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洁净室臭氧消毒的残余污染研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612179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洁净室臭氧消毒的残余污染研究_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物洁净室臭氧消毒的残余污染研究_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物洁净室臭氧消毒的残余污染研究_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物洁净室臭氧消毒的残余污染研究_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物洁净室臭氧消毒的残余污染研究_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洁净室臭氧消毒的残余污染研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洁净室臭氧消毒的残余污染研究_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生物洁净室臭氧消毒的残余污染研究 摘要: 近年来,臭氧技术已在医学、卫生、食品、食品储藏保鲜、污水处理和饮用水杀菌消毒等行业广泛 应用 ,取得了显著效果。高浓度臭氧消毒后,臭氧在室内的衰减便成为暖通界关注的 问题 之一。本文实际测试了一间臭氧消毒的制药洁净厂房,利用质量平衡模型和一阶衰减模型, 理论 上得到臭氧的衰减浓度曲线,再与实际测得的臭氧的衰减浓度曲线进行比较,进而 分析 理论 计算 值和实际测量值之的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原因,得到了 影响 臭氧衰减浓度的

2、相关因素。通过分析检测得到的臭氧浓度数据,消毒结束后臭氧浓度的衰减时间低于预先设定的时间值,即该洁净室臭氧衰减的设计时间符合劳动保护和人员安全的原则。 关键词: 臭氧消毒 一阶衰减模型 质量平衡模型 臭氧衰减 1 引言 近年来,臭氧技术已在医学、卫生、食品、饲养业、养殖业、食品储藏保鲜、化工生产、大气净化、污水处理和饮用水杀菌消毒等行业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臭氧因其强氧化能力,可以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进而割断其核酸,使其丧失生命力,而且采用臭氧消毒具有快速,无二次污染,杀菌效果好等多个优点,因此在 医院 洁净室和食品、制药等有洁净要求的厂房内,利用高浓度的臭氧进行杀毒已经相当普遍;然而另一

3、方面臭氧也是一种室内污染气体,对人体软组织和呼吸道器官等有不同程度的伤害,据医学 研究 表明臭氧是导致肺气肿、慢性鼻炎、支气管炎等多种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现在提倡臭氧消毒的同时,高浓度臭氧消毒后,在建议的时间内臭氧的浓度是否可以降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允许值,很值得我们探讨。鉴于这个原因,我们对某制药厂房臭氧消毒结束后的臭氧浓度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预测模型的建立 理论上,利用质量平衡方程和一阶衰减模型,得到臭氧产生和衰减的模型如公式(1)所示,公式通常用来预测室内臭氧从产生到衰减整个过程中任意时刻的臭氧浓度: 对公式进行求解得公式,即室内臭氧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浓度值: 其中: C: 洁净

4、室室内臭氧浓度,mg/m ; C 0 : 洁净室室内臭氧的背景浓度,mg/m ; S: 臭氧的发生源,mg/h; V: 被测洁净室的体积,m ; T:时间,h; K d : 臭氧在测试过程中的衰减系数,1/h; 由于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强氧化性,它和很多物质都发生反应,因此K d 包括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臭氧的 自然 衰减系数,臭氧与洁净室内墙壁的反应系数,在臭氧的输送过程中,臭氧与空调系统各部件的反应系数等;通常情况下K d 的值是通过在臭氧发生器打开时,浓度上升时的数据进一步回归得到的。 对于臭氧的衰减过程室内臭氧的浓度值,也就是说关闭臭氧发生器,S=0, 则公式简化为: 其中: C

5、0 : 臭氧发生器关闭后,室内臭氧的初始浓度,mg/m ; 测试 方法 和测试过程 .1 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主要负责注射器灌装、配制等区域的万级的洁净区。整个系统的送风量为19876m /h,回风量为12722m /h,排风量为4620 m /h,被消毒洁净区的总体积为56m ;被测试洁净室的送风量为2811m /h,回风量为96m /h,换气次数为/h,体积为 。 首先,开启臭氧发生器,使被消毒的洁净室室内的臭氧浓度升高,当臭氧浓度达到稳定时,关闭臭氧发成器,打开通风系统,使得臭氧开始被稀释和衰减,同时开始测消毒后臭氧在该洁净室内的衰减情况。 . 臭氧的产生 本次测试的臭氧消毒的生物洁净室所

6、采用的高浓度臭氧,是通过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发生器安装的具体位置通常有三种:安装在空调系统的送风道中;安装在空调系统的回风道中;安装在空调机组内。该制药公司消毒系统的臭氧发生器安装在空调机组内,具体的位置如图1 所示。所选臭氧发生器是一台康尔公司生产的内置式臭氧发生器,发生量为606g/h。由于臭氧本身的衰减和室内的温度、湿度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打开臭氧发生器之前,要相应的关闭空调系统的加湿,加热段。为了使臭氧在空调系统中形成内循环,应关闭新风和排风,开机12小时后,关闭臭氧发生器;打开通风系统,以保证臭氧浓度可以在规定时间内降到标准允许值。 . 采样点位置 室内臭氧浓度采样点的具体位置如图2

7、所示,位置位于空调系统中的一间污染物有严格要求的洁净室内,该洁净室的尺寸为 ,共有4个送风口,一个回风口,一个排风口,两扇向内开启的门;采样点的高度。 . 臭氧浓度的检测和记录 臭氧浓度的检测采用ZX-01型紫外吸收式臭氧 分析 仪。该臭氧分析仪的量程010ppm,最小可检测量,精度为二级,前面显示器显示数字是四位或五位,RS232接口,采样气体流速500ml/min,仪器工作温度范围1535,标准温度是251;相对湿度范围095%。臭氧浓度的记录是通过数据线与 计算 机联接,由相应的程序每6秒记录一次,计算机自动记录和保存。 为了测试人员的安全,测试人员和仪器放在该空调系统的外部,而向被测洁

8、净室内通入一根采样管,通过采样管和仪器的进气口相连,用来测试和记录洁净室内任意时刻的臭氧浓度。 测试结果讨论与分析 当室内臭氧的含量达到稳定值时,关闭臭氧发生器时,此时被测房间的臭氧浓度为,也就是衰减时的初始浓度。打开通风系统,通入的新风的臭氧浓度为。通过对浓度上升时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到臭氧在本空调系统中的衰减系数K d 的值为/h,再利用一阶模型和公式可预测室内臭氧随时间衰减的浓度,因此洁净室在臭氧消毒后,臭氧进入衰减期浓度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关系如下图3所示: 国家标准规定的室内所允许的臭氧浓度值为/m 。由图3可以看出,通过一阶衰减模型的预测值,需要经过大约25分钟的衰减,室内可达到允许值;

9、而实际测试的结果是,在打开通风系统分钟后,室内臭氧浓度便降到了。厂家建议经过30分钟后可进入室内,由图3可以看出该预定时间内,臭氧的浓度可以降到规定的允许值,可以达到对人员的劳动保护要求。 实测浓度曲线和通过模型的预测浓度曲线的基本相同,证明一阶衰减模型可以对用于气体在室内衰减的浓度 研究 。实测曲线和预测曲线之间的差异,更说明了臭氧在室内的衰减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比如臭氧的衰减和室内的臭氧浓度有很大关系,同时室内的可与臭氧反应的有机成分也 影响 衰减系数K d ,K d 值是通过数学回归得到的,也具有一定的误差。因此,在处理臭氧这种很活泼的物质时,应考虑全面并完善一阶衰减模型。 结论 臭氧消

10、毒已经在许多行业被广泛采用,本文对制药厂房的臭氧消毒后的残余污染的研究,表明在臭氧消毒后存在残余污染,但如果采取较好的通风措施,可以使残余污染降到标准以下。该消毒形式消毒后的臭氧含量,在预设时间内降到了国家规定的允许值,达到了劳动保护和人员安全的要求。 但是,由于该臭氧发生器打开阶段,空调自控系统不能关闭新风和排风,所以,臭氧的浓度并没有达到预计的浓度值。如果臭氧的浓度达到了预定值,它的衰减情况如何,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同时建议在采用臭氧消毒时,不要单独考虑其优点,应该优缺点兼顾,在消毒后可进入消毒区的时间的设定上,要充分考虑人员健康和安全。 通过对实际臭氧浓度和 理论 预测值的相互比较,验证

11、了一阶衰减模型在室内污染气体残余物的研究上是适用性。本文通过对室内消毒后臭氧衰减的研究,对于研究其他室内污染气体有一定的 参考 价值。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对影响衰减系数的因素考虑全面。 参考 文献 1 柏婧,刘俊杰等静电过滤器产生臭氧的实验研究暖通空调,XX,20-22 2 Niu, Tung, J. Burnett,001, Quantification of dust removal and ozone emission of ionizer air-cleaners by chamber testing, 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1-52(XX)0-24 3 G

12、Sarwar, R Corsi, D Allen, C Weschler, Production and levels of selected indoor radicals: a modeling assessment, Proceedings: Indoor Air002,0-85 4 JianlEi Niu, Thomas Tung, J. Burnett, Ozone emission rate testing and ranking method using environmental chamber, Atmospheric Environment5(XX)143-2151 5 S

13、. Baba, S. Satoh, C. Yamabe,002, Development of measurement equipment of half life of ozone, Vacuum5(XX)89-495 6 D. Bowser, D. Fugler, Indoor ozone and electronic air cleaners, Proceedings: Indoor Air002,70-675 7 Xudong Yang, Qingyan Chen, Jie Zeng, Effects of airflow on VOC emissions from “wet” coa

14、ting materials: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SHRAE Transactions01-811 8 S. C. Lee, Sanches Lam, Ho Kin Fai, Characterization of VOCs, ozone, and PM 10 emissions from office equipment in an environmental chamber,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6(XX)37-84 9 国家质量标准GB/T 18883-XX,“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卫生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XX/11/19颁布,XX/03/01实施 10 HEInz-jorn Moriske, Gerhard Ebert, Lothar Konieczny, etc., Concentrations and decay rates of ozone in indoor air in dependence on building and surface materials, Toxicology (1998)19-323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