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 城市化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594640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 城市化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 城市化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 城市化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 城市化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 城市化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 城市化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 城市化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说出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表现。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化的动力。3.通过绘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增长折线图的实践,培养动手绘图的能力。4.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5.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环境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6.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课前预习1.什么是城市化?2.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有哪些?4.城市化产生哪些意义?5.世界城市化进程分哪几个阶段?各自的特点是什么?6.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课堂探究一、什么是城市化?重点突破1.根据城市化的概念分析得出城市化

2、的标志有哪些。2.城市化的动力有哪些?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重点突破1.近现代世界城市化的总体趋势。世界不同时期城市人口所占比例情况(%)1800年1825年1850年1875年1900年1925年1950年1975年2000年5.15.26.47.812.620.829.238.147.6根据表中数据画出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图:(1)分析世界城市化发展变化特点。(提示:从水平高低、发展快慢来分析)(2)预测未来世界城市化的趋势。2.城市化的演变规律案例分析:阅读课本P33“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归纳:英国的城市化之路。合作探究一结合图2.19和案例4,从以下四个方面概括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城市化阶

3、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思考:什么是郊区城市化?什么是逆城市化?3.城市化过程的地区差异合作探究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之间的差异:国家类型起步早晚城市化水平目前速度所处阶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思考:为什么发达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典型例题一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B.乙图表示发达国家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2)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

4、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不是()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答案:(1)D(2)C解析:甲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缓慢,为发达国家,目前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乙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为发展中国家,目前水平低,速度快。发达国家的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而乡村环境优美,随着小城镇及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人口逐渐从城市向乡村及小城镇流动。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突破1.城市化对各圈层产生哪些影响?思考:哪些措施能解决城市内涝?2.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有哪些?思考: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有哪些?合作探究

5、三在生态城市系统中,城市绿地尤其重要。有人提出了不同的城市绿地系统模式。从下图所述的三种模式中选择一种进行评价,并提出你的改进意见。模式:优点:缺点:改进意见:典型例题二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双选)()A.B.C.D.(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双选)()A.兴建污水处理厂B.疏浚河道C.加强道路建设D.完善排水系统答案:(1)AC(2)BD解析:本题组考查河流的补给形式以及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结合上图,可以看出

6、,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因为城市硬化路面多,下渗少);是自然状态下的洪水过程线;是修建水库后,受到水库调节的洪水过程线;是自然状态下的地下径流过程线。(1)根据上面的分析,都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洪水过程线,所以选A、C两项。(2)为防治城市内涝,可以通过疏浚河道、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提高城市地表水的排泄速度。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堂练习读“某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完成12题。1.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中,AE反映的现象是()A.城市化过程B.郊区城市化过程C.逆城市化过程D.城乡差别拉大2.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

7、况,下列组合较合理的是()A.甲AB.乙CC.甲BD.乙F下面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该地区地表温度的()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4.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完成56题。5.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6.

8、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2.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受自然灾害影响大。拉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4.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带来聚落形态变化;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

9、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5.城市化进程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三个阶段。特点:初期阶段水平低,速度慢;中期阶段水平较高,城市化推进很快;后期阶段水平高,速度慢。6.不利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影响水循环;对气候产生影响。(2)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3)交通拥挤。(4)住房紧张。(5)就业困难。(6)社会治安差。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课堂探究一、1.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受自然灾害影

10、响大。拉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二、1.图略。(1)水平越来越高,速度先慢后快。(2)未来世界城市化速度变慢。2.英国的城市化之路:19世纪:城市化起步;20世纪:郊区城市化;20世纪下半叶:逆城市化;近30年来:再城市化。合作探究一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低缓慢规模小,扩展较慢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显中期阶段较高迅速规模迅速扩大,出现城市带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出现郊区城市化后期阶段高缓慢,甚至停滞城市化地域向农村推进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郊区城市化:指人口在郊区集中,使郊区与城市融为一体。逆城

11、市化:城市化后期,由于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日益严重,城区环境质量下降,城区人口迁往环境条件好、基础设施完善的乡村的现象。3.合作探究二国家类型起步早晚城市化水平目前速度所处阶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早高缓后期相适应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晚低快中期不相适应郊区城市化大城市环境日趋恶化,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而乡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好;乡村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达到了现代人们生活的要求。三、重点突破1.对生物圈的影响:主要是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岩石圈的影响:主要是废渣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对水圈的影响:主要是对水循环、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产生影响。对大气圈的影响:改

12、变大气成分、影响大气水热状况、日照、风速和风向。措施: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增加绿化面积;铺设渗水砖;修建水库。2.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途径: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分散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城市化进程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合作探究三a模式优点:可以净化从郊区流入城市的空气。缺点:无法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污染物不易稀释,尤其是遇到大气稳定少动时更是如此。改进意见:城市内部开辟一些绿地。b模式优点:在a模式基础上,绿地向城市中心延伸,一定程度上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缺点:城市

13、中心地区其他用地面积比重大,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绿地在调节、净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有限。改进意见:在城市中心建一些绿地。c模式优点:在b模式基础上,绿地在城市中心形成网状,进一步减小城市热岛效应。且因绿地从城市边缘延伸到中心,使空气流动较通畅,有利于降低城市大气污染。缺点:城市中心地租高的地区,土地利用率降低。改进意见:在城市各用地间进行道路建设。课堂练习1.A解析:在AE的过程中,该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这是城市化的最主要标志。2.B解析:甲表示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最大,它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对应城市化水平较高的E、F等阶段;乙表示农业就业比重最大,它出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对应城市化水平较低的A、B、C等阶段。3.C解析:从题中的信息可知,该城区位于平原地区,所以温度的变化与地表起伏无关;图中局部高值区应该是城市人口、工业的集中区域是排放的废热多造成的,而不是气候变暖;城市的热岛效应形成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地面的风应该从郊区吹向城市。所以C项正确。4.A解析:南北部颜色差异减小,说明道路密度差异减小;城区中心颜色变淡,说明商业区趋于分散;图示区域颜色深浅有很大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