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5.12 社论两篇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591777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5.12 社论两篇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5.12 社论两篇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5.12 社论两篇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5.12 社论两篇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5.12 社论两篇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5.12 社论两篇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5.12 社论两篇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12.社论两篇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瞩目(zh)耻辱(r)收讫(q)不屈不挠(no)B.外侮(w)腐败(f)拜谒(y)举国欢腾(tn)C.崇高(chn)碣石(h)栖身(q)恢宏气度(hu)D.抵御(y)奠定(din)同胞(po)巍然屹立(y)解析:A项,“讫”应读“q”;C项,“碣”应读“ji”;D项,“胞”应读“bo”。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棘手寰宇扬眉吐气优柔寡断B.夙愿联袂如雷灌耳前赴后继C.不懈安祥高瞻远属功垂青史D.哗变睿智壮志难酬真知卓见解析:B项,“如雷灌耳”应为“如雷贯耳”;C项,“安

2、祥”应为“安详”,“高瞻远属”应为“高瞻远瞩”;D项,“真知卓见”应为“真知灼见”。答案: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市中小企业局认真落实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帮助转型升级企业解决融资瓶颈问题。(2)这一成就的取得,与剧本情节的紧凑集中、结构安排的巧妙周到、矛盾冲突的紧张激烈是分不开的。节选部分就是极好的。(3)有些人认为,许多社会经济问题都是市场化改革惹的祸。其实,问题出在市场化,出在市场化改革不彻底、不完善。A.机制证明不仅/并且B.体制证明与其说/不如说C.体制佐证不仅/并且D.机制佐证与其说/不如说解析: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

3、程和方式。体制:国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佐证:证据。不仅/并且:表递进关系,又更进一层。与其说/不如说:表让步关系。答案: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云岭学院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为当地百姓义务投递邮件,几年来从没有丢失一封信,推动了村民之间的联系,弥补了山区交通发展的不足。B.翠庭园社区物业办在交通法规宣传栏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了发生在小区的案例现实,让居民在轻松的阅读中领略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C.中美之间的现实决定我们没有必要担心两国关系出现某种倒退,毕竟两国关系已经相当成熟,局部的贸易摩擦不

4、会冲击两个国家交往的大局。D.为了不破坏宾馆外墙的整体装修风格,宾馆大楼上悬挂的巨大的金字匾额没有支撑加固,这是成为台风袭来时牌匾滑落砸到路人的原因之一。解析:A项,动宾搭配不当。“推动”和“联系”不能搭配,可将“推动”改为“加强”。B项,语序不当。“案例”和“现实”互换位置,或删去“现实”。D项,句式杂糅。可改为“这是原因之一”,删去“成为”;也可改为“这成为原因之一”,删去“是”。答案:C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是个农耕国家,而现在我们正进入一个现代化、城市化、商业化的时代,。中国人不乏道家的退隐、超逸,而缺少狄奥尼索斯式的酒神精神,所以我们,。减轻它通过其他

5、管道发泄出来的可能性与危害性节日起源都与时令节气、宗教祭祀有关不妨把酒神精神输入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来节日的内涵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些质的变化开辟疏导国人本能的新途径A.B.C.D.解析:两句都与节日有关,第二空讲节日发生的变化,所以先后,排除C、D两项。两句是具体做法,句是结果,所以应排序为,排除A项。答案:B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举世聚焦的一瞬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侧记1997年6月30日,23时18分。雄踞于维多利亚海湾展翅待飞的香港会展中心新翼,晶莹亮丽;五楼大会堂里,华灯齐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就要在这里隆重举行。敞亮的大厅里座无虚席,双方军乐团交替演奏着欢快的乐曲。

6、4 000余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嘉宾身着盛装,仪态凝重。主席台设在大会堂北端的半圆形前厅。前厅北面30米高的蓝色玻璃幕墙中央,并列悬挂着中、英两国国旗。中英两国主要领导人各5个座位并排设在主席台中央的主礼台上。主礼台前方按照中英相应方位设置了两个棕红色讲台,讲台正面分别镶嵌着两国国徽。讲台的东西两侧各矗立着高矮两根旗杆。此时,中方的旗杆正待升旗,而英方的“米字旗”处于待降位置。23时46分,中英双方主要领导人入场。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外交部部长钱其琛、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步入大厅,步履矫健地登上主席台,在中方主礼台就座。23时47分,双方仪仗队同时齐刷

7、刷地施举枪礼。23时48分,查尔斯王子走向英方一侧的讲台致辞。他说,仪式标志着香港在英国管治150多年后,根据1984年签署的联合声明而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队进场。23时59分,随着英国国歌的旋律,那面米字旗和英国统治下绘有皇冠狮子、米字图案的港旗缓缓降落,在场的英国官员肃立。米字旗降落了。一段被鸦片和炮火熏黑的历史永远完结了!历史的时针终于指向了7月1日0时0分0秒这一刻!这是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人期盼的庄严一刻;这是本世纪进步人类欢呼和平、理性与正义的胜利一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国旗之畔,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同时徐徐升起,犹如紫荆花开

8、,迎风怒放。0时3分,江泽民主席走上讲台,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江泽民主席的讲话,6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讲话结束时,场内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这掌声,与南京静海寺的钟声遥相呼应,与北京天安门广场10万群众的欢呼汇作中华民族的强劲声音!积淀在国人心底的期待和激情像熔岩一样迸发。记者注意到,参加交接仪式的东江纵队老战士习惯地举起颤巍巍的右手,向神圣的国旗行军礼,脸颊上老泪纵横。他们曾经在这块土地上辗转奋战,血染疆场。嘉宾席上的庄世平先生仰望着五星红旗,说:“17年来我一直坚持在香港升国旗,最早和我一起升旗的伙

9、伴们都已经去了。如今我已八十有六,终于亲眼见到祖国收回香港,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告慰伙伴们在天之灵:夙愿已了!”0时9分,交接仪式结束。钱其琛外长礼送查尔斯王子一行走出大厅主入口处。查尔斯王子及刚刚去职的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在茫茫夜色中离开,起锚处正巧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陆的地点。百年一瞬,沧桑巨变。当年,列强瓜分,骨肉离散;如今,金瓯补缺,同胞团聚。这是何等悲怆而又何等壮丽的史诗!此情此景,迅即传至全中国,传至全世界6作者要写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为什么开头花了很多的笔墨去描写会场的布置情况?解析:从描写的内容和作用两个方面分析。答案:描写会场的布置情况

10、,一方面可以烘托庄严肃穆的气氛,另一方面可以给读者一种现场感。7如何理解“一段被鸦片和炮火熏黑的历史永远完结了!”这句话?解析:重点分析“鸦片”“炮火”这两个词。答案:150多年前,英国人用鸦片和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如今,它终于结束了。8“起锚处正巧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陆的地点”一句有怎样的含义?解析:这是一种对比手法,同一个地点,不同的境遇。答案:“起锚处正巧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陆的地点”一句包含了香港今昔的对比,透露出沧桑巨变带给国人的欣喜与感慨。9新闻记者采访时选用最能展示现场情景的细节,才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本文就有一些感人的细节,例如对东江纵

11、队老战士和嘉宾席上的庄世平先生的描写。你读后是否受到了感动?为什么?解析:个例代表全体,更能表达心中的情感。答案:细节描写让人感动。选择这两个细节使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香港的回归是所有中国人盼望已久的大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就是要用公权力制止“超时加班”一些企业将生产旺季要求职工超时加班加点视为理所当然,这似乎成了业内行规。治理超时加班问题已经提出多年,但一直收效甚微。近期上海市再出重拳整治企业超时加班,并拟对违规企业处以重罚,对此措施我们倍感欣慰。劳动法早就有了每日工作不得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不得超过44小时,加班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的规定。但由于就业形势严峻,不少人被迫

12、加入超时加班行列,个别企业日均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甚至出现恶意超时加班的行为,不少企业加班工资标准也大大低于法定标准或者干脆不支付加班费,严重损害劳动者健康和权益,是典型的既违法又短视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超时加班有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企业、从民工向白领蔓延的趋势,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关注。企业本性是趋利的,为逐利而迫使员工加班本属情理之中,而员工在目前就业形势下,明知频繁加班和超时工作会影响身体,却没有多少人坚决拒绝,相反还常表现为“自愿”承担,确实令人深思。当员工为了保住职业、争取晋升机会或赚取一点加班费而不得不超时加班时,甚至把“超时加班”与“敬业精神”等同,形成了难以逆转的“加班

13、潜规则”时,当劳资双方的利益趋向达成“共识”时,问题就变得严重和复杂了。既然超时加班是违法行为,那么执法者应该站在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义的立场上制止超时加班现象对员工的损害,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市场主体即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也有必要应用其公权力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要遏制超时加班现象,在加大惩治力度和劳动执法力度的同时,还特别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当法律严重滞后甚至空白或不适合现实情况时,很容易给政府相关部门的权力寻租和不作为创造条件。既然超时加班是短视行为,企业必定要为此付出代价。一些企业屡屡超时加班和克扣职工的加班费,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违法

14、成本较低,目前重点是要重视和加大对处于弱势的劳动者保护的执法力度。劳动保障部门应保障劳动者能以最快速度、最少成本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更应该加强监管,做好防范,提高企业违法的成本,使其不敢随意侵害劳动者权益。问题还在于,不少企业在重罚之下仍顶风作案,原因之一是超时加班难以界定,甚至根本就无从罚起;二是处罚力度难以掌握,对于大企业区区几十万元的“重罚”根本起不了阻吓作用;三是担心处罚过重吓跑企业。笔者认为,对于因处罚其超时加班扬言要将工厂搬出的企业,其实它们并无长远打算,除了赚取血汗钱外,对地方长远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力并无帮助,即使搬出也无碍大局。在相关法律仍存在滞后性的情况下,工会等组织要充分扮

15、演好职工权益代言人和维护者的角色。目前工会至少可以在确立三条基本底线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一是每周必须保证工人休息一天,每人每天最多加班3小时;二是加班必须是工人自愿;三是必须按标准支付加班费。同时,劳动者自身也应加强维权意识。要从根本上破除“加班潜规则”,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员工乃至整个社会舆论的共同努力。10你是如何理解“加班潜规则”的?解析:依据原文,从“加班潜规则”产生的原因、特点、影响等方面进行概括归纳。答案:“加班潜规则”是与法律相违背的,并且广泛存在于当今的企业内部。这种潜规则表面使得企业和员工双方获益,从而使双方在利益上达成共识,但实际上对员工造成了极大的损害。11从全文来看,超时加班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解析:超时加班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要谈工人自身的原因,也要谈企业主的原因,同时还包括社会、政府、法律等方面的原因,答题要力求全面。答案:企业出现生产旺季;企业出于牟利的需要;员工则借此赚取加班费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