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乐创作中后现代风格探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615239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音乐创作中后现代风格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子音乐创作中后现代风格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子音乐创作中后现代风格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子音乐创作中后现代风格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子音乐创作中后现代风格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音乐创作中后现代风格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音乐创作中后现代风格探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电子音乐创作中后现代风格探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冲击,伴随着高速发展的科技手段与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相互碰撞,为我们所处的社会创造了一个个风格迥异,眼花缭乱,令人赞叹的艺术作品。后现代,作为20世纪50年代末工业社会产生的产物,它凭借独有的方式存在于世界。在电子音乐创作中,后现代主义的融入为电子音乐提供了新的创作思想。电子音乐是现代音乐的一种形式,是音乐与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结合的产物,与后现代主义同属于先锋艺术范畴。自它萌发那天起,电子音乐便以

2、异于传统音乐的方式向人们展现着它的独特性和先锋性,而后现代风格中反理性、无织体、零散化的特点也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音乐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方式中。本文以后现代主义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后现代风格在电子音乐创作中的应用,来探讨电子音乐后现代风格的创新意义和时代意义。一、后现代风格后现代主义,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社会学家、神学家最常用的一个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反传统,激进虚无的世界观。“后”不仅是一个时间上的界定,同时还有“反思”的意义,即对现代主义的反思,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思维方式。在西方艺术体系中,后现代主义是反西方近现代哲学倾向的思潮,而后现代风格就是对现代主义内部发生逆动的一种描述

3、。最早的联盟后现代主义出现于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中,其主要特点是反传统,注重抽象的表现方式,反理性,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理念。1917年,杜尚以一件平底的瓷质便池,左边底部用黑子签着“RMUTT,1917”,命名为泉送到“美国独立展览”,当时引起轩然大波,这宗藐视传统、无约束的品性,将反艺术推向了极致,给后继的艺术运动以新的启示。后现代主义音乐,在理论上很难有精确论断,音乐家们极力反对用任何约定俗成的艺术表象来展现音乐,也不同意以任何人、事、物来界定或者规范此艺术。他们尝试着大胆突破传统调式与调性的束缚,用新的表现形式来诠释音乐。二、电子音乐后现代风格的表现特征随着音乐诞生以来,人类就没有停止过追

4、求音乐的极致。科技的发展,音乐与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的融合,使得电子音乐家都希望可以探索出更多更新的声音,而电子音乐的萌芽初期,后现代主义对其影响已经显露声音替代乐音,无调性,音符被视为独立的声音子事件进行创作。本章节将电子音乐后现代风格的表现特征归纳为乐音与噪音的相互融合,和声织体的削弱,曲式结构的不确定性,并对其进行详细阐述。乐音与噪音的相互融合二十世纪之前,音乐所遵循的宗旨是色调、和谐、主体材料以及音乐表现形式的严肃性。到了后期现代主义中,声音所拥有的地位逐渐显露。从五十年代开始,作曲家所关注的转变为新的声音形式以及使用方式,进而将声音原本的角色结构、基调以及和谐等模式打破,乐音与噪音的

5、交互融合成为新的声音素材创作主体。20世纪五、六十那年代,计算机声音合成实验展开,电子声音合成器的产生,使得传统的乐音体系已不能满足音乐家的需求,通过声音合成器,他们开始投身于新声音的创作和发现中。声音是任意随机的,既可以是乐音,也可以是噪音,在电子音乐中,乐音与噪音的融合,甚至乐音被噪音取代,成为后现代风格音乐创作的主要表现特征。1913年,卢梭罗的“未来派宣言”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文中论述了机器时代对人类生活及听觉的改变,这为电子音乐创作中,噪音音乐,乐音与噪音的融合提出了论据。这之后以约翰凯奇为代表的“机遇”音乐,把乐音通过非和声的方式组织起来,通过与其他任意声音的结合,制作成一种全新

6、的“音乐”。这种音乐以任意声音为创作素材,打破了传统以音符、旋律、和声、曲式为主的乐音体系,虽然这类作品备受争议,但是这种乐音与噪音融合的后现代风格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达空间。经典作品有约翰凯奇的Root Of An Unfocus,由钢琴和铉与木质敲击的声音组成。电子音乐独有的剪接、循环、再合成技术,使得音乐作品中乐音与噪音的结合被运用的更为广泛。瓦列斯的作品电子音诗中,以传统的独唱、合唱、钢琴和打击乐为创作主体,再加上各种现实中的声音和电子噪音,由425个扬声器播出。随着后现代风格更为深入的渗入电子音乐的创作中,音乐的主体也不仅仅由乐音和噪音的融合构成,如约翰凯奇的芳塔娜

7、混合曲完全由噪音构成。这样的创作方式打破了乐音与噪音之间的绝对界限,一切声音都可以被用作创作素材。和声织体的削弱上世纪50年代,在“差异、新意、求变、善变”的时代特征下,和声织体逐渐被削弱也成为了电子音乐后现代风格新的表现,如前文所提到的电子音乐后现代风格所追求的是声音素材的无规律性,乐音和噪音的相融合意味着乐音不再作为音乐创作的主体,因此,和声织体也趋向于不作为后现代风格电子音乐创作的主要理论依据。这类作品所展现出的结果极具个人主义,例如约翰凯奇的旋律5和格拉芙萨诺运用计算机合成的作品音高变奏曲,它们使得音乐素材不完全按照既定的规律来进行组合,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和声织体被削弱所产生出来的新效

8、果却拥有无与伦比的独特性。在电子音乐的空间里,一切声音都可以组成音乐,组成的方式不以和声织体为基础,这将后现代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在电子音乐的世界里尽情展现着一个个令人惊叹的创作成果。曲式结构的不确定性电子音乐中后现代风格的另一个表现特征就是曲式结构的不确定性。约翰凯奇曾说过:“偶然机遇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于艺术创作的任何行为中;在过去,艺术家们一般都想控制它或引导它,而现在它已变成一种无法逆转的趋势。”在后现代时期,反理性、反传统的思想深入到音乐艺术,长期以来传统音乐的曲式理论逐渐被不确定性、无序性取代,反理性的美学主张在电子音乐中也得到不断体现。“机遇”音乐将这一特征被发挥极致。约翰凯奇作为“

9、机遇”音乐的代表人物,在其作品XV奏鸣曲中用印度民族打击乐器,通过随意无组织的方式将音符组合在一起。这类的作品还有马塞尔杜翰墨的音乐、钢琴音乐第2号等。在其作品想象的风景第1号中,约翰用了电子合成器合成出不同频率不同振幅的各种波形,通过调节不同波形的频率,将他们与打击乐器镲结合在一起,使作品结构具有不确定因素,这种后现代风格的随机性,让人们对音乐有了新的体验。在后现代主义的指引下,先锋的电子音乐家们重新定义了音乐,乐音与噪音的融合,和声织体的削弱,曲式结构的不确定性,这些都增强了音乐的新奇效果,为探索音乐的新创作方式和创作途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随着计算机编程水平的提升以及计算机本身性能的提高

10、,更多后现代风格电子音乐会冲击着传统美学观念。三、后现代风格在电子音乐中的创新意义当今世界,音乐正呈多元化发展,后现代风格、计算机技术、音乐三则的相互融合起到了非常微妙的作用,产生了无穷的音乐化学反应,作为关键性的转变,电子音乐所遵循的历史规律是相同的,但是对于当今这一个标新立异的社会而言,从来都未曾停止探索音乐,从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到后现代电子音乐,音乐的发展、变化与时代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电子音乐发展而言,后现代风格有着独特的创新意义,这主要体现在艺术与科学技术相互融合的结果。在后现代主义早期,电子音乐被当作“异端”,其音乐的审美取向一直都是争议的核心。这是由于它反理性、反传统的创作理念,而正是由于这些极具其风格的创作方法,使得音乐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了非凡的创新意义。相较于传统音乐,电子音乐还需要引入的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使得人们审美思想发生转变,后现代风格的电子音乐逐渐得到大众认可,而电子音乐人受到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也让其认识的广度出现了转移,这样的新思维的形成,再配合听众本身审美能力的转变,使得音乐的批判理念也出现了相应的调整,最终让电子音乐变化呈现出来。简而言之,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融入,让电子音乐迎来了一个创新的高峰。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