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565041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2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世界人口增长打破“高位静止”均衡,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是从 率下降开始的; 率的下降则使这种迅速增长的势头得以遏制,最后实现死亡率和出生率在“低位”的均衡,人口出现 增长。,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1. 人口增长具有阶段性,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死亡率,出生率,低(负),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人口增长势头减弱。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开始呈现下降态势,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在生育政策不变的条件下,人口增长的势头进一步减弱。 人口数量对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仍然较大。我国

2、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发展不平衡。随着人口继续增长,人口与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将进一步显现。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庞大,解决就业问题仍将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十二五”时期 人口总量目标。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十二五”期间,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十二五”是我国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的时期,劳动年龄人口总量达到峰值,此后缓慢下行,人口抚养比在经历40多年下降后开始上升。 人口素质正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瓶颈。国际产业分工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人口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人口素质总体不

3、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正在成为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国防兵力不足 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因生育率下降和寿命延长引起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现象,将对人类生活的诸多领域带来深远影响。 我国“十二五”时期老年人口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相继进入老年,“十二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800万以上,总量将突破2亿。,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期,人口数量最大 B到时期,人口总数不断 减少 C到期间,人口数

4、量不断减少 D到期间,受人口数量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下滑 2、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时期相似的国家是 A.尼日利亚 B.韩国 C.澳大利亚 D.美国,C,A,(1) A国家人口增长属于_模式,B国家人口增长属_模式。 (2)从人口的年龄构成看,A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B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现代型,传统型,人口老龄化,人口自然增长快,少儿比重过大。,过渡模式(增长型),现代模式(衰退型),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资源需求大 就业困难 社会治安差 生活水平提升慢,劳动力不足 国防兵力不足 社会负担过重,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鼓励生育,“十二五”时期人口结构性矛盾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5、大问题。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居高不下,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人口抚养比开始上升,区域间、城乡间人口发展不平衡,人口结构性矛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 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 能,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30张。加强养老服务标准、行业规范和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养老机构准入、退出与监管机制。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加强老年人宜居环境建设,增加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和便利设施。,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趋势。 1. 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突出特征是( )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

6、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2. 该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泰国,图4,我国人口分布不合理影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人口空间分布与经济布局不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适应。城镇化率偏低,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带来一系列挑战。 我国“十二五”时期城镇人口将历史性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城乡人口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产业转移的加快、中西部城市群的发展,人口流动迁移呈现出新的特点,人口流向趋于多元化。,我国“十二五”时期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合理布局。 实施与主体功能区相配套的人口政策,促进形成合理的人口分布格局。积极推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

7、强、经济发达的城市化地区吸纳和集聚人口,引导人口超载的重要生态地区人口的自愿、平稳、有序的转移。深入开展人口空间分布研究,做好人口发展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协调。研究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的政策,探索优化人口分布的有效途径。,人口迁移基本原因: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数量上的不平衡,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别。,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对迁入地: 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多元化的文化但也能加剧生态环境问题,增大人口压力,文化冲突等,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海口的民工村,对迁出地: 加强对外联系,缓解人口压力,增加收入,但也造成人才流失。,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影响人口分布的

8、地理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政治文化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分析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环境承载力:,资源的丰富程度 科技发展水平 经济发达程度 对外开放程度 人口受教育水平 消费水平,-首要因素,能供养的最大(极限)人口数量,影响因素,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值16亿左右。,(正相关),-(负相关),人口合理容量:反应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体现人口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相适应性。,人口的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城市的区位选择,提供水源 交通便利,自然因素,河流,热带平原地区湿热,高原地区凉爽并能免受蚊虫的侵扰,适宜人

9、类居住,气温适宜 降水适度,城市的区位选择,巴西利亚,气候,自然因素,平原地区自然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地势平坦,便于建筑物、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城市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北海石油开发与阿伯丁,城市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矿产,城市分布 与交通,城市的区位选择,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城市的区位选择,交通,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分布与交通,我国 主要铁路、铁路枢纽分布,麦加朝觐,城市的区位选择,宗教,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军事、宗教,-影响减弱,经济、政治、交通,-始终起重大作用,科技、旅游,-新增长的因素,城市的区位选择,城市体系,1、城市在

10、区域中的作用,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2、城市体系,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有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称为城市体系,城市的服务围接受这个城市服务的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范围。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包括城市本身,还包括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基础,城市 地域 功能 分区,主要因素,影响住宅区分化,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 距市中心远近 交通便捷程度,经济因素:,纽约中心商务区 曼哈顿,纽约中心商务区 曼哈顿,上海中心商务区 浦东陆家嘴,历史因素,北京市中心地带并非商业中心,成都市,兰州市,几种常见的城

11、市形态类型,34oC,25oC,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环流 热力环流,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机械,化肥,农药,良种,冷藏,农 业 区 位,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四川 阿坝牧场,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江南丘陵的红壤与茶叶,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亚洲水稻种植业,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亚洲水稻种植业,绝大部分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夏季或全年高温

12、多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地形较平坦,夏季或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地形平坦 市场广阔-稻米是人们喜爱的粮食 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世界农业地域类型,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混合经营为例,世界农业地域类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A.农场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B. 种植的饲料饲养绵羊,羊粪可成为麦田的肥料,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灵活的生产选择和较强的市场适应性,

13、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珠江三角洲的混合农业-基塘农业,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地势平坦广阔,土壤肥沃深厚,水源充足(五大湖、密西西比河),气候温和、夏季多雨,水运、公路和铁路交通发达,市场广阔,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世界农业地域类型,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区位因素

14、,气候适宜,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方便,历史悠久,集约经营,商品率高,世界农业地域类型,读我国某地农产品产值百分比构成图,回答 1.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2.影响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气候 3.当地所产的柑橘与地中海沿岸地区相比, 皮薄但含糖量低,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差异 B.水源差异 C.土壤差异 D.气候差异,B,B,D,4 、读“水稻种植主要分 布区”图,亚洲水稻种植 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_ _ _。 5、图甲和图乙中表 示的农业地域类型 分别是

15、_ _和_。,商品谷物农 业,混合农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商品率,1下列工业部门与其区位类型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水果罐头原料导向型 B啤酒生产市场导向型 C日本工业运输导向型 D普通服装技术导向型 2下列工业部门区位类型相同的是( ) A制糖、家具、普通服装 B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C印刷、制鞋、水产加工 D制伞、炼铁、集成电路,D,B,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资源消耗,风向玫瑰图,城区,A,B,C,D,E,F,G,H,A,工业区布局在当地 盛行风的下风地带 垂直风向的郊外,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主要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管道,通信,邮政通信,电信通信,商业贸易,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技术因素,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这里的山路十八弯- 大渡河畔手掌般的公路,交通运输,理解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贵州晴隆县“二十四道拐”,交通运输,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社会因素,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自然因素,技术因素,青藏铁路的区位因素分析,交通运输,经济因素,理解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水 域 供船舶出入和停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