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章 通讯 讲述新闻故事 3.6 世界选择北京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591719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章 通讯 讲述新闻故事 3.6 世界选择北京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章 通讯 讲述新闻故事 3.6 世界选择北京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章 通讯 讲述新闻故事 3.6 世界选择北京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章 通讯 讲述新闻故事 3.6 世界选择北京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章 通讯 讲述新闻故事 3.6 世界选择北京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章 通讯 讲述新闻故事 3.6 世界选择北京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章 通讯 讲述新闻故事 3.6 世界选择北京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世界选择北京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淋漓(ln)积淀(dn)酣畅(gn)民不聊生(lio)B.滂沱(pn)挣揣(zhn)蔑视(mi)不堪回首(kn)C.欺瞒(mn)剿袭(jio)腼腆(tin)撼天震地(hn)D.诘责(ji)窠臼(k)青睐(li)排山倒海(do)解析:A项,“淀”应读“din”,“酣”应读“hn”;C项,“剿”应读“cho”;D项,“倒”应读“do”。答案:B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坚持科学研究先行,及时开发新的美容化装产品。B.至少有如下两点足可令人三思:第一,文学创作和市场运作并非水火不相融;

2、第二,文学创作绝对不是简单的市场运作。C.翻开书卷,构想那美丽的画面,放纵自己的心随主人公起起伏伏,想象主人公的音容笑貌,或远隔时空与作者对话,咀嚼文字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是一种何等的享受!D.他劝告那些不愿为公平竞争开绿灯的医药批发企业,如果还抱残守缺,只会“为渊驱鱼,为丛驱鹊”,最终将失去市场,无法生存。解析:A项,“化装”应为“化妆”;B项,“水火不相融”应为“水火不相容”;D项,“为渊驱鱼,为丛驱鹊”应为“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政府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填补财政赤字和庞大的公共开支,导致通货膨胀的现象在拉美国家间蔓延。(

3、2)由已故著名哲学家汤一介担任学术顾问并亲自的中华传统美德壹百句已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3)凡是被公安人员发现的可疑的人,带回去一讯问,不是嫌疑犯就是在逃犯。A.加剧审订形迹B.急剧审订形迹C.加剧审定行迹D.急剧审定行迹解析:“加剧”是动词。“急剧”是形容词。审定:审查决定。如“审定计划”。审订:审阅修订。如“审订书稿”。形迹:举动和神色。如“形迹可疑”。行迹:行动的踪迹。如“行迹不定”。答案: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

4、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校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解析:A项,句式杂糅,“拟采用为准”杂糅,改为“拟采用大师儿子的说法”或“拟以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C项,搭配不当,“联合”与“职能”“资源”不搭配,将“联合”改为“整合”。D项,成分残缺,可在“挂号”后加上“的办法”或“制”。答案:B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唐代人很

5、重视端午节,这一天官员还会放假。,故有“角黍包金,香蒲切玉”一说。宋朝继承了唐代的休假制度宋朝人比唐代人还喜欢过端午节,时人俗称之为“解粽节”端午节成为法定假期,便始于唐朝从史料来看,宋朝人最会包粽子,花色很丰富煮也不一样将艾叶烧成灰,和水共煮,这样煮出的粽子呈金色据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宋朝人会在粽子里加入松栗、胡桃、姜、桂、麝香之类,包出的粽子多种多样A.B.C.D.解析:注意前后句间的逻辑联系,唐代之后是宋代,接着介绍宋代粽子的类型。注意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答案:C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专访2008奥运会奖牌主创设计师肖勇昨天,是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日

6、子。下午2时30分,记者有幸在烟台见到了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主创设计师山东汉子肖勇。记者:2008奥运会举世瞩目,能够设计奥运奖牌是一份非常光荣而有意义的工作。是怎样的机缘,让你有机会参与到这一工作中?肖勇:作为年轻一代的设计师,我一直想着用设计来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前几年,我曾有机会到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参观,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尤其是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以后,我非常渴望有一天能够参与到相关工作中来。虽然我个人不是体育迷,但我对与运动相关的设计很感兴趣。可以说,我一直有这个准备。记者:听说整个设计工作是由你和你的团队共同完成的,能否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肖勇:是这样的,我是设计小组的组长、主创

7、设计师,另有杭海、王沂蓬两位教授全程参与,先后有十几位学生参加。当时的工作很苦!2006年1月11日,我们的方案中标,整个团队立刻着手修改。因时间紧迫,限时3个月完成,24小时加班很正常。可以说很单调、枯燥。记者:可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设计之初,你们拟订了怎样的思路?肖勇:我们尽可能摒除任何限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门类进行了地毯式挖掘,然后提出了一百多套方案,分十多个方向进行梳理。第一次复选,我们的方案有多个入围前十名;第二次复选,我们有两个方案获得前三名,其中有一个最终胜出。总的来说,最终作品与我们的创意理念是吻合的。我认为,设计奥运奖牌应该具有前瞻性和突破性,以此来体现中国精神、北京特色。因

8、此,在最终的设计中,我们也没有过多采用繁复的造型和图案,而是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借此实现文化与奥运的沟通。记者:对于这件作品,有官方评价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选用玉作为奖牌,这个创意是如何产生的?肖勇:玉的方案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出来的。在设计之初,所有设计者心目当中对奖牌的属性和最后的结果是摸不透的。设计团队成员在中央美院图书馆找了馆藏的所有关于传统文化的资料,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元素和有传统文化代表性的线索。前期共产生了以脸谱、丝绸、敦煌壁画、铜镜、长城等为代表的具有中国元素的一百多套构思方案,然后进行提炼、筛选。在这个由繁入简、从广至精的过程中,玉的理念逐步清晰。

9、记者:本届奥运会奖牌与往届有什么不同?体现在哪里?肖勇:我们希望能够赋予奖牌一种新的文化符号,能够展示中国的文化、思想,从创意上真正地创造出与往届很不相同的奖牌设计。最终的设计,我想大家也看到了,它是中西合璧的。在整体形态上,融合了圆形和北京奥运的标志,还有包装的方形也体现出天圆地方的形态认识,还有中国传统对天、地、人,对自然、对人文、对奥运精神的一种追求,同时也能够真正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完美理念。(选自烟台日报,有删改)6下列不属于肖勇取得成功的主观因素的一项是()A.对与运动相关的设计很感兴趣,曾进行了长期的准备。B.重视团队合作,发挥众人的力量。C.中国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元

10、素,如脸谱、丝绸、敦煌壁画等。D.敢于创新,彰显个性,真正做到了“中西合璧”。解析:C项,这些元素只是客观条件,不属于主观因素。答案:C7下列对肖勇的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在整体形态上,融合了圆形和北京奥运的标志。B.包装的方形也体现出天圆地方的形态认识,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C.玉的使用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D.用玉作为奖牌,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圆形的整体形态和方形的包装充分展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理念。解析:解答此题注意两点: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二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展示。答案

11、:D8“玉”在中国代表什么?肖勇和他的同伴是如何产生用玉作为奖牌这一创意的?解析:第一问考查对中国传统“玉”文化的了解。第二问要注意这个设计理念并不是一开始就明晰的,而是在创作过程中逐渐明确的,它有一个“千呼万唤”“淘尽黄沙”的过程。答案:(1)玉自古以来就代表人们美好的情操,中国有以“玉”比“德”的价值观。(2)肖勇的设计理念是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他和他的团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门类进行了地毯式挖掘,从中筛选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元素和有传统文化代表性的线索,提出了100多套构思方案,然后进行提炼、筛选,在由繁入简、从广至精的过程中,玉的理念逐步清晰。(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擦鞋者说

12、人民日报记者龚永泉南京有一个“郭师傅擦鞋店”,别人擦鞋一元一双,这里却要两元,可生意依然红火。来到位于莫愁新寓的这家小店,可见门口醒目的牌子上写着五六个服务项目和价格,还有两句话:一句是广告,“足下生辉,走出风采”;一句是店规,“以诚信立基,做良心事业”。店里鞋架上放满了擦过或待擦的皮鞋。郭师傅名叫郭兆松,41岁,一家三口都在这儿擦鞋,去年毛收入十万元。他一边擦鞋,一边与我交谈:有人问我,别人擦鞋都只要一块钱,你为什么要两块?我说,这叫优质优价!同是皮鞋,有几十元的,还有上千元的不是?我是安徽固镇人,1991年举家来南京打工,搬运工、收破烂都干过,活不轻,钱不多。有一天,在闹市区看到一字排开的

13、擦鞋摊,生意还不错,便悄悄在旁边看,一连看了五天,一位好心的师傅收我当了徒弟。我也成了“擦鞋游击队”的一员。2001年,在一位城管队员的帮助下,我租了间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做起了定点生意。刚开始,擦一双鞋一块钱,没有多少生意,急得直上火。暗下决心:凡事要用心,虽说是擦鞋,也要擦出点名堂来!以我的经验,鞋油都是一样的,差别就在鞋蜡上。我就琢磨自己配,成分有蛋清、鞋乳、白醋等。那些日子,我是白天试,晚上想,觉睡不实,饭吃不香。经过近百次试验,终于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八两白酒,尽兴地醉了一回:咱也有“独门秘方”了!自从用了自配的鞋蜡,生意

14、一天比一天好。有一天,我在理发店理发,看到染发的要用电吹风吹,灵机一动:擦鞋也可用电吹风呀!现在,我擦鞋都加一道吹干程序。刚擦过的鞋,你端一盆水往上浇,一滴不沾!这样的效果,收两元钱不多吧?你问我下一步的打算?我这店也算有了点小名气,我想让妻子和儿子留在这里干,我找个地方再开新店。现在城里人有钱没时间,穿皮鞋的越来越多,自己擦鞋的越来越少,市场大得很!编后生意有大小,创新无分别。与多数企业比起来,一家擦鞋店微不足道,更谈不上有什么“国家扶持”。但郭师傅在擦鞋中肯动脑筋,小革新照样出效益。从这个事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悟出一点创新的道理呢?9这篇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解析

15、:该题主要是对表现手法效果的分析,一定先要找到这些数字,再考虑效果。答案:(1)本文使用许多数字,如“别人擦鞋一元一双,这里却要两元”“毛收入十万元”“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经过近百次试验”(仅举一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2)用数字表现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八两白酒”,具体的时间、酒量,凸显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鞋蜡研制成功对他的重要意义。10文章从第五段开始,就改用第一人称由郭兆松自述。用这种手法来写通讯,有什么好处?解析:本题侧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要明确第一人称写作的好处。答案:(1)用第一人称自述,人物语言个性化,其口气、用语与人物身份十分吻合,读通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生动形象。(2)第五段开始用第一人称自述,让郭师傅自我表现、现身说法,这种结构安排使通讯更具有现场感、亲切感,显得内容真实可信,更具有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