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现场课教学设计-水的净化-陈彪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547049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现场课教学设计-水的净化-陈彪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现场课教学设计-水的净化-陈彪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现场课教学设计-水的净化-陈彪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现场课教学设计-水的净化-陈彪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现场课教学设计-水的净化-陈彪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现场课教学设计-水的净化-陈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现场课教学设计-水的净化-陈彪(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 陈彪课题 水的净化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 陈彪【指导思想】突出科学课程的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敢于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课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把学生由课本知识引向生活实际。围绕水的净化,创设系列“水” 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健康的生活观念,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2、【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另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本课题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等。教材处理方法是将课标要求的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的联系,其中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重点学习的内容。教材中也介绍了自来水的生产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水源净化的必要性及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课标要求)。【学生分析】已有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于饮用水的来源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生活用水来自自来水厂,但不了解自来水厂的具体生产过程。 2、对于水质和水污染是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一些生活中净化水的方法。 3.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

3、,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还处于启蒙阶段。 4、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过滤,但不清楚过滤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固体以及过滤的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 在本课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过滤操作中,学生容易违规操作,导致实验失败。 解决方法: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启发引导。【教学目标】1. 通过合理的选择净水方法(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理解水的不同需要,让学生养成资源开发意识,科学耗能观念,水循环的守恒观等,激发学生爱护水资源。2. 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水源净化的必要性及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3. 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4、乐于探究、敢于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重点】1.水的净化方法;2.过滤的操作方法。【教学难点】1.过滤的操作;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题创设“问题情境一”引入沉降创设“问题情境二”引入过滤创设“问题情境三”引入吸附课外延伸,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方法总结应用于自来水生产创设“问题情境五”引入蒸馏创设“问题情境四”引入杀菌消毒及煮沸【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今天我和大家来一次说走就走的野外旅行,学习一种野外求生的基本技能水的净化【图片、视频】有请我们今天的野外旅行向导【引出】下面让我们跟随贝尔去寻找水源获得饮用水【问题情境一】从山上流下来的这杯泥

5、沙水,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饮用吗?【追问】让我们和贝尔一起来想想办法吧?【陈述】静置一段时间的泥沙水,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澄清呢?以前,没有自来水的农村,暴雨过后的河水很浑浊,人们急需饮用水,怎么办呢?【追问】搅拌时,在水中看到了什么?这种白色胶状物就是明矾溶到水中,形成了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物质,吸附了水中小颗粒形成大颗粒而沉降,这种净水方法称为吸附沉降。学生观看视频不能学生讨论思考,找到一些净水方法只能沉降一些大颗粒观看农村净水操作【回答】白色的胶状物创设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引出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思考。联系生活通过视频观察明矾是如何净水的,在讨论中比较明矾

6、净水前后的差异,在思考和争议中体验学习的乐趣。【问题情境二】刚才我们通过沉降的方法将浑浊的泥沙水进行了净化,那贝尔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净化的呢?【追问】贝尔是怎么净化的? 他用什么过滤的?布袋的作用是什么?【追问】日常生活中的过滤器有哪些? 这些工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陈述】孔径越小,分离出的固体越小,比如,在我们的实验室中,有时为了实验研究的需要,也要进行过滤操作。我们要用到孔径更小只有几十微米的滤纸(展示)【过渡】那如何利用滤纸来制作一个过滤器呢?【活动与探究】请同学们尝试着利用桌面上的滤纸和漏斗等材料制作一个过滤器。【过渡】过滤器制作好了,那如何过滤操作呢?【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拿出过

7、滤操作的初步方案? 对照本组的方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过滤微视频。【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方案,分组讨论视频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活动与探究】过滤看视频【回答】过滤【回答】布袋【回答】分离泥沙与水【总结】过滤是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回答】筛子、渔网、纱布、茶叶漏、漏勺、淘娄等等都有小孔学生分组活动,制作过滤器学生设计过滤的初步方案看视频学生总结,说出视频中的错误,学生整理总结过滤的注意点。学生动手操作,分工合作,兴致勃勃。忙的不亦乐乎,一段时间后,我请每一组将过滤后的液体与原来比较,进行展示。通过问题情境,引出过滤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化学

8、知识加以解释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动手动脑进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观看其他初三学生的操作视频,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他们会积极寻找其他同学的错误操作,并对实验误差进行认真分析,促使学生了解操作不规范所带来的问题, 进一步认识规范操作的必要性。在对实验的反思、评价和交流后,动手操作把探究推向高潮,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渡】展示过滤的水【追问】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而颜色、气味却没有除去,为什么?【问题情境三】贝尔在野外生存时,也经常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处理的。【演示实验】颜色和气味真的能除

9、去吗?【陈述】装置的夹层中放的是黑色的木炭木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大,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常用来除去色素和异味等。生活中也常用吸附效果更好地活性炭,防毒面具、净水器也都用到了活性炭。学生发现都澄清透明了,但有的有颜色,有的有气味颜色、气味可溶看视频学生参与到我的实验中,将有颜色、有气味的水倒入到我准备的装置中。培养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利用注射器设计一套简易活性炭净水装置,现象明显,便于控制,时间短的优点,通过演示实验进而让学生认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问题情境四】吸附过的水,聪明的贝尔会去直接喝吗?【追问】为什么? 他会怎么做?【回答】不会【回答】还有很多细菌病毒【回答】煮沸(杀菌消

10、毒)。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问题情境五】前面,贝尔为我们找到的都是淡水,如果野外生存是在一个孤僻的海岛上,又如何得到饮用的淡水呢?【视频】我们来看贝尔是怎么做的。【问题】贝尔得到淡水的过程?【追问】你还有什么方法得到淡水?视频中贝尔的蒸馏器是仿造什么来制作的?【回答】蒸发海水等学生观看视频学生叙述,得出蒸馏的原理【回答】大自然造雨从自然界的水循环角度,培养学生物质的守恒观【课堂小结】同学们,以上贝尔在野外通过不同的净水方法满足了个人生存的需要,那么面广量大的自来水又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那下面就请同学们当一次水厂技术员,来完善某地自来水水厂的净水过程?【追问】自来水的生产为什么这么复杂?【追问

11、】你的感悟?学生活动【回答】水源受到污染【回答】保护水资源,节约每一滴用水。巩固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践运用能力。从中让学生明白洁净的水来之不易,平时我们要节约用水,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课外实践】为了下一次野外探险中,能够更快更方便的喝到干净的水,课后请同学们自制一套净水装置。【升华主题】 水的净化静置可以沉降 过滤引发分离人生,其实也是一种净化 沉淀阅历 过滤浮华课外积极参与。 板书设计 水的净化沉降过滤 吸附杀菌消毒煮沸 蒸馏【教学感悟】1、课堂教学的关键要有逻辑性好的课堂设计要有逻辑性,分暗线和明线,暗线包括知识内在关系(知识线)以及学生思维碰撞(自构线),而明线包括教师主导意识(问

12、题线)以及学生认知途径(活动线)。本节课打破常规新授课的模式,精心设计情境,通过贝尔野外净水的视频素材,将教师的主导意识(问题线)和学生的认知途径(活动线)巧妙的串联起来,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感悟水的净化。本节课的问题线的设计见教学流程:而本节课的活动线是这样设计的:活动线1沉降:如何生存解决水源简易处理源于生活沉降净水活动线2过滤:随身布包生活联想规范操作活动线3吸附、煮沸:异味有色吸附净化深度净化活动线4蒸馏(蒸发)循环:海水应用自然界水循环规模生产2、课堂设计的角度要有目的性课堂设计的角度要有目的性,本节课通过视频素材的巧妙串联,让学生真正感悟到为何学、何学之、学何为?(1) 知识价值的角度

13、:为何学?为什么要学习“水的净化”?本节课从生存底线、生活质量、生产需要入手,让学生掌握净水方法到合理使用净水方法,从而认识水资源循环的价值。(2) 学习方式的角度:何学之?怎样学习“水的净化”?本节课以贝爷作为学生的兴趣点,学生活动作为生长点,学生需求作为认知点,从知识主线、问题引线、活动串线、认知结线四个角度构建了整节课堂,让学生知道如何便捷简易的进行水的净化,以及如何大规模的净化水(自来水的生产)。(3)学习发展的角度:学何为?学了“水的净化”有什么价值呢?本节课通过合理的选择净水方法,理解水的不同需要,让学生养成资源开发意识,科学耗能观念,激发学生爱护水资源。从而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懂得水循环的守恒观、实验探究、绿色应用等。-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