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并阿斯综合征的临床分析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607520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性心肌炎并阿斯综合征的临床分析_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病毒性心肌炎并阿斯综合征的临床分析_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病毒性心肌炎并阿斯综合征的临床分析_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病毒性心肌炎并阿斯综合征的临床分析_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病毒性心肌炎并阿斯综合征的临床分析_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毒性心肌炎并阿斯综合征的临床分析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性心肌炎并阿斯综合征的临床分析_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病毒性心肌炎并阿斯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摘 要 目的: 总结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 治疗 经验,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我院1994年10月至XX年10月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例,以时间分为两组1994年10月至XX年10月,分别比较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例占总住院的百分率、男/女比率、平均年龄、重症心肌炎发病率以及重症心肌炎患者年龄、诱因、心电图特征、血钾变化、误诊率、治疗和预后的分析。结果:B组比A组发病率明显升高,重症心肌炎发病显著增加,二

2、组均提示,病毒性心肌炎男性患者较女性高,且以青年为主。早期误诊率高达%,以癫痫、脑炎为主。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是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原因。重度以上AVB发生率50%,早期起搏治疗对预后起关键性作用。结论:现阶段加强对病毒性心肌及严重并发症的认识是必要的,及时纠正低钾血症、复律、起搏治疗对患者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阿斯综合征;起搏;电复律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的改善,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由于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临床症状及实验检测缺乏特异性,给临床早期诊断造成一定困难,导致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上升,特别是并发阿斯综合征,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3、,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对预后有重大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 选取1994年10月至XX年10月入院,符合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 分组 将所有病例按时间分为A、B两组,A组为1994年10月至XX年10月,B组为XX年10月至XX年10月。 测定指标 比较两组平均年龄、男女比例差异均无显著性,对比两组中占住院总人数百分率及重症心肌炎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同时对重症心肌炎患者的相关临床因素、实验室检查、误诊诊断、治疗与预后的比较。 结果 .1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基本情况 见表1。 表1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基本要素和发病 规律 注:组比A组发病率明显升高,重症心肌炎发病显著增加。2.两组结

4、果显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且以青壮年患病为主。 .2 B组中8例重症心肌炎相关临床表现及检查比较 见表2。 . 患病的诱因 上呼吸道感染诱发者、肠道感染者、原因不明等。 . 临床观察指标 心功能衰竭(HF)、脑供血不足者(AS)、心肌酶谱升高符合急性心肌炎者(+)反之(-),电解质以血钾为主正常值(/L mmol/L)。 . 常见的误诊项目 癫痫4例,脑膜炎2例,眩晕症1例。 . 心电图表现 室性早搏(PVC)、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AVB)。 . 电复律者、起搏的远期预后随访2 以无需永久起搏,心室腔无扩大者为一级;心室腔显著扩大心力衰竭需要起搏者为三级;两者之间为

5、二级。 表2例重症心肌炎相关临床表现及检查比较 注:1.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阿斯综合征发生率%,比心功能不全高%。2.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3.早期误诊率以癫痫、脑炎为主,高达%。4.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是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原因。5.重度以上的AVB发生率50%,早期起搏 治疗 对预后起关键性作用。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源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症。其发病机制主要有2个方面3;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增殖引起心肌损害、功能障碍;通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引起心肌损害。另外病毒产生毒素导致纤维溶解坏死、水肿变性及细胞浸润,因 目前 尚无特效抗病毒的药物在临

6、床普及和 应用 ,由于早期缺乏心肌活检和实验室分离病毒的直接证据(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查、心内膜心肌活检等),且成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离出病毒的阳性率较低,与诊断的相关性不大,给病毒性心肌炎尤其是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及时的诊断带来困难,故常漏诊和误诊。如何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及时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本 研究 结果显示,我院8例患者早期均存在不同程度误诊,以癫痫、脑炎为主,误诊原因主要是对其认识不足,未能及时检查,特别是心电图、心肌酶谱、电解质较为关键。在临床中,尽管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较为少见,但其发病率仍高达病毒性心肌炎总数的%4,且多以心脏外为首发症状就诊,常表现为恶心、呕吐、

7、上腹不适、发热等胃肠道症状,起病急剧、凶险,常于短时间内病情变化,甚至发生猝死。结合治疗体会,我们认为在积极纠正电解质的紊乱,适时电复律、早期起搏治疗对重症患者预后有极为重要意义5。 参考 文献 : 1 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指标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J.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1999,27(6):405. 2 陈国伟,郑宗锷. 现代 心脏内 科学 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63. 3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XX:341343. 4 甄胜西,周惠云,王学忠.重症病毒性心肌炎J.罕少疾病杂志,XX,11(4):3738. 5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XX:15721576.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