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美学素养的提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94092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美学素养的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美学素养的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美学素养的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美学素养的提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美学素养的提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美学素养的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美学素养的提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美学素养的提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高中语文的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言文,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应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纵观如今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2、,却难以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是因为教师重视文言文语言教学,而轻视文言文人文性教育功能。教师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字词翻译、重点字词的拓展以及课文的背诵和默写上。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是痛苦的,进而对学习文言文失去兴趣。或者有学生干脆认为文言文的学习只需要背诵字词,一到教师请学生探究文本的时候就表现出开小差、打瞌睡等消极的课堂反应。长此以往,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将受到很大的影响。那么该如何解决上述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呢?本文将结合课堂教学实例来探究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美学素养提升的途径。一、比较阅读,体会思想的深邃美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往往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历史上文人对

3、于同一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见解,这些见解形成文字就是不同的文章。在这种情况下运用比较阅读的手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思考的学习习惯。在运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时,教师如果能够恰当引用材料,就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从而产生课堂的争鸣。在学习苏洵的六国论时,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找到本文苏洵的观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用充实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六国论的教学完全可以划上一个句号。但是,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对六国为秦所灭这个历史事件有自己的看法,留下了许多佳篇,于是本人就引用了苏辙、苏轼和李桢的六国论,请学生思

4、考这三个人的观点有何不同,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阅读材料,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由于材料比较多,学生在自主研读之后,就能够产生自己的见解。在大量材料的支持下,学生思维活跃,更能够联系当代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比较阅读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的兴趣。文本的观点与自己的一致的,可以达成共识,文本观点与自己有异的可以讨论争鸣,这样提高了学生鉴赏的水平,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但是在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择比较的材料应该与文本有直接的关系,能够作为课堂材料的补充和拓展;第二,选择材料的量不能过大,难度不能过高,高中学生的文言基础有限,如果选择的材料

5、量大且难度大,会打击学生阅读探究的信心,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三,课堂教学的重点始终是文本,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是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服务的,所以选择的材料不能喧宾夺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比较之中领会古人思想的深邃,从而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审美和分析的思维方式。二、炼字断句,感受内心的细腻美古汉语往往十分精炼,表达简洁,但是意蕴无穷。带着学生推敲文言文中的字词,往往会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感受到作者内心细腻的情感。XX年浙江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第一讲第二名获得者骆文俊老师在教学始得西山宴游记时,就注重通过引导学生对题目断句来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师:结合刚刚我们交流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为课题断

6、句。生:我可以现在提个问题吗?师:可以。生:“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得”该怎么解释?师:发现。生:那就是始得/西山/宴游/记。师:很好,大家也都是这样断句的吗?师:如果这样断句的话我们把“始得”理解为什么意思?生:开始发现。师:那么“宴”是什么意思?有些为难吗?生:我猜测一下,古人吃饭就叫宴,当然是很丰盛的那种。那么“宴游”的话,应该是游得很爽的那种。师:呵呵呵,是的,很愉快很高兴。在说文解字中,许慎讲过“宴”这个字,它的意思是心安。如果我和刚才这位同学链接一下,很可能是作者在心安了之后,才感觉到了丰盛和愉悦,才觉得爽的。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既然有“始得”,那么就有生:未得

7、。师:既然有“安”,那么就有生:不安。师:下面老师想请同学做一件事情,请大家努力地、更多地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落实这两组词语的理解。从文学的接受角度说,学生拿到一篇文章,首先会对“文”感兴趣,而不是比较刻板的字词。如果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人为地把“文”和“言”割裂开来,那么无疑扼杀了学生对文本的期待。骆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利用断句炼字这个方法,始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内心,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对课文保持高度的兴趣。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和理解,学生得到了文本中作者内心情感的两组对比:“得”与“未得”,“安”与“不安”,后面课堂的流程就可以水到渠成。教师的循循善诱有效地保护了学生对文

8、言文本探究的兴趣,学生在和老师互动探究的过程中,语言文字成为他们必须要克服的一关,在对意蕴的探究中,“言”的教学会变成一种自觉的需要。三、知人论世,体验人生的丰富美高中学生的阅读量有限,对于文言文本,学生本身就有阅读上的障碍,对学习文言文本的渴望就更少了。但是其实每一个作品背后都有一个作者的形象,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作者的理解,从而能够从更加全面深入的角度来认识文本。这里所说的“知人论世”不是仅仅对作者简单的介绍,而是通过比较、罗列或阅读材料的方法让学生对作者有所认识,借助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为人处事,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谏太宗十思疏是必修三课本中学生阅读难度很大的一

9、篇文章。这篇文章表现了魏徵对朝廷的一片忠心,其中的道理让现代人读起来都觉得很有启发。但是本文的教学有两个难点:第一是“疏”这种体裁,“疏”是奏章,主要是劝谏的作用,主要用议论手法,高一学生学习议论类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第二,全文用了很多排比句式、比喻的手法以及典故,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因此,我从作者魏徵入手,用了一个课时引导学生学习学案贞观政要任贤、大唐新语等材料,给学生讲讲魏徵的小故事。阅读了这些背景材料,对魏徵有了深刻的认识,就可以顺利地引导学生去思考:魏徵劝谏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魏徵的劝谏可以让太宗接受。虽然高中学生的阅读积累有限,但是随着教师的引导,文言文阅读量增加,完全可以增

10、强学生对某些作家的了解,增加学生的阅读经验,从而渐渐地让学生产生对文言文本探究的兴趣,在探究鉴赏中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仿佛更有一种阅读上的优势,但教师更要俯下身子,站在学生的水平上思考问题,等待学生在文本中的“发现”;有时教师又该引导学生往上面跳一跳,让他们发现一些更加广阔的视野。教师所做的这一切,只是希望能够引领学生欣赏中国传统语言记录下的文化财富,在审美活动中感受传统的时代风尚和历史人文内涵。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2.骆文俊执教,胡勤.观察赏鉴.语文教学通讯.XX年第78A期.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