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课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546267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政治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政治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政治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考政治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考政治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政治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政治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律基础知识复习,知识板块,宪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 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的,是 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并且在 全国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 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 的体现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具有协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 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 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 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的合 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定义:,实战训练: 1.2008年,某乡司法所依法成

2、功调解土地承包合同、邻里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23起,这些纠纷的成功解决,体现法律具有 A.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 B.促使当事人自行协商、化 解矛盾的作用 C.震慑违法犯罪分子的功能 D.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 矛盾的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在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修改,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这表明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 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方略 我国法律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A. B. C. D.,(D),(D),3.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对地方政府及负有监管职责的主要部门依法进行了责任追究,共有18名

3、涉案人员被逮捕判刑。这体现了我国法律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方式是 A.提起诉讼 B.协商和解 C.制裁违法犯罪 D.解决权利义务纠纷 4.我们常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观点体现了法律 A.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 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C),(C),定义: 基本内容: 定义: 基本内容: 定义: 基本内容: 定义: 基本内容: 自我保护的措施,实战训练: 1.2008年9月,国家教育部决定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这个决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学校保护 B.司法保护 C.家庭保护 D.社

4、会保护 2.保障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有 社会保护 家庭保护 学校保护 司法保护 A. B. C. D. 3.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和最终的维权途径是 A.双方当事人协商 B.调解 C.诉讼 D.上访,(D),(D),(C),4.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与成年人不同,所以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遵循的方针是: A.教育、感化、挽救 B.惩罚、感化、教育 C.教育、感化、惩罚 D.教育、惩罚、挽救 5.要使自己的身心和合法权益得到根本保护,最关键是靠 A.国家保护 B.自我保护 C.全社会保护 D.家庭保护,(A),(B),6.材料一:小玲同学品学兼优,但由于家庭贫困,父母又重男轻女,小玲母亲

5、让她读完七年级就辍学回家,让其弟弟继续上学。 材料二: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楠在一本作文集里看到了自己以前发表过的一篇作文。高兴之余,她忽然想到自己并没有接到过该出版社的任何通知。当她找出版社要样书时,出版社的编辑说:“我们出版社出版儿童文章是为了鼓励儿童创作,你才12岁,没有著作权” (1)材料一中小玲母亲的做法违反了什么保护?小玲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2)材料二中出版社的做法违反了什么保护?侵犯了小楠同学的什么权利? (3)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依据哪些法律来维权?请你至少列举三部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刑法、婚姻法,违宪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

6、政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制裁 民事制裁 行政制裁 刑事制裁(刑罚处罚),-严重 违法行为,实战训练: 1.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行为以外的法律、法规,因而称为 A.刑事违法行为 B.犯罪行为 C.一般违法行为 D.民事行政违法行为 2.犯罪行为对公民、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所以我国法律惩处犯罪分子,其目的是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保卫国家的安全 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遏制和教育犯罪分子,震慑某些有不良动机的人 A. B. C. D.,(C),(D),3.一日何某在街头故意破坏磁卡电话,恰被邮电工作人员发现

7、并上前阻止,何某不但不听劝阻,反而一气之下故意拽坏电话。为此,附近派出所对他进行了200元罚款并给予警告处罚。他的行为是 A.严重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 4.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 A.危害表现 B.必然结果 C.法律标志 D.最本质特征,(D),(C),(五)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实战训练: 1.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不良行为来看,有打架行为的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1%,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音像制品的占31.9%。这表明 不良行为任

8、其发展,可能导致违法犯罪 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为违法犯罪 青少年要自觉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不良行为只是不拘小节的表现,无关紧要 A. B. C. D.,(D),2.正读初中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自从结识了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开始小偷小摸,继而发展到偷盗同学家的财物,最后在行窃时被当场抓获。这说明 青少年要依法律己 一个人如果法制观念淡薄,就很容易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 一般违法与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A. B. C. D. 3.下列对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认识不正确的有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不一定违法 犯罪不一定违法,但违法必定犯

9、罪 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必定违法 有一般违法行为一定会发展为犯罪 A. B. C. D.,(D),(A),4.材料分析题 初中学生文涛因父母离异,无心上学,经常到网吧上网。为了筹钱上网,他多次偷窃他人的钱财,受到公安机关的处罚,但仍不思悔改,后来又参与社会团伙抢劫,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3年。他在服刑期间,经少年管教所干警的教育和帮助,悔过自新,边改造边学习,掌握了摩托车的维修技术。出狱后,他开了一家摩托车维修店,由于善于经营,生意兴隆,成为了自立自强的人。 (1)文涛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2)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文涛

10、逐步走向犯罪,又从一个罪犯转变为自立自强的人,这说明了什么?,安全权(生命健康权) 知情权 求偿权 自主选择权 公平交易权 获得有关知识权 人格尊严受尊重权 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实战训练: 1.材料: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如杭州市场上畅销的一种碧绿鲜嫩的海带,是用印染化工染料浸泡出来的“毒海带”。又如中央电视台曝光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造假分子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毒海带”经营者和蜂蜜造假分子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在杜绝造假、售假现象的献计献策会议上,有人提出:要彻底清除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取缔所有的小商小贩。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11、1)请另列举一个食品安全问题的具体事例。 (2)“毒海带”经营者和蜂蜜造假分子共同侵害了消费者的哪些合法权益?,参考答案: (1)如2008年9月,三鹿“问题奶粉”事件,造成多个婴幼儿患泌尿系统结石病或死亡。2006年6月,北京23名消费者因食用“福寿螺”而引发广州管圆线虫病。2006年9月,上海市连续发生“瘦肉精”食物中毒事件。 (2)侵害了消费者的安全权、公平交易权、知情权。,(七)聚焦“途径” 家庭保护 学校保护 社会保护 司法保护 法律服务 法律援助 非诉讼途径 诉讼途径,(是我们最权威、最 有效、最正规和最终 的维权途径),客观分析不良诱惑的危害性, 理智地拒绝不良诱惑 要远离滋生不

12、良诱惑或违 法行为的场所 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 娱乐上 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 遵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校纪 校规等,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要从克服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 气、坏作风开始,防患于未然,把违 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正视错误,勇于改过,用法律意识筑 起我们人生的防线,6.我国的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途径有 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由人大代表向人大提交议案 给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写信,拨打联系电话,或当面反映情况 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张贴大字报 A. B. C. D. 7.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必须具备的素养是 与法同行,树立法治观念 运用法律

13、武器,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 树立并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 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 A. B. C. D.,(D),(D),8.“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这句话表明 A.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B.执法必严是依法治 国的前提 C.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D.司法公正是依法治 国的前提 9.在我国法律体系中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B.宪法等于普通法律之和 C.宪法与普通法律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 D.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和普通法律相同,(A),(A),(八)治国方略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实战训练: 1.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 A.

14、实施道德治国 B.动用武力治国 C.实施依法治国 D.文武并用治国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A. B. C. D. 3.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C),(B),(B),4.关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公民既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任何人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也不能只尽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A. B. C. D. 5.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包括 党的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人民群众的监督 社会组织的监督 A

15、. B. C. D.,(D),(C),非选择题:,1、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食品安全法,该法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确立了一系列法律制度,构筑起食品安全新防线。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实施什么方略?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这个方略? (3)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公民,需要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2、材料:重庆市扫黑除恶已成为我国2009年的重大事件之一,这次行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支持,广大群众对黑恶势力大胆的检举、揭发、控告,他们通过短信,来电来访等多种形式向警方提供线索达四万多条,为扫黑除恶工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线索,真正打了一场打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