而玻璃体积血,晚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通过玻璃体切割术不仅可以切除积血的玻璃体,祛除新生血管膜,解除牵引,而且还可以辅以眼内激光及眼内填充,促进视网

12、膜复位,提高一定的视功能,防止病变的进一步进展。以往认为对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有以下病变时才考虑手术:(1)玻璃体出血半年不吸收;(2)牵引视网膜脱离 影响 到黄斑;(3)牵引视网膜脱离伴有视网膜裂孔4。但近年来研究发现早期采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阻止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增生活动,有利于激光网膜光凝,术后视力提高的比例也较高5。因此目前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如有下述的情况之一:(1)玻璃体出血1个月不吸收或反复出血;(2)牵引性视网膜脱离;(3)牵引性黄斑脱离或黄斑水肿;(4)黄斑前出血和黄斑前纤维膜;(5)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后活跃性新生血管增生膜等5,即可考虑手术。 . 玻璃体切割术

13、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疾病,其中青年占半数以上,虽然可以手术治疗,但目前手术成功率仅为85%左右,约有15%的患者将丧失视力甚至眼球萎缩,即使手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能达0.以上的不超过50%,因此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具有重要的意义6。目前主要是针对视网膜裂孔和容易发生裂孔的变性区,在尚未形成视网膜脱离前行视网膜光凝,以阻止视网膜发生脱离。对于视网膜脱离合并PVR A级、B级及大部分C级且裂孔位于赤道部或赤道部前,可考虑选择巩膜扣带术联合冷凝术封闭裂孔,使视网膜复位。而对于合并C级、D级增生性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巨大裂孔、多发裂孔、后极部裂孔及

14、脉络膜脱离型的视网膜脱离,裂孔位于缺损区的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型视网膜脱离等单纯采用巩膜扣带术治疗不易成功,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充填、视网膜切开等可以充分的解除影响视网膜复位的牵引因素,有效封闭所有的裂孔,使视网膜稳定复位。 .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1988年Gass对黄斑裂孔的形成提出了黄斑中央凹前的玻璃体切线方向牵引是特发性黄斑裂孔形成的主要原因的 理论 。从而为玻璃体切割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提供了理论的基础。由于特发性黄斑裂孔很少引起视网膜脱离,因此对于视力大于或期的病人可以密切观察,暂不考虑手术。而对于明确诊断为期、期特发性黄斑裂孔,视力明显下降,有明显的视物变形,扭曲且术

15、后能保持俯卧位的病人可考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剥除内界膜,眼内气体填充术6。手术的关键步骤是造成人工的玻璃体后脱离,完全剥除附着与裂孔周围的后皮质,裂孔才可以封闭。 . 玻璃体切割病人年龄,职业和性别分布 统计资料表明3年间,玻璃体切割手术病人年龄分布主要集中于青壮年组,但老年组所占比例不小,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职业以工人和农民多见,而干部和教师等具有较高学历的知识分子较少见,性别以男性为主。青壮年工人、农民为主要的体力劳动者,与外界接触较多,防护意识不强,眼外伤的发生率高。另一方面,我国近视发病率高,有近3亿的病人,其中半数为中青年7 ,发生视网膜脱离的病人不少,由于经济和就医条件等原因,就诊时发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病人不在少数。因此加强向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向工人和农民,积极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加强劳动保护意识,预防疾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参考 文献 】 1 郭希让.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学.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126. Kercl for pars plana OFTALMOL,1989,45(2):65-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