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41949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美育的重要责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同时,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

2、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呢?一、钻研教材,欣赏美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同时,要把传授知识与美感体验结合起来,把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与教学内容整合起来,使之具有美的特征;要发挥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情感得到愉悦、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文质兼美,蕴含着大量的美学因素。特别是在教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状物的文章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认真体会,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发现美。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作者往往通过各种艺术形象来反映人物的行为美、道德美、思想美和品质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人

3、物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来感知人物的美好形象和优秀品质,以拨动学生的心弦,受到思想上的感染,培养审美观。二、推敲词句,鉴赏美创造美的中心环节是从审美感受提高到鉴赏,从而理解美的实质。通过生动、形象的语句、字词,可以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在掌握遣词技巧的同时,再经过学生深入地思考进行鉴赏和评价,揭示美在哪里、为什么美。如:在老舍趵突泉一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扣“名胜”、“妩媚”、“赞美”这三个关键词去分析、理解课文,深入作者对神奇的趵突泉人见人爱的静态、动态的描写,让学生按课文的顺序思考:1.以“名胜”一词为主题,点出了什么?找出文中“名胜”的特点。2.以“妩媚”一词为整体

4、,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为什么说冬天的趵突泉更美?而带出“清极了”、“不断翻滚”、“没昼没夜冒、冒、冒”、“永远不知疲倦”、“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飘荡,使学生仿佛看到泉水时隐时现、绿藻若有若无,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的美得以升华,从而不难理解作者描写了不断冒泡的泉水的柔美、活泼有趣、“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的真正含义,犹如一幅栩栩如生的风景画,令人回味无穷,美不胜收。3.以“赞美”领悟作者怀着美好的情感来欣赏趵突泉,且观察仔细,所以泉水优美动人的姿态跃然笔下,给人留下丰富的遐想。并让学生体会:“假如你来到趵突泉边,看到这神奇的美景时会想到什么?”品析出作者赞美大自然的伟大、热爱祖国

5、山河的思想感情深切而炽热。三、感情朗读,表达美的感受表达美的感受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它是美育中的最高境界。要激发学生表达美的强烈欲望,前提条件是充分感受美的事物,感受越充分,提供的想象和思维材料越丰富,表达美的情感就会越充沛。如在教学穷人第七、八两小节时,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再配有背景音乐,生动地再现了桑娜推开门时看到的情景,激发了学生“悲”的情感体验。接着对“非这样做不可”和“桑娜不这样做,西蒙的两个孩子会死的”这两句用缓和低沉的语调朗读,再让学生用语言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一个个发自内心的表达使教室里一片沉寂。再如在趵突泉一文中:“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

6、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指导学生读第一句时,可以提醒学生“大泉”读重音;“昼夜不停”和“老那么翻滚”之间的气息短促;“昼夜不停”读完之后紧接着吸气,马上吐出“老那么”、“翻滚”,“翻滚”两个字读得稍慢,给人感觉是泉水日夜不停地翻滚,时间久长,没有停止之时。读第二句时,提醒学生注意第一分句是叙述句,语气平稳;第二分句声音稍响,重读“自然的伟大”;第三分句声音稍轻,轻中重读“再不敢”。这样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后,学生知道这是作者看到趵突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而体会到自然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四、利用插图感受形象美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把文字内容诉诸

7、于视觉的画面。这是因为学生的审美能力还不太强,单单凭文字的叙述,学生在脑海中很难再现画面,唤起美感,与作者引起共鸣。这时,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可以找抓手,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好的办法是利用文本中的插图,发挥学生的想象,以达到陶冶美感和高尚情操之目的。例如:苏教版语文教材爱如茉莉一文中,就有一幅插图:映子手捧一束鲜花,进入病房,看到一幅动人的画面:母亲躺在床上,而父亲趴在病床联盟上睡着了,左手紧握住妈妈的手。映子被父母真挚而平凡的爱所感动。再通过文本的品读与感悟:母亲怕惊醒爸爸,一直不敢动,以至于胳膊和腿酸痛。通过课文的插图,学生直观而形象地感悟到父母间互为对方着想,那种平凡而真切的爱。映子被感动了,学生也被深深地感动了。总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美育的素材很多: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有优美的意境教师应深入挖掘课文中的美育因素,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