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转移人口的保障问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93755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转移人口的保障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转移人口的保障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转移人口的保障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转移人口的保障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转移人口的保障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转移人口的保障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转移人口的保障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谈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转移人口的保障问题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转移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政府必须要重视和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这对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的一项重大任务,在适应国际潮流、调整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战略意义。1.是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也是我国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自工业革命以来,很多国家的发展历程证明,如果要想成功实现现代化,必须同步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一个国家要实

2、现工业现代化,必然带动新型城镇化的假设,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基本政策。2.是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会带动全方位消费需求的增加。一部分人的消费向上趋同,增加消费需求同时还会带动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长,将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城镇化使得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发生汇集,刺激市场竞争,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加大资源集约利用率,减少工业排放,实现低碳、绿色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4.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可打破二元结构,形成优势互补、利益整合、共存共荣、良性互动的

3、局面,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共同富裕。二、我国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转移人口社会保障现状城镇化与农村转移人口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所言:五年转移联盟农村人口8463万人,城镇化率由%提高到%。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讲,城市化和工业化占用农民的土地,农民牺牲部分利益也是正常的,但是对这样的农村转移人口要顺利使之转化成市民,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但实际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势必影响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和社会和谐。农村转移人口社会保障现状1.由于户籍的原因,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受到限制。在原有城镇化过程中,虽然取消了很多限制农民自由流动的规定,很多农民进城务工或经商,这仅仅是

4、人员的流动,而非家庭式的流动,我国固有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将身份与资源权力相结合,人为强化了身份等级性,所以很多农民可以自由流动,依然没有取得“市民”身份,这也使得他们在社会地位、公民权力以及其他发展机会都无法与市民相比。有一些小城镇虽然放开了户籍的限制,但是会有很多附加条件,要想真正市民化有一定困难,大中城市这方面的进展就更加缓慢和复杂。2.其他方面社会保障不足。农村转移人口由于市民化进程缓慢,农村转移人口只是职业和地域发生变化,享受不到与城市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导致诸如医疗、养老、就业、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保障不足。农村转移人口需要从各方面向城市靠拢,生活成本不断上升,同时由于没

5、有了其他的收入,即使有收入,限于技能和学识的不足,收入水平也不高,所以从生产和生活方面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3.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不健全,保障水平较低。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分农民、城镇居民和城镇在岗职工多个体系,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尤其针对农村转移人口问题,各地政出多门,标准不一,执行的随意性较大。对于农村转移人口的养老保险等保障,由于不同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导致保障程度存在差距,总体上保障标准都不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4.农村转移人口再就业培训机制不完善。农村转移人口以前从事的职业多是农业及相关产业,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部分农民失去了土地,失去了原来赖以生存的依靠。虽

6、然得到了一定的经济补偿,但由于缺少其他谋生的技能以及文化程度的限制,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只能是坐吃山空,为日后的一系列问题埋下了隐患。虽然意识到对农村转移人口再就业培训的重要性,但在安排上还是有所欠缺的,比如制度安排缺乏力度,资金投入不足,再就业培训项目不符合实际需求等等。三、解决我国农村转移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的措施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解决农村转移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首先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针对该问题进行统一立法,对保障原则、范围、内容、责任承担、资金来源筹集、措施调整、保障监督等方面作出统一规定。我国范围广阔,经济发展水平有差距,各地区在基本原则一致的前提下,根据自身

7、情况在标准、方式、水平变动调节机制等方面可有所差别,这样就可以做到原则与灵活相结合,避免全国各地一刀切的死板做法。很多发达国家,为了促进公共服务可以共享及均等,都创立了比较的完备法律体系,把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职责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增强其强制性和规范性。所以,这些方面要向这些国家学习。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转移人口身份的转换农村转移人口真正转化为城镇居民的首要难题就是户籍问题。政府应该出台多项切实可行的户籍制度,加快解决农村转移人口的户籍问题。在城镇迁移落户过程中,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要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市区落户条件,放宽投靠类落户

8、条件,放开人才落户限制等等。实施分类职业教育措施,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就业就业是农村转移人口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应该从资金和制度上给予大力支持。这些人放弃原有的生产方式,重新学习工业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就业方式,所以要加强宣传,使农村转移人口从思想上重视这样的改变。针对不同的农村转移人口可以实施分类措施,促进就业。对于需要创业的人员,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并从税收、工商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于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员,通过专业培训,使之掌握一门技能,为进入技术密集型企业打下基础。对于文化基础薄弱的人员,可以进行劳动密集型项目的培训,提高从事该项目的水平及实用性,通过培训增强他们竞争

9、就业、自谋职业的能力,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应能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基础,政府有关部门还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把各类人员推介出去,促进真正的就业。不断完善农村转移人口基本社会保障项目我国农村转移人口由于就业和收入的不稳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不适应需要,要逐步使农村转移人口养老实现市民化待遇,采取一定措施促进和完善农村转移人口参加养老保险的实施办法。对于已经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口,应采取合理措施加快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衔接,减轻转移人口的后顾之忧。建立农业转移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农业转移人口建立临时性、应急性的社会救济,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和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城镇化是现代化必须要经过的过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法,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我们相信随着政府、企业、个人对转移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视及积极实践,这个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