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行为习惯剖析材料

上传人:细*** 文档编号:605576 上传时间:2017-04-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行为习惯剖析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生行为习惯剖析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生行为习惯剖析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生行为习惯剖析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生行为习惯剖析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行为习惯剖析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行为习惯剖析材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行为习惯剖析材料有人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大家都知道,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强,也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为此,我一直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品德课上的重点来抓。具体做法如下:一、在学校的领导下常抓养成教育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

2、。因此学校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学校领导重视,常抓养成教育。二、在课堂上展开养成教育2.1 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举行争做合格小学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比赛,激励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知道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个细微动作做起。每学期演讲都会改变许多的学生。然后,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勤下班,用心观察,从学生的一点细微动作,如衣着打扮、语言、对待人的言行等生活表现来捕捉他们的内心变化,从而

3、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慢慢从小处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2.2 立标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人物的事迹可以使抽象的道德教育具体化、形象化,易为学生接受。心理研究也证明:提高学生道德认知的好办法之一就是向他们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榜样和实例,再通过启发讨论、观摩学习,使他们明是非、辨善恶,从中得到借鉴和教育。因此,养成教育也应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 i 树立和培养学生中间的一些优秀分子作为榜样,让其他学生效仿学习,使学生赶有目标,学有榜样。由于榜样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就使养成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变得近、小、实、亲,贴近学生实际,更易为学生接受、理解和学习,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

4、学生自育和他育得到有机结合,又避免了养成教育内容高、大、全、空的不可把握的抽象性弊端。三、注重实践,规范养成教育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尤其是学生行为习惯的问题、要从行为出着眼。如果发现了学生什么不好的苗头,就要及时制止,及时教育。让他们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动之于情,晓之于理,从内心帮助学生,丢弃不良行为,再塑好习惯。五年级学生面临升级考试,有时就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所以要持之以恒,要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四、家校配合,促进养成教育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

5、最长的场所,所以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参加家长会,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形成合力的局面。俗话说: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孩子们将受益终身。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有人曾这样比喻学校教育:学校就像一个工厂,培育出的思想好,习惯好,成绩好的学生是正品;成绩好,思想不好的事次品;成绩不好,思想不好的是伪劣产品。我相信,在我们红旗小学这片沃土上,培育出的都是正品,都是合格的小学生。学生行为习惯剖析材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

6、用,有助于学习的提升,生活的改善,有助于以后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使其真正获得成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多年来,在长期的养成教育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基于多年的工作实际,把孩子们不好的行为习惯归纳为以下种种:到处制造垃圾,脱下的袜子乱扔,吃剩的果皮乱放,不洗脸,不刷牙,不爱洗澡,不讲卫生。经常发呆,无所事事,爱睡懒觉,四体不勤,懒惰,不干家务,贪吃、挑食、吃独食,吃饭慢,不专心,行为鲁蛮,爱冲动,爱发脾气,爱说谎,驼背,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不知节俭,浪费严重,不懂礼貌,常与父母冲撞顶嘴等等。其实,这些不良习惯就要靠家庭教

7、育和学校教育来改变。能否拥有幸福的人生,能否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家庭家长教育1.1 培养孩子礼貌用语现代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有一项内容极为重要,那就是从小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高尔基说过:“文明礼仪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从孩子的呀呀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对生活环境中接触最多的人的模仿。模仿是孩子最早的学习方式,父母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行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本没

8、有字的生动教材。所以父母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主要前提。做父母的在日常行为中要处处小心谨慎,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在学校,见到老师或同学,要主动说一声“老师好”或“您好”,同时报以微笑;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在别人不小心冒犯了你时,要用微笑表示你的谅解。1.2 培养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孩子以后成长、生活离不开集体生活环境,家长要教育引导孩子与伙伴儿进行友好交往,友好相处。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为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并及时鼓励夸奖他们。同时要求孩子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支持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等等。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

9、产生集体意识,学会遇事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能事事,处处以自己为中心。1.3 培养孩子劳动习惯,让孩子从小事做起现代父母在孩子的教养上,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办事靠自己的意识。天长日久,就像俗话说的:父母能干,儿女娇痴。孩子失去了学习和参与的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就该由家长做,渐渐产生了依赖性。致使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离开家长就吃不好、穿不好,这都是早期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结果。生活自立是我们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重要内容,从小就培养他自己刷牙,自己洗手、擦脸,自己洗澡,养成自己自立的生活习惯。我们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

10、别人添麻烦。1.4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家长要喜欢学习,善于学习,读书,看报纸。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从自身的行为习惯做起,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让他们能通过点滴培养、训练,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这对孩子一生都会有影响。二、学校教育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他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

11、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习惯培养的意义就在于此。(1)培养和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事抓起,并持之以恒。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事开始训练,不能等到行为习惯形成以后再去纠正。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因此,要力争主动,并要有具体要求。例如,学校明确要求学生做到:不弄脏桌椅、墙壁不乱丢纸屑,不乱倒剩余饭菜,倒垃圾入箱,见纸屑就拾。在净化学生的心灵上下功夫,由他律转为自律。(2)培养和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晨间教育活动做起。开展晨间教育活动,早自习用一点时间引导学生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鼓励学生写关于国旗下讲话的演讲稿,

12、让学生心灵深处体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3)培养和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抓反复,反复抓,常抓不懈。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因为面对的是一个个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的孩子,他们的行为习惯往往会受到社会家庭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制定目标,反复抓、抓反复。要常抓不懈。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在于一次活动、一个讲座它需要教育工作者运用符合学生心理的教育方法,反复地加以磨练,才能收到春风化雨般的效果。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你受益终生。学生行为习惯剖析材料一、调研的目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而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就是围绕学

13、习这个中心,学生所反映出的相应的行为习惯,它是一种比较巩固的动力系统与维持系统,事实证明,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形成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作为实施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教师,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抑制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的情况,掌握其学习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设计并进行这项调查。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我们以中文班的学生为对象,接受调查问卷的学生达 200 多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从上调查显示

14、,约占 94%的学生一听到上课铃响了以后,都能停止户外活动,迅速进教室。但进教室后讲话的学生所占的比例约占 36%左右之多。上课用的学习用品能每天带齐的还不到总人数的 70%。究其原因,学生书包沉重,为减轻负担,每天只携带课表上安排课程的学习用品,有时临时调课,便显得慌乱;有的则由于自理能力差,没有自觉整理书包的习惯。书本、文具盒随意乱放的现象或还在课桌里的约占 14%左右。做好课前准备是学生上好课的基本前提,它有利于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保证上课的质量。这一方面学校已按行为规范的要求、标准进行了训练,但检查考核评比工作未能深入持久真正落实,出现了抓一抓,紧一紧,放一放,松一松的现象,或还没有引

15、起各任课老师的足够重视。在貌似平静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2、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的习惯从上表显示,能真正做到上课从不做小动作、注意专心听讲的学生比例不高,其比例还不到 20%,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要求学生上课时眼睛注视老师,根据老师的要求注视黑板或看课本,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学生的听课行为往往受学习情绪影响和教师授课质量、组织教学的能力所影响。学生感兴趣的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现象相对较少,反之则多。另外,学习环境干扰等因素,也会干扰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上课听讲时能积极思考、爱动脑筋近占 26%。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爱动脑筋学生数的百分比四、五年级较高,说明这个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和独立思考

16、的能力较强。遇到疑难的问题时,大多数学生能主动请老师、同学,约占 61%,但上课时不动脑筋,有疑问时不敢发问的学生也不在少数。甚至有 46%的学生学习敷衍,有疑惑也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在这里也反映学习能力的问题。学生学习过程应是不断地生疑(发现问题)、质疑(提出问题)和解疑(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热爱学习,勤学苦练、善于思考的精神是不可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因此,不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习惯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3、学生阅读习惯从表中显示得到,绝大多数学生(88%)能坐直身子,双手执书,他们的读书姿势是正确的。良好的读书姿势有益于学生的健康与正常视力。学生中能经常自觉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六年级阅读情况则处于低谷,仅为 31%。课外阅读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多读好书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但由于毕业班学业的负担,没有过多的时间,使学生对课外阅读未引起足够重视。各年级勤做笔记或圈划情况较好(63%)。需进一步发扬。4、学生作业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