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9届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614179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9届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00所名校】2019届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00所名校】2019届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00所名校】2019届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00所名校】2019届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所名校】2019届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所名校】2019届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届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人说,短视频是互联网行业的又一个风口

2、。其中固然不乏积极、健康、阳光的作品,但也有很多浮夸的表演、出格的搞怪、偏激的嘲讽,有的还涉及色情、暴力、血腥。一些短视频作者为了博取用户的关注和转发,不惜_,以声光电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感官刺激,传播及时行乐、违反秩序、离析传统等非主流观念,在“审丑”而不是“审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人认为,这样的视频,看一看、笑一笑就过去了,应该无伤大雅。其实不然,( ),如果任由负能量蔓延,就会造成_、扰乱思想的严重后果。实际上,这些“非主流”短视频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日益增加。有人效仿“恶搞”视频,将透明胶带横在门前绊倒他人,用整蛊小道具惊吓孩子。类似事件_,使得逾越底线的娱乐陷入伤己伤人的境地。 成长于互

3、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而且短视频主要目标用户正是“80后”“90后”,青年对之产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_,如果不加甄别、丧失警惕,就可能在一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另辟蹊径 耸人听闻 数见不鲜 良莠不齐B 剑走偏锋 混淆视听 层出不穷 参差不齐C 另辟蹊径 混淆视听 数见不鲜 参差不齐D 剑走偏锋 耸人听闻 层出不穷 良莠不齐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对消极

4、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必定带来不良影响B 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不知会带来什么影响C 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点赞与扩散,难免带来不良影响D 无意间对消极内容进行点赞与扩散,带来的影响可好可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B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多元的心态、更开放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C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D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

5、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代的尚象观念从周易开始。易象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也是审美意象的源头。伏羲通过对自然万物的仰观俯察,探索出了万物的变化规律,并取万物之意,创制出了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的八卦图,以象喻意。八卦如此,审美意象的创构同样如此,两者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王羲之兰亭集序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说法。这种游目骋怀,正是在俯仰体悟之间获得审美的愉悦。通过仰观俯察,主体在立象尽意之中进行审美的体悟和创造。 中国自古以来的观物取象、

6、立象尽意的体验方式和创造方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其观其取,都体现了古人的尚象精神。立象尽意乃以象见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在上古的器物和艺术创造中,主体观物取象的目的在于制器和创构艺术意象。周易系辞上所谓“制器者尚其象”,左传宣公三年所谓“铸鼎象物”,说的都是尚象制器。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中国的器物创造和艺术创造都体现了尚象的精神。 象是感性生动的,以其张力不断生成和创构。观物取象本身不仅是一种感悟方式,而且还借助想象力进行意象创构。同时,象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借助于虚实相生等手法,使丰富的意味和情趣得以呈现。 汉字中包含着尚象的特征。汉字如诗如画,是以象

7、形表意为基础的文字,包含着意象的形态及其组合,体现了审美的思维方式。汉字都在不同程度上以象表意,是观物取象的产物,从自然和社会中提取物象和事象,充满着情趣和意味,借以表意,具有直观性和象征性的特点。在用字的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的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一。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和使用,促进了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这种审美特点,尤其表现在作为文字运用的诗歌等文学作品中。 审美的创造包括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取象于自然中的物象和社会生活中的事象,在此基础上主体能动地进行拟象,并且借助想象力进行象的组合和创造。拟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增强了表达的张力,由此创构而成意象,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使

8、象具有类比和象征的意味。早在史前时代,玉器、陶器和岩画创造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意象创构的物化形态。其中的象生造型,往往带有象征的意味。意象创造的思想从周易的“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开始,发展到南北朝文心雕龙“窥意象而运斤”,意象从而成为文学艺术的审美范畴。(摘编自朱志荣论中华美学的尚象精神)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伏羲创制的八卦图与后世审美意象的创构都是采取以象喻意的方法,两者的结果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B 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立象尽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观物取象、立象尽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C 汉字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取决于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

9、与使用,这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其鲜明。D 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都是审美创造,都包含取象和拟象的过程,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借助想象力进行组合和创造。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用兰亭集序中的相关说法,论证俯仰体悟可获得审美愉悦的道理。B 文章第二段引用周易和左传中的内容,论说观物取象是审美方式的体现。C 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象与审美的内在关联,强调了中华美学具有尚象精神的观点。D 文章解说尚象观念缘起,阐述取象、立象的审美方式、尚象的表现,等等,有条不紊。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从周易开始就有了尚象观念,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

10、开始就体现了尚象精神,这表明,中华尚象传统历史悠久。B 如果象不能借助虚实相生等手法而产生丰富的象征性,那么人们在使用象时就难以把丰富的意味和情趣借助象得以呈现。C 在使用汉字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的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一,这说明,汉字的表意可以随汉字的使用而不断丰富。D 史前时代的玉器、陶器和岩画中的象生造型的意象,往往带有象征意味,这表明,这些意象创造超越了使用价值,都属于艺术创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多余一句话秋林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

11、。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睛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 ,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

12、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 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13、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 ”还没说呢。“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狐狸精似的!”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锅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

14、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声音很快平息下来,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

15、血流。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瓜,和她计较什么呢?”(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以对话为主,也存少许议论,中间穿插人物外貌、神情、动作 等描写,突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特点。B 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前一句是好话,后一句却让人反感,这说明人们既有讲理的一面,也有修养缺失的一面。C 小说开头“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能够表现出乘坐公交车时乘客无 聊的心态,为下面的争吵埋下了伏笔。D “我”本是旁观者,而在结尾的时候也成为事件的参与者,读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 情理之中;既幽默有趣,又引人深思。8从小说中看,你觉得造成“多余一句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9情节中每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