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材料及相变乳状液的热性能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614667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变材料及相变乳状液的热性能_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相变材料及相变乳状液的热性能_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相变材料及相变乳状液的热性能_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相变材料及相变乳状液的热性能_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相变材料及相变乳状液的热性能_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相变材料及相变乳状液的热性能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变材料及相变乳状液的热性能_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相变材料及相变乳状液的热性能 徐慧 杨睿+ 张寅平 王馨 黄哲+ 林佳+ 摘要: 潜热型功能热流体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空调新技术,分为微胶囊乳状液和相变乳状液两大类。自制微胶囊乳状液的热性能在 参考 文献 1中给出了详细介绍,本文则着重介绍了潜热型功能热流体的第二类“相变乳状液”。其中,相变材料的热性能是相变乳状液中极为关键的部分。文中首先给出了DSC和参比温度法2所测相变材料热性能的结果,同时测量了自行配制的相变乳状液的相变温度和潜热。这种相变乳状液的相变温度与

2、空调工况尚有一定距离。在该种相变材料的基础上,重新探索了复合相变材料“十四烷与十六烷的二元混合物”,并制备了相应配比的相变乳状液,其相变温度及潜热完全符合我们的使用要求。 关键词: 相变材料 乳状液 相变温度 潜热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白天电力能耗逐年增加,而夜间耗电量小且电价便宜,“削峰填谷”是解决这一 问题 的一种途径。 目前 ,多种蓄冷系统被广泛使用来消减白天耗电量并蓄积冷量。但是,除了冰晶制冰方式以外,各种固态蓄冰方式的蒸发温度至少要达到- -10或者更低,与之配套二次冷媒的温度也必须在-6以下,这使得大量蒸发温度在零上的高效冷水空调机组无法,而且蒸发温度越低,制冷系数也越低,电

3、耗就会越大 3 。潜热型功能热流体则不然,它的蓄冷温度可以与空调工况吻合得很好,同时蓄积大量冷量。 潜热型功能热流体是由特制的相变材料微粒(尺寸为m量级)和单相传热流体水混合构成的一种固液多相流体,分为相变乳状液和微胶囊乳状液 1 。相变乳状液将相变材料直接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其传热性能优于微胶囊乳状液,但是易堵塞管道;微胶囊乳状液是用高分子聚合物包裹相变材料形成微囊,该微囊被分散在水中又形成乳液,由于有聚合物外壳包裹,微胶囊乳状液不易堵塞管道,但传热性能要逊于相变乳状液。潜热型功能热流体的蓄冷密度比较大,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最独特的地方还在于乳液发生相变前后都能够保持流动状态,这为实现蓄

4、释冷过程中的强化传热创造了条件。借助对流与导热相似 理论 ,我们已经建立了功能热流体管内湍流流动的内热源模型, 并指出了潜热型功能热流体换热强化的物理机制 4-10 。 天津大学赵镇南 11-12 、日本的H. Inaba等 13 对相变材料为十四烷,发生了明显的过冷,凝固点仅为 C。 .1. 参比温度法原理及测量结果 根据参比温度法原理 2 ,自行搭建了实验台,测量了相变材料降温过程的凝固点。 测试装置如图1所示。热针指铜康铜型热电偶,沿中心轴线方向放在针状套管中,测温精度。热针与HP34970A数据采集仪连接,通过PC机来记录相变材料的温度变化。相变材料和水分别放在相同规格的试管内,它们在

5、试管中的Bi数均小于,故可认为试管内液体温度是均匀一致的,其传热 分析 可采用集总热容法。 测量时,先将装有液体PCM、水、空气的试管放入恒温箱中,恒温箱初始温度ToTm,温度达到To后,调节恒温箱的温度,使其以1/min的速度降至0左右。PCM在降温过程中发生凝固,凝固温度记录在HP数据采集仪中。 表一给出了DSC法和参比温度法所测结果的区别。从表一中可看出,参比温度法测样量,远大于DSC的测样质量,测得的凝固温度过冷很小,与十四烷融解温度仅有的温差。 表一 DSC法与T-history法测相变材料十四烷的凝固温度 方法 质量 凝固点 DSC T-history .2g .0 . 相变乳状液

6、的热性能 以相变材料十四烷的质量浓度作为乳液的浓度,测量了10%、20%、30%三个质量浓度时乳液的融点、融解热、凝固热。表二给出了测量结果。相变乳状液的温度与相变材料基本一致,相变潜热值有一定降低,其中C 1H0 浓度为30%的乳状液潜热值最大。 表二 相变乳状液的相变温度及潜热 C 1H0 DSC 融点 融解热 凝固热 10 .0 18. 12. 0 . 112. 111. 0 . 150. 141. 以十四烷与十六烷的混合物为相变材料的相变乳状液 .1 二元混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与潜热 十四烷是传统的相变材料,但其相变温度仍略低于空调冷冻水712的温度区间。 目前 ,接近该温度范围的石蜡

7、相变材料有十四烷、十五烷和十六烷。十五烷由于价格昂贵而不予考虑,使用十四烷与十六烷的二元混合物可以提高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图2给出了多个配比比例下十四烷与十六烷二元混合物的相变温度和潜热。DSC与参比温度法的数据吻合。当二元混合物中十六烷的质量含量在5090时,混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在612,相变温度与十六烷质量含量曲线约成线形,但潜热值并不线形变化,潜热图中很明显有一段低潜热值段,即十六烷为6080wt%左右,混合物潜热值比较低,约为130kJ/kg。 应用 时可根据需求选择适宜的配方。 . 二元混合相变材料的相变乳状液的热性能 表三 相变乳状液的DSC融点与融解热数据 混合相变材料中十六烷

8、的浓度 混合相变材料的融点 混合相变材料的融解热 相变乳状液的融点 相变乳状液的融解热 0 .0 124. .7 10. 130. .3 制备了质量浓度为20的混合相变材料的相变乳状液,表三给出了两组乳状液融解过程的DSC数据。当相变材料中C 1H0 的质量浓度为70%时,乳状液的融点为,符合我们在空调中的使用要求。两者的融解热接近,均在120 kJ/kg左右。同样的,相变材料中C 1H0 的质量浓度为82%,乳状液的融点也符合要求,且融解热值合适。 结论 选用合适的十四烷与十六烷的混合物作为相变材料,可以将相变乳状液的温度控制在空调冷冻水工况712之间,从而改善了相变乳状液的热性能。 参考

9、文献 1 Rui Yang, Hui Xu, Yingping Zhang, Preparation, Physical property and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y of phase change microcapsule slurry and phase change emulsion, Solar Energy Materials & Solar Cells, v80, n4,003,05-416. Zhang Yinping, Jiang Yi, A simple method, T-history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10、heat of fusion. Specific heat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CM, Measurement Science Technology, 10(1999), 赵镇南,吴挺,李丽新等,乳液相变储冷材料的基本特性与应用前景,能源工程,,000, Hu Xianxu, Zhang Yinping, Novel insight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with 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 slurr

11、ies: laminar flow in a circular tube with constant heat flow, Inter. J.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5(XX),163-3172. Wang Xin, Zhang Yinping. Solid-liquid phase chang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analysis in cylindrical and spherical walls, Journal of enhanced heat transfer, , ,002, 张寅平,胡先旭,郝磬,王馨,等热流圆管内潜

12、热型功能热流体层流换热的内热源模型及应用, 中国 科学 ,, ,003, Zhang Yinping, Hu Xianxu, Hao Qing, Wang Xin,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of laminar flow of latent functionally thermal fluid in a circular tube with constant heat flux: internal heat source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Science in China, , , ,003, 胡先旭, 张寅

13、平, 等壁温条件下潜热型功能热流体换热强化机理 研究 , 太阳能学报, , ,002, 胡先旭, 张寅平, 等热流条件下潜热型功能热流体换热强化机理研究, 工程热物 理学 报, , , Mar.,002, 10 王馨, 张寅平, 圆筒壁和球壁中固液相变强化传热机理 分析 , 清华大学学报, , ,003, 11 赵镇南, 吴挺等, 相变乳状液的流动和传热性能研究, 工程热物理学报, , , Sep.,001, 1赵镇南, 时雨荃等, 相变乳状液在蛇形管中的流动和传热特性, 工程热物理学报, , , Nov.,002, , , A measurment of interfacial tension between tetradecane and ethylene glycol water solution by means of the pendant drop method, Fluid Phase Equilibria 125(1996) 159-168.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