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ppt课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566551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65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神经系统-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神经系统-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神经系统-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神经系统-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ppt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系统,运动功能检查,包括随意运动、不随意运动、被动运动、共济运动 肌力(0-5级) 概念:肢体随意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力量 0级、1级、2级、3级、4级、5级 临床意义 随意运动障碍瘫痪(完全性瘫痪、不完全性瘫痪;中枢性瘫痪、周围性瘫痪;痉挛性瘫痪、麻痹性瘫痪;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交叉瘫),运动功能检查,中枢性瘫痪(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核上瘫)与周围性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核下瘫) 上运动神经元 皮质脊髓束:锥体交叉(延髓锥体皮质脊髓束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束,剩余纤维形成皮质脊髓前束,到达同侧脊髓前角细胞,但止于胸节)躯干肌受两侧大脑皮质支配,四肢肌受对侧大脑皮质支配 皮质核

2、束:支配面下部肌的面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为单侧(对侧)皮质核束支配,其余为双侧支配 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细胞,锥体系(锥体细胞,以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的锥体细胞为主) 椎体外系: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 锥体束(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的比较,运动功能检查,肌张力 概念: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 检查方法:完全放松肢体,被动运动 临床意义,运动功能检查,不随意运动多数由锥体外系损害导致 震颤 静止性震颤:帕金森病 动作性震颤:小脑病变 老年性震颤:老年人 扑翼样震颤:肝性脑病多见 舞蹈症:儿童期脑风湿病变 手足搐搦:低钙血症等 手足徐

3、动症:肝豆状核变性、脑性瘫痪等,运动功能检查,共济运动主要依靠小脑,前庭神经、视神经、深感觉及锥体外系参与 检查法 指鼻试验、对指试验、快速轮替动作、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试验 临床意义 小脑性共济失调:共济失调与视觉无关,伴肌张力过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不伴有感觉障碍,见于小脑肿瘤等。 感觉性共济失调:睁眼时共济失调不明显,闭眼时明显,伴深感觉障碍,见于感觉系统病变,如多发性神经病等 前庭性共济失调:平衡障碍为主,伴眩晕、呕吐、眼球震颤,见于Meniere病、桥小脑角综合征,感觉功能检查,浅感觉检查(痛觉、触觉、温度觉) 深感觉检查(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复合感觉检查(定位觉、立

4、体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感觉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自学),感觉障碍 疼痛、感觉减退或感觉缺失、感觉过敏、感觉过度、感觉分离 感觉障碍的类型 末梢型 神经根型 脊髓型(横贯型、半横贯型Brown-Sequard综合征) 内囊型(三偏征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同侧偏盲) 脑干型(分离性感觉障碍) 皮质型(感觉障碍局限于身体的某一部分),颅神经检查,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迷走一副舌下全,单纯感觉神经:嗅神经、视神经、听神经; 单纯运动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混合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

5、经还含有副交感神经纤维。,嗅神经嗅觉 鼻粘膜嗅神经嗅球嗅束颞叶嗅觉中枢 临床意义 一侧嗅觉丧失:同侧嗅球或嗅丝病变,见于创伤、肿瘤等 两侧嗅觉丧失:颅底脑膜结核或鼻黏膜病变,嗅神经,视神经视觉 视网膜视锥细胞、视杆细胞视神经视交叉视束枕叶视觉中枢 包括视野、视力和眼底检查 视野检查: 临床意义:凡视觉通路的某一部位遭受损害都可引起视野缺损 眼底检查:眼底镜 临床意义(自学),视神经,正常眼底(右),位听神经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 听力检查 音叉试验:包括Rinne试验和Weber试验 平衡觉检查:闭目难立试验 临床意义(自学),位听神经,动眼神经支配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提上睑肌、睫状肌

6、和瞳孔括约肌 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 外展神经支配外直肌 临床意义:相应运动神经麻痹,导致支配的相应肌肉瘫痪,见于脑肿瘤、结核性脑膜炎、脑出血、脑疝等 动眼神经麻痹:上眼睑下垂,眼球向内、向上、向下活动受限,出现外斜视和复视,伴瞳孔扩大、调节和聚合反射消失 外展神经受损:眼球不能外展,出现内斜视和复视。 Horner综合征:一侧脑干或颈交感神经受损时,出现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或同侧面部无汗、少汗。,动眼、滑车、外展神经,外展,内收,上直肌,下斜肌,上斜肌,下直肌,外直肌,内直肌,滑车神经,副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临床意义:相应运动神经麻痹,导致支配的相应肌肉瘫痪 一侧副神经受损该侧垂

7、肩,耸肩无力、头不能转向对侧或转头无力,见于副神经损伤或颈椎骨折等。 两侧受损少见,副神经,舌下神经支配舌内肌、舌外肌 临床意义:支配的相应肌肉瘫痪 中枢性舌下神经瘫痪:伸舌偏向健侧,舌肌无萎缩,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病等 周围性舌下神经瘫痪:伸舌偏向患侧,伴舌肌萎缩,见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灰质炎等,舌下神经,三叉神经,以传导感觉为主的混合神经(面部感觉;支配咀嚼肌群) 检查感觉(触觉、痛觉、温度觉) 检查运动功能(咀嚼肌、颞肌有无萎缩,咬合动作,张口对抗) 临床意义 感觉支有病变时,出现感觉减退、丧失或疼痛(三叉神经痛) 一侧运动支受损,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该侧咀嚼肌萎缩,肌力减退;两侧

8、运动支受损时,口半张,不能咀嚼,见于牙根脓肿、龋齿、鼻窦炎、下颌关节病变、脑肿瘤等,面神经,以运动神经为主的混合神经(舌前2/3味觉;支配面部表情肌) 检查法:皱额、皱眉、闭眼、鼓腮、露齿、吹口哨等 临床意义?面神经麻痹(面瘫) 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舌咽、迷走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支配软腭和咽肌;舌后1/3味觉属舌咽神经) 检查法:两侧软腭上抬是否对称、悬雍垂是否居中,发音是否嘶哑、咽反射情况 临床意义?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受损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咽部感觉丧失,咽反射消失,常伴舌肌萎缩(延髓性麻痹或球麻痹) 一侧受损时病侧软腭不能上举,悬雍垂偏向健侧,病侧咽反射消失,见于脑炎、脊髓灰质

9、炎、多发性神经炎、鼻咽癌转移,神经反射,神经反射是由反射弧的形成实现的。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组成。 反射弧中任何环节有病变都可影响反射,使其减弱或消失。 反射又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如锥体束以上病变,可使反射活动失去抑制而出现反射亢进。 检查反射时,注意两侧对比,腱反射不对称是神经损害的重要定位体征,浅反射 角膜反射,检查方法 反射弧:角膜同侧三叉神经眼支脑桥(反射中枢)面神经双侧眼轮匝肌眼睑闭合 直接角膜反射、间接角膜反射 临床意义:直接角膜反射存在,间接角膜反射消失?直接角膜反射消失,间接角膜反射存在?直接、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检查方法 反射弧:腹壁皮肤脊

10、髓感觉神经大脑皮质(反射中枢)锥体束脊髓运动神经腹部肌肉收缩 临床意义:双侧上腹壁反射消失?(胸髓78)双侧中腹壁反射消失? (胸髓910) 双侧下腹壁反射消失? (胸髓1112) 一侧 上、中、下腹壁反射消失?,腹壁反射,检查方法 反射弧:大腿内侧皮肤脊髓感觉神经大脑皮质(反射中枢)锥体束脊髓运动神经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 临床意义:双侧提睾反射消失? (腰髓12)一侧提睾反射消失?,提睾反射,深反射(腱反射),反射弧:骨膜、肌腱的深部感受器脊髓感觉神经脊髓(反射中枢)脊髓运动神经骨骼肌,引起肌肉收缩 大脑皮质通过锥体束抑制脊髓,锥体束受损时,腱反射出现亢进。 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时必须肢体放

11、松,否则无法引出; 双侧应对比; 双侧叩击力量均等。,检查方法:出现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 反射中枢:颈髓5-6节,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检查方法:出现肱三头肌收缩,前臂快速伸展 反射中枢:颈髓7-8节,桡骨骨膜反射,检查方法:出现肱桡肌收缩,屈肘和前臂旋前 反射中枢:颈髓5-6节,踝反射(跟腱反射),检查方法:出现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 反射中枢:骶髓1-2节,检查方法:出现股四头肌收缩,小腿伸展 反射中枢:腰髓2-4节,膝反射,霍夫曼征,检查方法:其余四指轻度掌屈反应为阳性。 反射中枢:颈髓7-胸髓1节,踝阵挛,检查方法:足呈节律性持续的屈伸。 临床意义:同腱反射亢进,髌阵挛

12、,检查方法:股四头肌发生节律性、持续性收缩使髌骨上下移动。 临床意义:同腱反射亢进。,深反射的临床意义,深反射减弱或消失:相应脊髓节段或所属的脊神经的病变,常见于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脑或脊髓休克等 深反射亢进:锥体束病变,见于急性脑血管并、急性脊髓炎休克期过后。 反射分离现象:锥体束受损时,浅反射因反射弧中断而出现减弱或消失,深反射因失去上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而出现亢进的现象。,病理反射,Babinski征:阳性为拇趾背伸,其余趾呈扇形展开 Chaddock征 Oppenheim征 Gordon征 临床意义? 同深反射亢进,颈强直 Kernig征 Brudzinski征 临床意义?,脑膜刺激征,

13、检查法 临床意义?,Lasegue 征(直腿抬高试验),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体征,病因:结核杆菌侵犯脑膜、脊髓膜导致的非化脓性炎症 症状:结核中毒症状(午后潮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多伴有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体征: 脑膜刺激征 脑神经损害:常累及到视神经、动眼神经、展神经、面神经 脑实质损害:出现偏瘫、交叉瘫、四肢瘫、截瘫等,结核性脑膜炎,病因:脑动脉主干或皮层支发生血栓形成 体征: 大脑中动脉闭塞:可出现“三偏征”,优势半球受损可伴失语 大脑前动脉闭塞:闭塞发生在前交通动脉后,可出现病灶对侧中枢性面瘫、舌瘫及偏瘫,下肢为重,可伴感觉障碍,精神障碍,尿潴留,优势半球受损可出现失语、失用等。 大脑后动脉闭塞:出现对侧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共济失调和不自主运动等,优势半球受损可出现失读、失认、失语等。,脑血栓形成,本节课重点掌握内容,运动功能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Lasegue征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体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