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人群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607535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癜风人群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白癜风人群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白癜风人群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白癜风人群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白癜风人群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癜风人群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癜风人群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白癜风人群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 作者:卢宁,高天文,姚庆君,赵明,李凯,杨励,高超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ogen receptor gene polymorphism in vitiligo patients and thEir clinical data 【Abstract】 AIM: To stud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ogen receptorge

2、ne polymorphism in vitiligo patients and thEIr clinical data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was used to study the ER intron 1 Pvu II C/T (rs) polymorphisms in6patients with vitiligo. Genotypes were determined and allele frequencies were compared

3、to fi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clinical data. RESULTS: The genotype and allele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vitiligo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ubtypes, sex, onset age, with/without other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family history (P), while P values were in the ra

4、nge of segmental and two generalized type vitiligo patients (segmental vs universal, P=; segmental vs common, P=). And P values were near when the C/T genotype frequency was compared between onset age of lower than 1years old and of 12-20 years old (P=); P values were also low in comparisons of geno

5、type (P=) and allele frequencies (P=) between the male and the female patients. CONCLUSION: When the genotype and allele frequencies of the ER intron 1 C/T polymorphism were compared among vitiligo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ubtypes, sex, onset age, with/without other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family hi

6、stor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However , a tendency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as observed in comparisons of female and male vitiligo patients, segmental and generalized types, and different onset age ( 【Keywords】 estrogen receptoralpha; polymorphism, genetic; vitiligo; clinical dat

7、a 【摘要】 目的: 探讨白癜风人群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其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 方法 : 应用 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分析 技术,应用两对引物双重检测466例汉族白癜风患者ER基因内含子1 Pvu II酶切位点C/T (rs) 突变处基因多态性,并比较了该人群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与其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 结果: 白癜风人群基因内含子1 C/T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临床类型、性别、发病年龄、病期、伴/不伴自身免疫疾病及有无家族成史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别(P),但在皮节型与寻常型之间相比的P值在范围内,12岁以下与1220年龄组之间基因型频率相比的P值较接近,男/女基因型频率

8、相比及等位基因频率相比亦较低,有差别趋势. 结论: 白癜风人群ER内含子1 Pvu II酶切位点C/T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临床类型、性别、发病年龄、病期、伴/不伴自身疾病及有无家族史之间均无显著差别,但在皮节型与寻常型、发病年龄12岁以下与1220之间、男女之间有差别明显化的趋势,提示携带C基因可能是儿童期发病、寻常型及女性白癜风患者的易感因素.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多态现象,遗传;白癜风;临床资料 0引言 目前 认为白癜风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 研究 的进展,一系列的侯选基因包括雌激素受体基因内含子1Pvu II酶切位点C/T多态性被认为与白癜风

9、易感性有关1. 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汉族白癜风人群ER基因内含子1限制性内切酶Pvu II酶切位点C/T基因多态性分布与其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1对象和方法 对象随机选择XX06/XX06第四军医大学西京 医院 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汉族白癜风患者466例,均符合 中国 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XX年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2,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由本人或监护人签名后,收集血液标本,同时采用调查表形式,记录患者的姓名、地址、电话、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发病年龄、部位、季节、可能的诱发因素、疾病类型、病期、伴发疾病及家族成员的患病情况等临床资料. 其中男

10、231例,女235例,年龄361岁. 方法 121引物的设计与合成引物1设计参照 文献 3 ,引物2为应用primer5自行设计,均由北京奥科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合成,引物PCR产物经该公司测序证实. 引物1序列:正向引物5GAT ATC CAG GGT TAT GTG GCA3,反向引物5AGG TGT TGC CTA TTA TAT TAA CCT TGA3;引物2序列: 正向引物5CAG TCA CAC ATC ACC ATT CTC AG3,反向引物5TCA TTA CCT CTT GCC GTC TGT3. 122DNA的提取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柠檬酸抗凝)mL,用DNA提

11、取试剂盒按说明方法提取基因组DNA,经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含量及纯度.123ER基因型分析扩增条件为反应体系总体积均为20 L,其中含 g基因组DNA, 10 LMix,包含 Tag DNA聚合酶,500 mol/L dNTPs,0 mmol/L TrisHCl, 100 mmol/L KCl, mmol/L MgCl2,另加入各/L上下游引物,8.L三蒸水后置PCR仪反应. PCR反应条件:4预变性min,1个循环;94变性30 s,退火30 s,72延伸4s,共35个循环;62延伸min,1个循环. 分别取扩增产物L与 Pvu酶于37温箱内酶切过夜,于1g/L琼脂糖琼脂糖凝胶中电泳分离,将凝

12、胶置于紫外凝胶成像仪下照相判断基因型. 引物1扩增产物片段为34bp,引物2扩增产物片段为61bp. Pvu酶切检出3种基因型:缺乏Pvu酶切位点为CC型(346或61bp一条带),杂合子为CT型(346,242和10bp或618,346和27bp三条带),存在Pvu II酶切位点为TT型. 两者结果一致者为有效结果.图1图2略统计学处理: 按临床资料分别 计算 白癜风人群酶切后ER基因各基因型的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使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各组间差异采用多样本RC表2检验,并以P2结果白癜风人群基因内含子1 Pvu II酶切位点C/T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5种不同临床类型、性别、发病

13、年龄、病期,伴/不伴自身免疫疾病及有无家族史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别,但在皮节型与寻常型之间相比的P值在范围内,12岁以下与1220年龄组之间基因型频率相比的P值较接近,女/男之间基因型频率相比及等位基因频率相比的P值亦较低,有差别趋势. 3讨论基因多态性是人类基因组中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但发生在某些基因位点上的多态性对基因的转录表达或基因产物的功能将产生 影响 . 由基因背景及 表1白癜风患者不同临床分型ER基因内含子1C/T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略 表2白癜风患者ER基因内含子1C/T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其临床资料略 环境因素导致的体内雌激素等性激素作用失调一直被认为对许多疾病发

14、生 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报道ER基因Pvu酶切位点C/T多态性与乳腺癌、骨质疏松、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糖尿病等4-5有关. 韩国Jin等1通过对120位白癜风患者和254位健康对照者的 研究 发现,两组ER基因内含子1C/T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差别(P=),由于其样本数较小及人种的差别,有必要扩大样本进行汉族人白癜风的相关研究. 本文 分析 了雌激素受体ER基因内含子1 C/T多态性与白癜风人群临床资料的关系. 本数据表明ER基因内含子1C/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白癜风人群相关临床资料包括: 不同临床类型、性别、发病年龄、病期,伴/不伴自身疾病及有无家族史之间均无显著差别,但在皮节

15、型与寻常型、不同发病年龄、男女之间有差别明显化的趋势,提示携带C基因可能是儿童期发病、寻常型及女性白癜风患者的易感因素,在白癜风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由于ER 基因1号内含子位于氨基酸末端主要转录功能区,含有增强子、启动子等重要序列,因此在其中发生点突变可能会影响到ER的表达和功能3,同时雌激素又能通过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而调控许多免疫相关基因6. 另外,人类黑素细胞表面表达ER,雌激素能够增加色素细胞活性,使皮肤色素增加7. 反之,有报道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晕痣患病率达%8. 目前 雌激素及其受体在人类黑素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的可能相关性及作用机制亦有待更深入研究. 【 参考 文献 】 1 Jina SY, Parkb HH, Lia GZ. Associa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1 intron 1 C/T polymorphism in Korean vitiligo patients J. J Dermatol Sci,004,35(3):181-186. 2 中国 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白癜风的临床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