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547345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自然灾害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自然灾害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自然灾害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自然灾害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灾害1,厚街中学 杜志忠 ,200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自然灾害,天文灾害(如超新星爆发、陨石冲击、太阳辐射异常、电磁异暴、宇宙射线等) 地质灾害(如火山爆发、地震、山崩、地陷、雪崩、海啸、滑坡、泥石流等) 气象灾害(如风灾、水灾、旱灾、雪灾、雹灾、雷电、寒潮、霜冻、沙尘暴等) 水文灾害(如海岸侵蚀、风暴潮、赤潮、海水倒灌、热浪、局部气候异常、厄尔尼诺现象等) 土壤生物灾害(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盐渍化、森林火灾、病虫害、外来物种入侵、物种灭绝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纯自然的原因而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严重人员伤亡的一类自然现象。,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持续时间长,群发性,连锁

2、反应,气象灾害,气象灾害的特点,暴雨,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0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00 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我国最大暴雨出现在台湾省新寮,24小时降水量为1672毫米,均是热带气旋活动引起的。 我国是多暴雨国家之一,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暴雨日数的地域分布呈明显的南方多,北方少;沿海多,内陆少;迎风坡侧多,背风坡侧少的特征。,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冬季暴雨局限在华南沿海, 46月间,华南地区暴雨

3、频频发生。 67月间,长江中下游常有持续性暴雨出现,历时长、面积广、暴雨量也大。 78月是北方各省的主要暴雨季节,暴雨强度很大。 810月雨带又逐渐南撤。 夏秋之后,东海和南海台风暴雨十分活跃,台风暴雨的点雨量往往很大。,在我国,暴雨的水汽一是来自偏南方向的南海或孟加拉湾;二是来自偏东方向的东海或黄海。,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暴雨日及雨量的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内陆减少,山地多于平原。,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城市内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排水设施不完善的地区,造成内涝。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暴雨红色预

4、警信号 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 2.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3.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特点:强度大、范围广、时间长、影响大,2008南方暴雨,成因: 1、拉尼娜现象影响,副高偏弱,向北推进慢,雨期在南方持续时间长 2、受低压槽影响,西南气流强盛,水汽来源充足(来自印度洋和南海) 3、受冷空气和地形阻挡,甲,图2,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春旱突出. 黄淮海地区经常出现春夏连旱,是全国受旱面积最大的区域。 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 西北大部分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常年受旱。 西南地区春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华南地区旱灾也时有发生,粮食减产、人畜缺水,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 改进耕作制度,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 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 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