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575665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PPT 页数:158 大小:1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环境下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58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环境下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环境下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1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01-25,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一、精品课程网上建设与申报的背景,二、精品课程网上申报,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教学,序:,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教育技术研究所(学校服务),负责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负责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平台)的建设与培训,负责学校精品课程网上建设与评审的技术支持,序:,负责学校教育技术学科点的建设,负责教育技术研究生培养,开展教育技术科研活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教育技术研究所(学科建设),序:,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研究特点),面向高等教育、面向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今年是学科点成立11周年,第一个非师范院校点,50余人的研究、开发、应用服

2、务的技术队伍,成果在国内近200所高校应用,获40多项各类奖项,研发成果:国家版权局注册软件39个,“清华教育在线(THEOL)”通用网络教学平台、研究型教学平台、精品课程平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态网站系统、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一、精品课程网上建设与申报的背景,国家精品课程工作的目的(三个方面),教授主讲课程: 不仅上讲台,而且讲好课。,- 使用信息技术: 将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引向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模式,带动教学现代化。,- 教学资源免费开放: 让名师的优秀教学资源、教学经验,被更多高校的教师借鉴,被更多的学生学习。,一、精品课程网上建设与申报的背景,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内

3、容(六个方面),教学队伍建设: 一支主讲教授负责、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一定比例配备的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教学内容建设: 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 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一、精品课程网上建设与申报的背景,教材建设: 多种媒体形式的立体化教材。,- 实验建设: 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机制建设: 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

4、等。,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内容(六个方面),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一、精品课程网上建设与申报的背景,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确保学生受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条件方面,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

5、教学功能。,国家精品课程,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 在教学队伍的建设上,注重课程负责人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学团队结构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条件(本科),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 课程支撑网站已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 至少三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且必须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学

6、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加强辅助教学功能 课程申报负责人要承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引用的课程资源要注明来源,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条件(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课程支撑网站已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 原“课堂实录”调整为课程设计介绍录像(不超过40分钟)和课程教学录像(不超过15分钟)。其中,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以说课为主,包括教学设计以及相应的教学设施、环境和实训实习场景

7、等介绍,并附相关文字说明; 省市推荐 或 教指委 或 校长联席会议推荐。,二、精品课程网上申报,1. 网上建设与申报中存在的问题 2.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3. 效果分析,1. 网上申报中存在的问题,课程负责人负担重,既要总结撰写申报的内容 又要负责理解申报的标准和项目 还要负责申报课程的网站建设,制作质量和服务器管理得不到保障,网页效果欠佳(缺乏艺术设计) 运行(特别是讲课录像)不顺畅,甚至死机 服务器工作不正常,1. 网上申报中存在的问题,没有以申报促建设,长远考虑较少,校内无初评遴选机制、无统一管理机制和平台,为申报而申报,仓促应战 校内指定申报课程,无初评遴选机制 课程教师各自为政,无

8、统一平台管理 无长远课程建设和规划平台 建设过程中,看不到申报内容,无法做出形成性的评价和指导性意见,1. 网上申报中存在的问题,较少考虑与网上教学活动、网上教学资源的结合,精品课程系统或网站独立构建,与日常教学活动与资源建设分离。 给教师造成负担:相对独立的课程教学、精品课程评审和课程公开展示等将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重复性课程建设工作。,1. 网上申报中存在的问题,知识产权和安全问题考虑少,网站的安全性考虑较少 教师课程的知识产权考虑较少,1. 网上申报中存在的问题,2. 解决问题的思路,独立的静态网页(教师团队自制、专门人员支持),构建统一精品课程制作与申报支持平台,构建统一数字化教学支撑环

9、境,独立的动态网站(教师团队自制、专门人员支持),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清华教育在线 THEOL,清华教育在线 THEOL,精品课程网上申报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程分组和专家分组设定评选范围的有力工具 等级标准实现等级选项和具体分值的对应 指标体系确定评审的考核内容 结果统计各种统计信息一目了然 结果发布促进课程质量的提高 ,课程评审成为长期校内评选和精品课遴选的工具,精品课程研究,全国精品课程相关网站链接 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经验交流等 常见问题、建设论坛,2.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3. 效果分析,基本解决了精品课程网上申报的问题,课程负责人无需关注网站的技术问题 动态网站,教师自主修改与调整

10、申报内容, 控制内容的发布 制作质量和服务器管理统一考虑 平台既支持日常教学,也支持课程申报 平台具有统一的管理机制,可以进行校内的初评、遴选,促进课程的长远建设,支持其他院校申报清华大学精品课程,3. 效果分析,03-09年 国家级 THEOL支持18% 部分省市级 THEOL支持22%,成功支持申报清华大学精品课程,目前已经申报成功 03-09年国家级精品课程83门 北京市精品课程99门 共有100多所院校应用该系统 建设与申报工作日常化 从每年秋季学期开始,下一年准备申报的课程开始准备,3. 效果分析,小结,精品课程建设与申报内容是决定性因素,技术是申报展示和内容共享的必要条件 重视内容

11、撰写,紧扣评审要求 课程申报栏目清晰,便于专家评审 统一技术平台,解决学科教师的技术负担 界面美观大方,谨防过度包装,一、精品课程网上建设与申报的背景,小结,建设与申报工作日常化,促进校内课程的长期建设 校内课程建设、日常教学、校内评审诊断和对外教学成果展示有机结合,一、精品课程网上建设与申报的背景,小结,重视日常教学的信息化,促进课程数字化资源的长期建设 统一申报平台与教学平台,支持网络课程与精品课程的一体化建设,一、精品课程网上建设与申报的背景,申报所需材料,课程申报的初步分析,相关课程地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教学,1. 网络教学环境(10分)3-3 2. 教学设计(8分) 4-1 3.

12、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0分) 4-2, 4-3 4. 录像资料评价(8分) 5-3,本科精品课程的评审体系,共分为14个指标,在申报过程中有5个指标和教育技术直接相关。,这四个指标,总计36分,这四项不只能靠文字描述,要实实在在体现出来。,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的评审体系,共分为16个指标,在申报过程中有4个指标和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直接相关。,2-3 表现形式(教材及相关资料):5分 3-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6分 3-3 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6分 3-4 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软件资源和硬件环境):5分 这四个指标,总计22分。,网络环境下教学基本要素 网络环境基础设施 基于网

13、络的学习平台和资源平台 数字化学习内容,(一)网络教学环境(10分,3-3),观测点:网络教学软件资源和硬件环境 评审标准: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构架合理,硬件环境能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并能有效共享。,主要是因为很多课程平时积累不够,有些是我们有资源但没有充分展示出来,没有满足指标要求的“教学资源丰富”,更无法满足“有效应用与共享”。,问题产生的原因,改进的措施和方法:,1学校提供网络教学环境支持,利用该平台,可以实现媒体素材、题库、试卷素材、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将资源建设和日常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在教学平台上建试题库,进行在线测试。,改进的措施和

14、方法:,2学校提供教学资源库,国内外网络课程(包括国内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内各高校网络课程,MIT等各国网络公开课程,共计2000多门; 都提供链接,老师可以在自己的学习网站上建立链接直接嵌入这些资源) 。,2018/11/17,41,链接,2018/11/17,42,2018/11/17,43,2018/11/17,44,2018/11/17,45,2018/11/17,46,直观的树形目录,类似于windows资源管理器,清华教育在线 THEOL,(二)教学设计(8分,4-1),观测点:教学理念与设计 评审标准: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

15、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教育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大概有3个层次: 最低层:传递教育信息 第二层:呈现教学信息 第三个层次: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学生是使用这个工具的主体,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的主动的参与者。 在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性学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高层次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组织和管理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性学习。,改进的措施和方法:,教育平台已经具备了下列相关功能模块,可以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和管理。,改进的措施和方法:,基于论坛的讨论式学习,2018/11/17,53,2018/11/17,54,2018/

16、11/17,55,2018/11/17,56,2018/11/17,57,2018/11/17,58,2018/11/17,59,2018/11/17,60,2018/11/17,61,2018/11/17,62,2018/11/17,63,(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2分),一、观测点: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教学效果。4-2 评审标准:重视教学方法改革,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二、观测点:信息技术应用 4-3 评审标准: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改进的措施和方法:,教学方法:观测点: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教学效果。 1)讲授法 2)小组协作学习 3)探究性学习 4)案例观摩分析 5)自主学习 6)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观测点:信息技术应用 1)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平台,提高教学质量 2)多媒体授课教案的制作 3)建里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