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范文——浅谈新中国中学生校服的衍变及其内涵

上传人:wo7****35 文档编号:60606131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范文——浅谈新中国中学生校服的衍变及其内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范文——浅谈新中国中学生校服的衍变及其内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范文——浅谈新中国中学生校服的衍变及其内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范文——浅谈新中国中学生校服的衍变及其内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范文——浅谈新中国中学生校服的衍变及其内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新中国中学生校服的衍变及其内涵1950s2000s 摘要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大至对外宣传,小到生活细节,都能够展现出其文化内涵。而华夏国服,更是为众多专家学者所精心研究的、文化的重要体现。近几年,中国的“校服文化”已经成为了既“课桌文化”之后的第二大校园系列文化乃至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辛亥革命以来,校服的变迁沿着历史的发展一路曲折前行,承载了我们每个人最美好时光中的嬉笑怒骂,并在我们的记忆中闪闪发光。它是学生风貌的一方面,更蕴含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我们的课题将初步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校服的演变过程,其内在含义以及当代人对校服的看法。课题分为以下两大部分:1、 通过对校服样式演变内涵的探索,了解新

2、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的总体精神风貌,以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2、 通过对当代人对校服看法的调查,了解当代人期望的校服和学生形象,并对今后学生校服的样式设计提出建议。关键词:校服,变迁史,文化,发展一、 中国校服的衍变历史1、 从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黑色裙受日本式服装影响出现的款式,在当时也是女学生与女教师的时尚。1916年培华女子中学学生2、 三四十年代:由满汉民族服饰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受女学生亲睐。制服式校服仍受学生欢迎。男生常上身穿长布袍,下身穿西式裤子。3、 五十年代:全国人民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1958以前,风气比较

3、宽松,大学女生会穿着王蒙的青春之歌讲的彩色呢子大衣。这一时期,校服比较随意的,没有特定的校服。通常是入了队的学生穿白衬衫,男生蓝裤子女生蓝裙。4、 六七十年代:旧军装取代校服,这时的旧军装不算是校服。文化大革命时期学生服装5、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现,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 多是运动装或者背带裤一类。6、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纪初:此时中国大陆的校服普遍以运动服为主,颜色主要有蓝,红,绿,白等,面料以涤盖棉,金光绒等为主,少数学校的校服已更新为西式制服。二、 中国中学生的校服内涵1、 从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

4、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放出来,却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2、 三四十年代:西方列强在中国大肆殖民的同时中西方文化碰撞,从而有了改良后的新式服装。3、 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强调社会主义建设,与苏联的合作增强,校服也有了一定的改进和融合。4、 六七十年代:各种各样的阶级运动,人民公社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使得人民的思想再一次单薄,甚至在浩劫之后还出现了“两个凡是”方针,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人们为了不被认为是“走资派”,穿着打扮都极其简单,草绿色的旧军装就是他们最主要的色彩。5

5、、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逐步施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深入人心,使得这一时代校服的颜色,样式的多种多样,且引入了不少港台,日本的服饰风格。6、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纪初:这个时代,校服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为此,国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虽说没有文件强行规定学校必须做,学生必须穿,仅是要求在有条件的重点学校推广,但好多学校还是做了自己的校服。因为对学生形象的各种要求,杜绝攀比、奇装异服在校园出现,简单方便的运动服也就成了主流。三、调查结果分析校服作为我们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赋予了许许多多的含义

6、:无论向阳的葵花,展翅的雏鹰,还是青春的绿叶,都是校方乃至国家赋予我们的期望。但是,抛开设计者不提,身着校服的学生、他们的家长、或者其他的社会人士,能否感受得到这份期望,又是如何评价校服的呢?为此,我们在假期分头展开了一次调查,主题设为:【有关校服和当时的社会内涵的调查】,以此为契机,真实可感地了解我国解放以来校服的变迁,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校服的看法。我们主要设置了以下问题:请从以下的图片之中选择与您中学时期的校服/流行穿着类似的服装;请谈谈您对您中学时期的校服/流行穿着的看法(譬如喜不喜欢,服饰体现出来的社会内涵等);您认为当代中学生是否有必要在校着校服?请简述您的看法;请简单描述您所认可的中

7、学生校服样式。通过这四个简短的问题,我们大致发现,人们对校服的看法主要分为两派:喜欢,并认为学生应该在校着校服;不喜欢,认为学生不应该在校着校服。同时,人们对理想中校服的认识大致分为三类:认为校服应该首先注重美观的;认为校服只要统一即可的;和认为校服没有存在必要的。下面请允许我们分点汇报我们的研究结果。1. 对校服的态度根据调查表中的答案,我们发现对校服持有积极态度的人约占70%,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调查范围之中有过半数的人喜欢自己中学时候的校服。在他们之中,以六七十年代出生、现在已经成为社会人的调查者居多。据他们称,那时候的校服比起现在更加美观,并且由于是校服刚刚在我国流行起来的时候,大家都认为

8、穿校服很“洋气”、“拉风”,所以乐于穿校服。与之相对,八九十年代出生的青少年就持有不一样的意见。他们之中一些人认为自己的校服过于松垮,质量不佳,样式老土,限制个性,对其“怀恨已久”;还有一些人则要显得随便些,认为无所谓喜不喜欢,穿习惯了就好了。由此可见,巧合般地,人们对校服的态度和他们的年龄有着微妙的关系。在我们看来,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社会背景。在早些年,我国的经济还比较困难,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服装成为了一个沉重但又不得不满足的负担。在这时候,校服的出现就好比他们的救星:廉价而耐用,自然不难想象校服对人们的重要意义。因此,对校服抱有感激和喜爱之情也是理所应当的了。然而随着时光流逝,人们的生活条

9、件越来越好,穿衣已经不再是他们的一个包袱,人们为了满足更高的需要追求服饰的美观和时尚。此时昔日红遍天下的校服也就渐渐失去了它的色彩,成为了被学生唾弃的“麻布袋子”。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六七十年代的调查者来说,校服是一个新元素,有可能是他们在求学的中途才突然出现在眼前、充满新意的服装。然而八九十年代的人则不一样。他们大多最初就被迫着校服上学,从而认为上学穿校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久而久之便对其产生了厌倦心理。归根结底,就是缺乏一种“新鲜感”。如果我们再回过头看看他们第一题的答案,或许可以得到更多的启示。对于六七十年代的成人来说,他们的校服显得明显比八九十年代的青少年更加多样化,虽然质地可能不如现

10、在,但是起码样式足够丰富,不会像现在这么单调。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影响人们对校服态度的一个原因。2. 校服的必要性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的看法则更加明确。过半数的调查者认为校服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它不仅履行着让同学之间减少攀比和打扮的时间、全力投入学习的最根本的任务,还能体现个人甚至学校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同时还是社会身份的象征。有一位调查者这样总结道:“校服既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教育。”在毕业之后,校服也会成为记忆中最温暖的一部分,化作珍贵的校园生活的纪念。而其他认为学生不必着校服上学的调查者觉得校服限制了青少年的个性,不能够表现出他们的朝气起码应该摒弃现在清一色的运动服,换成更加

11、青春的服装有的人表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做过多的分析,毕竟人与人之间想法存在差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过归纳起来,认为校服没必要的调查者主要把“不美观”“没有体现出学生的阳光”“质量差”等作为理由。我们大胆猜想:如果说校服能够变得更精致,那么反对的声音是不是会稍微小一些?3.总体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校服还是持有积极的态度。作为在世界上延续了百年的服饰,它确实有它的存在意义。然而我国的校服历史还比较薄弱,形式还比较单一,文化也有些欠缺,所以难免会遭到一些质疑。这样的质疑也逐渐蒙蔽了人们的眼睛,让校服原本想要传达的积极向上的信息被人们忽略。我们认为,校服是精神的载体,应该不断从多方面改进校服

12、,争取能够让更多的人先从接受校服开始,再慢慢去体会校服的含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人喜欢上校服,学生们每天也不会为了找到脱下校服的借口想得焦头烂额。四、理想中的校服我们把我们的调查者理想中的校服主要分为三类:美观为重类实用为重类只要统一即可对于持有第一类意见的调查者来说,虽然学校是学习的场所,但是作为青少年,他们也拥有穿的时尚的自由,所以为了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这个需要,学校应该将校服设计得更加青春靓丽,以保证学生们不会因为穿着校服而丧失了他们原本的活力。对于持有第二类意见的调查者来说,衣服最重要的地方不在于款式,而是舒适度校服同样如此。作为同学们从周一到周五的必备服装,校服应该冬暖和夏透气,质量优

13、秀不伤皮肤。这样的服饰才能避免产生多余的麻烦,让学生能够安心穿校服,集中精力在学习上。对于持有第三类意见的调查者来说,校服只要严格履行它最初被赋予的意义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它们只要能起到减少攀比、整齐划一、象征身份的作用,那么就是可以被接受的。校服不用多漂亮,也不用太复杂,只要根据一定的规律统一起来,就是合格的校服。五、总结 校服作为从近代开始在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风貌。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兴起的现代校服开始体现人们对美和统一的追求;三十年代中中西文化的碰撞导致了旗袍和制服两种样式的出现;五十年代在与苏联合作的过程中干部服成为主流,同时随意的着装也变得普遍;

14、在六七十年代的阶级运动下校服的样式趋于简单,以绿色旧军装为主;八十年代随着人们的思想变得开放,校服样式也随之变得多种多样;而在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社会为了杜绝学生群体中不良风气的滋生,开始注重着装的统一,出现了现在样式以运动服为主而易于活动的规范校服,同时也有少数学校开始向西方靠拢,产生了西式制服式的校服。现代社会人们对校服的看法主要分成喜爱和反感两部分。一部分人(多为成年人)由于校服多为流行款式且实惠耐用而持积极态度;另一部分年龄较小的人则认为现在校服质量较差且不美观而对校服抱有厌倦心理。绝大多数人认为学生日常在校着校服是必要的,提倡提高校服质量使更多人满意。理想中的校服,不仅要美观,舒适耐用,而且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利于统一。校服是社会精神的载体,体现了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现在也是青少年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校服虽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标志,但也需要根据适用性进行改良,以便被更多的使用者接受。参考文献1、 百度百科 http:/ http:/ 调查表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