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提琴在交响乐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的历史概况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81908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提琴在交响乐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的历史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提琴在交响乐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的历史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小提琴在交响乐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的历史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小提琴在交响乐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的历史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小提琴在交响乐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的历史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提琴在交响乐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的历史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提琴在交响乐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的历史概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谈小提琴在交响乐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的历史概况摘 要:小提琴演奏技术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它是随着弦乐器在交响乐中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交响乐演奏乐器中必不可少和最具魅力的乐器。本文从交响音乐的萌发兴起、定型成熟、继承发展三个主要阶段浅析小提琴的发展概况。关键词:小提琴;交响乐;发展概况;演奏技巧自17世纪初有着萌芽状态的管弦乐队发展至今,弦乐器是整个乐队的支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在乐器配置,或是其规模上,弦乐器通常占有大多数量,更重要的是,它高贵、温暖的

2、音色;宽广、和谐的音域,以及在演奏上表现的各种表情强弱,使之成为所有乐器中最善于表现旋律特色及表情的乐器。而其中小提琴在轻快柔韧上更是首屈一指,它在管弦乐队中所处的地位是其它乐器所无法比拟的,可以毫不夸张的喻为管弦乐队中的灵魂。笔者将从交响音乐的萌发兴起、定型成熟、继承发展三个主要阶段浅析小提琴在这段时期的发展概况。一、萌发兴起阶段管弦乐是伴随音乐戏剧而萌发兴起的。随着世界上第一部歌剧达芙尼的诞生和公共剧场的开放,由管弦乐队伴奏,结合声乐与戏剧的音乐作品形式在欧洲各国陆续兴起与发展。而与之同时期的管弦乐也发展起来,形成了多种形式的重奏、小型合奏,如三重奏鸣曲的体裁形式。17世纪后期,在三重奏鸣

3、曲的基础上和歌剧乐队音乐的影响下,一种主要由弦乐器演奏、具有独立性的乐队作品体裁出现了。如科莱里的套曲形式大协奏曲。从整个音乐艺术的发展状况来看,随着歌剧艺术的发展,促成了管弦乐的发展,而其中体现最明显的无疑是小提琴,它的演奏技巧由此开始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歌剧需要编制不同的管弦乐队,而其中弦乐是支柱。随着歌剧的发展,它越来越需要戏剧性变化的丰富和细腻,需要弦乐器尤其是小提琴的表达更具微妙变化。这一点毫无疑问就需要小提琴有着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变化多样的音乐表现方式。首先从持琴姿势上看,早期的简单舞蹈音乐中,演奏者只需在琴的一把位上演奏,因此持琴的位置以胸前为主。随后更为先进的音乐对左手有

4、了换把的要求,持琴位置也逐渐转换到双肩和脖子,要求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之间握住琴颈,但不要握得太紧,以适应上下把位变换的需要。当时意大利较为优秀的演奏者通常会演奏到琴的三把位和四把位,这样高把位的拓展与应用,顺应音域的拓宽自然而然出现了。其次在弓和右手方面,由于17世纪初弦乐的整体声音依旧弱小,而歌剧的发展强烈要求扩大管弦乐队的编制,为了适应声音的变化,扩大音量,原先凸型的老式弓呈现越来越直的总趋势,到18世纪初,弓子变得更长更直。弦乐器的“震音”演奏手法被蒙特威尔第首先运用。当乐队中越来越多的弦乐在一起演奏时,运弓的原则也需要统一。1650年后,各种运弓的规则随着吕利的歌剧中的管弦乐队已经形成

5、,这种运弓的规则也使小提琴演奏者不断地拓展右手的演奏技巧。二、定型成熟阶段这近百年的时期里,正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启蒙时代的思潮冲击着封建制度。音乐艺术担负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的任务,要求对管弦乐队作品的音乐形式和体裁进行改造。自18世纪30年代后,欧洲各国陆续出现了与古典交响乐非常接近的管弦乐作品。18世纪下半期和19世纪初期,维也纳出现了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作曲家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交响乐派。在结构形式上,他们创立了成熟的古典“奏鸣曲交响套曲”的形式,并使之发展到相对定型的阶段。尤其是贝多芬,他吸收了以往的一些优秀音乐成果,如巴赫严谨的音乐发展逻辑,亨德尔通俗的音乐语言,曼海

6、姆古典交响乐学派与法国戈塞克等人歌剧与乐队的成就,把歌剧中显现矛盾冲突的戏剧发展原则,直接借以来丰富交响乐创作,使音乐形象的发展始终贯穿在整部作品中,把古典交响乐艺术发展推至顶峰。此时交响乐作品中,弦乐组第一小提琴是演奏旋律与华彩声部的主导,第二小提琴或同奏或低八度重复第一小提琴的旋律,也常采用呼应方式,大提琴与低音提琴被处理成各自独立的声部,这种弦乐五重结构增加了织体的层次。18世纪末-19世纪初,小提琴制作也发生了变革。琴颈加长变细,并向后倾斜,指板变长,琴马变高,并具更大的弧度;G弦包有银丝。这些变革的目的是为适应更大的张力。琴弦的增长使琴面上的压力增大,于是低音梁变长变厚,音柱也加粗,

7、以此获得更大更有力的声音,使小提琴的音响与表现力较前更为丰满。随着作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小提琴的演奏技术也获得很大发展。这个时期的持琴方式基本与现代小提琴演奏姿势类似,即将琴牢固地放在下巴或锁骨上,依靠颈脖来支持。1820年前后L.施波尔发明了腮托,使左手从完全承担持琴的作用中解放出来,可以轻松地达到第七甚至更高的把位上演奏。同时,第二把位和半把位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之前演奏者大都选择一、三把位演奏,而早期不被重视的揉弦技术也逐步成为左手技巧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右手方面,握弓的方式已经从17世纪早期的大拇指放在弓毛下面改变为拇指插在弓杆与弓毛之间。这种改变可以增强右手对弓子的控制,使音色及

8、音量的变化更加丰富细腻。同时,连弓在18世纪中期得到了发展,连弓中音的数量比以前大大增加,一些特殊的连弓也已出现,包括切分的弓法;摆弓、色彩奏法和重复音的连弓和分弓及有重音的连弓。三、继承发展阶段音乐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萌发于18世纪末,于19世纪20年代前后形成,涌现出许多作曲家,如舒伯特、门德尔松、韦伯、舒曼、帕格尼尼等。从交响音乐创作范畴来看,他们的作品基本是在贝多芬交响乐浪漫主义因素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把这些因素更加个性化与规范化,从而形成了前期浪漫主义的交响音乐学派。19世纪中后期,如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以及其后的勃拉姆斯、圣-桑、布鲁克纳、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等人和各国民族乐派的

9、交响音乐作曲家使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更为深化、突出,创造技巧与表现手段更为复杂多样,因而使浪漫主义的交响音乐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使之形成了更为成熟的后期浪漫主义风格。浪漫主义作曲家在创作思想上不同于古典作曲家所经常表现出的理智与较客观的态度,而把“个人感情的经验”视为支配创作的思想动力。特别强调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重视对人物形象、心里变化的描绘,并通过这些手段来揭示作品的主题与内容。在题材形式上,交响音乐创作中出现了“标题性交响曲”,尤其出现了“交响诗”;在交响音乐的曲式结构上也出现了新的组合方式,如“大型单乐章”的乐队作品。在音乐手段和技巧方面,他们首先在音乐语言、旋律音调上努力超越古典交响乐

10、里的那种抽象、概念化的旋律写法,进而在节奏、和声、配器、音色及层次等交响音乐表现的所有手段上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小提琴演奏在19世纪产生了颠覆性的变革,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新阶段。专业的作曲家进入小提琴音乐的创造领域,创作了大批技艺高超、结构严谨、风格多样的小提琴音乐精品。另外,著名小提琴家、理论家和教育家层出不穷,学派之间的融合与交流不断加强,大大推动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术和表现力的发展。在持琴的姿势上,下巴夹琴的方式已经形成。弓子在结构上的改变和定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从前的演奏方式,人们越来越重视弓子对整个演奏的作用,对弓子的潜能和表现力的控制也不断增加。如握弓上,胳膊和肘关节的位置,手、大

11、臂等的位置;运弓的基本动作和柔和的换弓技巧,以及弓法分类上越来越细,并且变化越来越复杂,各种技巧的组合使小提琴演奏技术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完善。加上许多小提琴大师的产生,特别是帕格尼尼,他经常运用滑指,各种形态的和声,包括左手和右手在内的拨弦,八度颤音,G弦上的独奏等炫技性的技巧,将小提琴演奏的高超技艺发挥到了近乎极致的地步,从而影响了19世纪表演艺术在技术上的重大变革。小提琴演奏艺术和交响音乐的发展是丰富多彩的,作家、作品浩如烟海。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小提琴艺术在交响音乐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的历史概况,希望对了解不同时期小提琴演奏技术的特点,把握其演奏风格有所帮助。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