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区)2019届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0讲 古诗词曲鉴赏复习习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575580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地区)2019届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0讲 古诗词曲鉴赏复习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西地区)2019届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0讲 古诗词曲鉴赏复习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西地区)2019届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0讲 古诗词曲鉴赏复习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广西地区)2019届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0讲 古诗词曲鉴赏复习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广西地区)2019届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0讲 古诗词曲鉴赏复习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地区)2019届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0讲 古诗词曲鉴赏复习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地区)2019届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0讲 古诗词曲鉴赏复习习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课内古诗词曲专项训练七年级(上册)(一)杂诗1古诗词一般避免重复用字,而本诗却连用了两个“故乡”,这是诗人的疏忽吗?为什么?这不是诗人的疏忽,连用两个“故乡”,表达了游子他乡遇故人时渴望了解故乡人、故乡事的急切心情。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采用借代(象征)手法,以故乡特有的风物借指(象征)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用问句结尾,引人深思,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用叙家常的形式表现对家乡的眷恋,平淡质朴,诗味浓郁。(二)夜雨寄北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涨”字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暗含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渐浓,衬托出了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2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三)淮上与友人别1第一、二句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交代了分别的时间和地点。与朋友分别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烘托了离别之苦。2. 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离亭”有何作用?“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征别离的意象),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同是宦游人(出外做官)(2)无为在歧路(不要)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和“望”字。“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

3、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精神。(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这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用“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诗人遭遇贬谪的感慨。其中又包含着新

4、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指新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忍不拔(意志坚定)(意思对即可)的人生态度。(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首句中描绘了哪些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描绘了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切的子规。诗人通过描绘南国这种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2(2019预测)最后两句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你从中读出了哪三层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意思: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愁思托付给明月;诗人和朋友可以同时看到高照的明月;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表达效果: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

5、月亮人格化,使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让它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七)登飞来峰1鸡鸣日出是传闻之景,同时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浮云”寓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2(2016河池模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敌对保守势力的勇气和决心。(八)题破山寺后禅院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示例:这两句更多的是在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愉。一个“空”字表现了

6、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部消除的精神状态。2. 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静”是指“万籁俱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幽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意思对即可)(九)望岳1(2018恩施)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割”字,有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2(2018恩施)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

7、乎要裂开。3(2018恩施)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十)观沧海曹操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示例: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达了作者胸襟开阔、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十一)木兰诗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赏赐百千强(多

8、,余)(2)出郭相扶将(外城)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意思答对即可)3说说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既是一个美丽清纯的少女,又是一个英勇杀敌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乡。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七年级(下册)(十二)饮酒1(2017凤山一模)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心远”和“悠然”。2请从炼字角度说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否改为“望”?不能。“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

9、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的意趣。3“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十三)登幽州台歌1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两个“不见”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为

10、什么?不同,前一个“不见”是感怀历史,后一个“不见”是对将来提出希望,悲怆之情递进,由古及今,表现出诗人的感慨。3.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十四)次北固山下1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表现了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的自然理趣。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

11、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3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寓思乡之情;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书”,饱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十五)雁门太守行1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紧张气氛和危急的形势;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

12、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战国时期燕昭王放置千金在黄金台上招纳贤才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十六)天净沙秋思1(2015河池)“天净沙”是这首曲的曲牌名,“秋思”是这首散曲的题目。这首散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2015河池)请写出这首散曲的主旨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旨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十七)迢迢牵牛星1诗中说“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

13、”?请说说你的理解。“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得来的感受,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十八)渡荆门送别1. (2018鄂州)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示例:远远望去,绵延起伏的群山随着一望无际的平原渐渐消失,江水浩荡,在广阔无垠的大荒原上流淌。2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运用了比喻

14、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3(2018鄂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尾联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故乡水万里迢迢来送我,依依不舍,体现了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十九)春望1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作者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抒发了作者感时伤世(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2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消息隔绝,难通音信,此时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强烈的思念。同时“家书抵

15、万金”也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很自然地激起人们强烈的共鸣。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该诗结尾两句。 这两句诗通过外貌和动作的描写,写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用“白头”“搔”“不胜簪”等词语,表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情感。(二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想象奇特,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2诗歌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冰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象作了总结;后一句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意近即可)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二十一)西江月夜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