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614772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缺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2.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 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2014年1月27日,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群时速超过160万千米的超快恒星。下列天体中,与“超快恒星”同类的是A地球 B太阳 C月球 D火星 2.太阳黑子强烈爆发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B引发严重的低温冻害C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D形成大范围的雾霾天气3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

2、的核裂变反应太阳辐射是影响气温高低变化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煤和石油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积累的太阳能A B C D2015年11月17日至19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据此回答4-5题。4本次APEC会议期间以下各城市白昼最长的是A哈尔滨 B沈阳 C广州 D海口5本次APEC会议期间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C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6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为A地壳 B下地幔 C软流层 D外核图1中甲、乙两图示意空气运动,读图完成7-8题。 图17甲图

3、所示的空气运动A出现在冬季 B出现在白天C此时陆地近地面为低压 D此时海洋高空为低压8乙图中A市区气压高于郊区 B在地布局水泥厂比地更合理C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D在地建设绿化带比在地更合理图2是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回答9-10题。图29图中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A B C D10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增多,导致气候变暖,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冬小麦种植区域南移 B台湾岛面积增大C河北省大面积扩大水稻种植 D山东省沿海地区灾害频次增加、强度增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一2007年安徽

4、省年平均气温变化。据此完成11 12题。11.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1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13.图4中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图4 图514.图5是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图中所示气候类型的特点是A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B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C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D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图6是某兴趣小组绘制的反映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与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示意图,读图

5、回答15-16题。图615图中分别表示气旋和反气旋气流运动状况正确的是A和 B和 C和 D和16容易形成阴雨天气的是A B C D17图7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图7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18.从河水补给来源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沼泽水19.人类生活、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是 A江河水、冰川、深层地下水 B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海水、冰川、地下水 D冰川、湖泊水、浅层地下水20图8是洋流流经某中低纬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图,下列

6、判断正确的是图8A南半球暖流北半球暖流南半球寒流北半球寒流B南半球寒流北半球寒流北半球暖流南半球暖流C北半球暖流南半球寒流北半球寒流南半球暖流D北半球寒流南半球暖流南半球寒流北半球暖流图9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图921.图中所代表的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A BC D22.甲、乙、丙、丁四海域,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是A甲、乙 B乙、丙C甲、丙 D丙、丁 科学家在意大利西海岸水面下30米处的一个洞穴中,发现洞底有隆起的灰色石笋。切开石笋的剖面可以看到棕黄色的岩石层和白色的沉积层(为海洋微小生物遗体)互相交错。据此回答。23.该洞穴岩石从成因上讲属于( )A.沉积岩 B.变质岩

7、C.火山岩 D.岩浆岩24.从石笋剖面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地壳一直处于下沉状态B.该地区地壳一直处于抬升状态C.该地区露出海面一次D.该地区露出海面两次图11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25-26题。 图1125图中乙处的堆积地貌类型是A“V”型河谷 B洪积扇 C三角洲 D河漫滩平原26河流流经甲居民点附近时A向源头侵蚀加剧 B向下侵蚀加剧 C堆积作用增强 D搬运能力增大27.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B.道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C.山谷中的道路应该避开缓坡D.道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28

8、.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干支流交汇处的高地,是因为( )地势较高,可以避免洪水之患 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 便于搬迁和居住A. B. C. D.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30.形成该河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 D.冰川堆积作用 31.青藏地区的城市和村镇多分布在( )A.铁路和公路沿线的经济发达地区 B.山麓和湖畔水草较为丰美的地区C.盆地边缘或山麓有水灌溉的绿洲上 D.海拔比较低的河谷两岸大湖效应是

9、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面图12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图13为某区域湖泊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233题。 图12 图1332.图12中( )A.气流强弱决定降水多少 B.产生暴风雪是因为温度低C.产生过程的原理类似于暖锋 D.为受热后抬升的高空冷气流33.图13中出现降雪量最大的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A.1月,甲地 B.4月,乙地 C.9月,丙地 D.11月,丁地34.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为三个半小时,该机从乌鲁木齐返航至北京,大约需

10、3个小时,原因是()A.地球自转的影响 B.两地时差的关系C.中纬度上空西风的影响D.水平气压梯度的影响不同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正常年份地下潜水位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5.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 B.松嫩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淮海平原36.该地区7、8月潜水位较低,原因是( )A.受准静止锋控制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受气旋控制 D.处于夏季风背风坡37.当该地区地下潜水接受补给最多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B.巴西热带草原一片葱绿,生机勃勃C.我国江淮地区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D.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部分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据此回答38.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39.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A.沙丘 B.火山锥 C.冲积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