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41813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谈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美术教育旨在提高小学生的绘画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通过教学实践可知,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品德的塑造,比说教的效果要好。美术教学能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美术绘画的过程就是“练人意志”的过程。那么,怎样上好小学美术课呢?美术课教学应如何贯彻美育呢?对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一、美育渗透在整体教育工作的始终美育渗透在整体教育工作的始终,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育是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

2、段。”因为要提高审美能力,就需要学习文化、增进科学知识。科学文化的修养越高,审美能力也会提高;反过来,提高审美情趣表现为对艺术教育的挚爱,对绘画孜孜不倦的迫求。美术欣赏教学能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鉴赏能力,陶冶学生思想。绘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在观察和比较中,逐步学会比较,能概括讲出绘画中的优缺点,长期坚持产生创造能力。美术教学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耐心、细致等习惯。这些都与智力的发展密切相关,且良好的审美活动可以使学生积极向上,情绪饱满,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智力的发展大有益处。二、各学科的教学中都要渗透“美育”,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兴趣近几年,教师根据美术课程

3、标准进行教学,虽在教学上有所改进,但还不够全面。我想:教师除了在上美术课时,按“课标”给小学生讲一些美术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可在音乐、语文、社会等课上渗透“美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今中外的一些名家名著,欣赏其形象美和艺术美。可把“美育”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小学生的审美观和美术兴趣。三、教师的示范是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课主要以学生绘画为主,都是让学生在绘画中认识与掌握绘画基本技能,将自己感受到美的艺术呈现出来,逐渐提高其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教师的范画和多媒体演示,都可使学生清楚地看清绘画步骤,理解瞬间或一般人所不能发现和感受到的微妙之美。如在创作画中,引导学

4、生去挖掘生活中的闪光点,发现绘画技法的新领域从而丰富学生美的知识,提高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四、在构图、色彩、形象、语言、仪表等方面渗透美育在构图、色彩、形象等造型艺术的形式中巧妙地渗入思想教育。如在多姿的花草一课,在让学生画花草的同时渗入环保知识,增强其环保意识,提高其爱国思想。让学生满怀激情地按自己的理想去画、去作。因学生的智力、兴趣差别很大,教师必须明确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教“枝术”,而是通过美术课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自由性、个性,让其随意去表现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心灵美等内容。教师生动、精炼、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进行美育的必要手段。一般来讲,不同的教材,教师都能选用不同的文学性

5、语言来引导、渲染。如在讲解当中引用古诗词、诗歌、华丽词藻、美妙歌词等诱导学生。五、课余活动中渗透“美育”,培养小学生的耐心、毅力结合课堂教学,在课余时间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如开展美术绘画小组:书画小组、篆刻小组、集邮小组等方面的活动。俗话说:“会着容易-精着难”。对小学学生上好美术课除了眼、手、脑并用外,还必须持之以恒,联盟需要耐心。想达到美术质量的飞跃,需要量的积累。在练习绘画中,有的学生看看自己画的与教师画的相差太远,就不想练了;有的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了就练几笔,往往不见效果。对于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我就不失时机地给予关心鼓励。讲画家王冕,书法家王献之,著名画家达芬奇等人,在少年时代勤学苦练的故事,注意对学生进行意志训练,督促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刻苦练习扎实的美术基本功。综上所述,只要美术教师,因地制宜,转变观念,吹响新时代的号角上好美术课,办好课余美术绘画小组的活动课,就能推动小学生美术素质的向前发展,就能提高小学生的民族美术意识,使之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