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 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602838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 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年秋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 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年秋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 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年秋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 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年秋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 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 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 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鱼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1.动物的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这类动物统称为无脊椎动物;动物身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这类动物统称为脊椎动物。两类动物的区别是体内是否有脊柱。知识点2多种多样的鱼2.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3.我国淡水鱼有1000多种,著名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鲫鱼等都是我国主要的优良淡水鱼品种;我国的海洋鱼已知的约有2000种,常见的有带鱼、鲳鱼、小黄鱼、大黄鱼等。知识点3鱼的主要特征4.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5.鱼的形态结构特点:(1)外形:鱼的身体

2、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体形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2)体表:常常有鳞片覆盖,它的表面有滑滑的黏液,起保护身体的作用。(3)运动:鱼的脊柱能支撑整个身体,它的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对运动起着重要作用。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4)呼吸:用鳃呼吸。鳃的结构:鱼在水中的呼吸过程:通过口和鳃盖后缘相互交替张开和闭合进行呼吸。6.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知识点4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7.鱼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深深融入了人类的文化。然而,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

3、染等原因,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资源,我国于1986年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其规定“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1.鱼类属于脊椎动物,是因为(C)A.鱼类有鳍,运动灵活B.鱼类有鳔,能够停留在不同水层C.鱼类有脊柱,能支撑整个身体D.鱼类有鳞片,能减少游泳阻力2.脊椎动物是指(D)A.卵生动物B.没有脊柱的动物C.多细胞动物D.有脊柱的动物知识点2多种多样的鱼3.以下都属于淡水鱼类的是(C)A.鲫鱼、比目鱼、鳙鱼、青鱼B.青鱼、带鱼、鲢鱼、鳙鱼C.鲫鱼、青鱼、鲢鱼、鳙鱼D.青鱼

4、、鲢鱼、鲨鱼、鲫鱼【解析】比目鱼、带鱼、鲨鱼均属于海水鱼。知识点3鱼的主要特征4.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外部形态特点是(C)用鳃呼吸体内有脊柱用鳍游泳体表覆盖鳞片,鳞片外有黏液身体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A.B.C.D.知识点4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我国千百万人以渔业为生,但是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和水资源的污染,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为了合理开发和保护鱼类资源,可采取的措施是(A)规定休渔期,划分禁渔区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全面禁止捕捞A.B.C.D.课后巩固提升1.鲫鱼、虾、河蚌、蟹都生活在水中,若将它们分为两类,其依据是(B)A.是否用肺呼吸B.有无脊柱C.体温是否

5、恒定D.是否胎生2.将红墨水滴在鲫鱼口的前方,可以观察到红墨水从鲫鱼口进入,再从鳃盖后缘流出,这是鲫鱼在进行(C)A.摄食B.喝水C.呼吸D.排泄3.到菜市场去买鱼时,在许多已死的鱼中,可迅速判断鱼是新鲜的依据是(A)A.鳃丝呈鲜红色B.体表湿润C.鳞片完整D.体表无伤【解析】如果鱼能保持正常的呼吸,毛细血管中就充满了鲜红色的动脉血,鳃丝呈鲜红色,A项正确。4.你捉过泥鳅吗?下河摸泥鳅时,很难把泥鳅攥到手里,这是由于其体表有黏液。泥鳅的呼吸器官和体表黏液的主要作用分别是(A)A.鳃;减少运动时水的阻力B.鳃;预防人类捕捉C.肺;保持体表湿润D.气管;辅助呼吸5.农村的夏天,常看到黎明时渔民们用

6、竹竿拍打鱼塘,其目的是(B)A.驱使鱼儿多活动、多吃饵料B.振动水面,增加水中氧含量C.为使鱼儿躲在水深的地方D.让鱼儿分散开来【解析】夏天,气温高,水中氧气的溶解度变小。渔民用竹竿拍打鱼塘水面,其目的是增加水中含氧量,以防止鱼因缺氧而窒息死亡,B项正确。6.鲫鱼呼吸时,流出鳃的水和流入鳃的水相比,溶解的气体成分变化情况是(C)A.流出的水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B.流出的水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C.流出的水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流出的水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减少7.目前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环境污染严重人类过度捕捞鱼的产卵量过低鱼的食物短缺

7、A.B.C.D.8.近年来,常有“亚洲鲤鱼”在美国闹“鱼灾”的消息。“亚洲鲤鱼”是好几种鱼的统称,其中闹得最厉害的两种鱼,美国人称之为“银鲤鱼”和“大头鲤鱼”,这两种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的成员。我国四大家鱼是指(C)A.青鱼、草鱼、鲤鱼、鳙鱼B.鲢鱼、草鱼、鲤鱼、鲫鱼C.青鱼、草鱼、鲢鱼、鳙鱼D.青鱼、鲢鱼、鲫鱼、鳙鱼9.下列动物在分类学上属于鱼类的是(D)甲鱼金鱼鲸娃娃鱼黄鳝鱿鱼鳄鱼A.B.C.D.10.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中华鲟,生活在我国的长江水域,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营水中生活至关重要的结构是(A)A.鳃和鳍B.肺和鳍状肢C.肺和侧线D.鳃和游泳足11.“江南可

8、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其中“鱼戏莲叶”的动力主要来自(D)A.尾鳍的摆动B.胸鳍和尾鳍的摆动C.各种鳍的共同作用D.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12.如图是一种叫短尾花须鼬鳚的动物,它生活在水中,体表覆盖细鳞,用鳃呼吸,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游泳。下列与它同属一类动物的是(C)A.鲸、带鱼B.章鱼、鱿鱼C.河豚、海马D.鲍鱼、鳄鱼13.现有小鲤鱼数条、金鱼缸、凉开水(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已经除去)、池塘水等,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鱼在水中呼吸时利用的是否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1)提出问题:鱼在水中呼吸时,利用的是否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2)作出假

9、设:鱼在水中呼吸时,利用的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3)设计探究方案:取两个相同的鱼缸,编号为甲、乙,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凉开水和池塘水。分别取大小相同、健康状态相同的5条小鲤鱼放入甲、乙两个金鱼缸中,观察一段时间并记录鲤鱼的不同表现。(4)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甲中的小鲤鱼开始死亡,而乙中的小鲤鱼生长状况良好。(5)根据预测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鱼在水中呼吸时需要利用溶解在水中的氧气。14.如图是鲫鱼的外部形态图,据图回答(在“”内填字母):(1)根据图示写出图中字母所指结构的名称。A胸鳍;B腹鳍;C臀鳍;D尾鳍;E侧线。(2)鲫鱼在水中游泳时靠A和B维持身体的平衡,靠D掌握身体前进的方向。(3

10、)人类活动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鱼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请写出保护鱼类的措施:禁止向水域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减少有机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或建立完善的水体监管机制,并采取相应措施)(写出两点即可)。15.李明买了几条小鱼放在鱼缸中饲养。(1)他看到鱼在游泳时各种鳍都在摆动,将其中一条鱼的背鳍捆绑后,再将此鱼放到鱼缸中观察,发现这条鱼会侧翻,不能维持鱼体的直立状态,由此可以推测得到的结论是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作用。(2)他看到鱼在水中呼吸时,口和鳃盖后缘的变化情况是A。A.交替张合B.同时张开C.同时闭合D.无法确定(3)李明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分别慢慢地滴在其中三条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汁的流向。这个实验中,李明用三条鱼的目的是减小实验的偶然性误差。(4)取出一条鱼,轻轻掀开鳃盖,李明发现鳃的颜色是鲜红色,这是因为里面密布着毛细血管,当水流经鳃的时候,水与鳃丝之间就进行着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