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603343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文化是人类社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文化具有继承性 文化影响人A. B C. D.2.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

2、的力量3.有志者,事竟成。精准扶贫,应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理由是:文化与政治相交融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主动 文化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 B. C. D.4. “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直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A

3、 B C D5.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A. B. C. D.6.易中天在谈美国精神时说到:美国是这样的,你可以批评他,可以反对他,可以厌恶他,还可以仇恨他,却没法小看他。全世界都无法只当他不存在,对他满不在乎。原因何在呢?就在美国精神。易中天的话表

4、明:美国精神已经成为提升美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 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美国精神促进了美国人民全面发展A. B. C. D.7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A. B. C. D. 8.AA制植根于西方的文化土壤里,属于典型的西方文化产物。在中国,文化程度高的群众

5、比文化低的群众对AA制更易于接受,但是总体上对于AA制的认同并不高。材料说明(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西方的交往方式比我国的交往方式更文明9.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和朗读者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节目以感人至深的传世佳作,引发了全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引导着全社接收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播出后,口碑、收视双飘红,让喧器忙碌的现代人在“悦读”经典中,感受美好与诗意。这充分说明:A.文化产业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B.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决定作用C.只有优秀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D.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10. 4

6、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其主旨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年老还是年轻,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的产权。下列诗句寓意与世界读书日主旨较为符合的是( )A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优乐每相亲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11.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的是()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到岭南多媒体的广泛应用 当今世界各国频繁的经济贸易往来 各国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A. B CD12.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后,在

7、国内外引发收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该片高度浓缩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大众传媒: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使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根本变革A. B. C. D.13. 诗经小雅鹤鸣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原意是说: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多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告诉我们( )A. 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B.要认同外来文化C.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

8、的重要动力 D.“历史虚无主义”是错误的14. 2017年6月,由上海芭蕾舞团和上海大剧院联合制作的原创芭蕾舞剧哈姆雷特献演国家大剧院。该剧由英国芭蕾编舞大师德里克迪恩创编,在古典芭蕾风格基础上,融入现当代芭蕾风格和诙谐幽默的表达,通过多媒体投影的运用,实现真实与虚幻的交织,从而广受好评。该剧的成功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文化发展需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合作功不可没A. B. C. D.15.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国家的“金色名片”。为切实加强文

9、物工作,2016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我国之所以要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是因为() 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内在要求ABCD16节日是破解一个民族特征的密码。一个民族信仰什么、看重什么、期待什么,往往可以通过节日一窥究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体现ABCD

10、17“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已被拆”,这是流行的老百姓对盲目进行旧城改造而拆除传统特色建筑行为的感慨。时下,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不禁使人对乡村古建筑的衰落感到惋惜。之所以令人惋惜,是因为()要重视现代文化的作用,避免文化发展上的守旧主义 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未能清楚认识乡村文化的落后性和外来文化的先进性A B.C.D18针对一些地方在语文教材中删减旧体诗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觉得是很悲哀的。”之所以要重视古典诗词教学,是因为古典诗词()A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B被人

11、们称为凝固的艺术C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D是民族精神的火炬19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之后在国内外受到热捧。一位网友说:“舌尖上的中国不只能让人看饿了,更能让人看哭了。”饿是因为美食,哭是因为勾起乡情。这说明传统文化()A展现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强大的民族凝聚力B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道德伦理C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D符合社发展的要求,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20.古代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版“24孝”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上网”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观念,突出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

12、到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践行孝道的方式要顺应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源泉“孝道”作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B CD21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A教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22.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中国诗词大”,到“朗读者”、“见字如面”,一个个有时代创意又有传统底蕴的电视综艺节目,触动了观众心中深藏的传统文化情结。关于“中国味儿”文化类节目的走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文化的影响力取决于媒体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文化的魅力来自于悠久的历史,越古老的文化就越有生命力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更关注精神的富足,这类节目的走红有其合理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人的精神家园,文艺节目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A. B. C. D.23.文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6 年5 月12 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24.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