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41231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_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_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_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_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_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_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 【关键词】 高等学校 贫困学生 思想 教育 教育技术 高校贫困家庭学生是指那些家庭月收入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居民平均 经济 收入和生活平均最低水准线,在校难以维持正常 学习 和生活的大学生。随着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 发展 ,特别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招生并轨制度的全面推行,高校中一个特殊群体贫困家庭学生群体正在形成。教育部在第20次新闻发布会散发材料之一中谈到:XX年,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为1450万人,其

2、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294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特别困难学生约123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8%1。我院地处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地,生源地多处在“老、少、边、山、穷”的西部不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多数学生家庭收入较低,据XX年调查显示,全校学生贫困率为%,特困率为%,均高于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2。因此,针对我院这一数目庞大的特殊群体,掌握他们的现状和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培育学生健康成才,确保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和谐校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贫困生存在的心理 问题 自卑心理严重 自卑心理在贫困学生中相当普遍,原因主要有:贫困生大多是

3、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生活困难,经济较拮据,来到城市后,面对陌生的社会环境,不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水平的差异,对自我现状,如外貌、服饰、语言等方面不满,由消极的自我意识、自我暗示而产生自卑感;由于城乡经济差别及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差异,贫困生感觉与其他学生存在着知识面、语言表达能力、接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文艺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在差异面前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形成了自卑心理;有些贫困生中学时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自我感觉良好,考入大学后,发现学习优秀、多才多艺的同学比比皆是,原本学习成绩带来的成就感、优异感受到冲击,心理发生落差而产生自卑感。 焦虑 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

4、困难,使得学习及生活没有稳定可靠的经济保证。为此,贫困生总处于焦灼不安的忧虑之中,一方面因考虑如何解决学习生活费用不足、家中欠债太多等问题而常常不安;另一方面,他们期望以优异的成绩来慰藉家人的辛苦劳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成绩欠佳,故而自责、焦急。有些贫困生还要外出找机会打工赚钱,在学习与打工之间疲于奔命,并且捉襟见肘的伙食费难以满足学业和打工的需要,加重了身体与精神上的负担。加上当前的就业形势又很严峻,社会竞争压力加大,使贫困生对个人的前途感到迷茫和困惑,因而精神压力过大,紧张情绪不断增加。由于精神经常处于压抑状态,没有或不愿意寻找倾诉心事的对象,焦虑情绪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宣泄,这些过度或过于持

5、久的焦虑、抑郁体验,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事实上,心理上的抑郁和焦虑带给贫困生的困扰远远超出了经济上的艰难。 依赖心理 有些贫困大学生在面对贫困时,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觉得世界很不公平,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一味地希望学校能够全额免费,希望社会各界人士为自己提供帮助,把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把接受政府、社会、学校和同学们的帮助看作是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自己接受也是心安理得,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这种等、靠、要的思想,使得他们缺乏自强自立的精神和责任感。 厌世观 家境贫寒确实给大学生贫困群体带来了许多困难乃至精神上的沉重负担。一部分贫困生不是鼓足勇气战

6、胜困难,而是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产生了挫折感,甚至失去了学习、生活的信心,而在 总结 这种挫折时,又过多地强调经济原因,夸大了社会上一些消极和腐败现象,进而发展到怨恨家庭的贫困、父母的无能,怨恨他人,以致于怨恨社会,产生一种厌世情绪。 人际交往障碍 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拮据、成长环境的相对闭塞、文化滞后、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等客观因素的 影响 ,使他们讷于言语、羞于交往,因为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愿在公共场合露面,很少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不敢或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需要一定经济付出的集体活动。另外,来自单亲或父母长年生病家庭的学生,他们从小缺少正常的关爱,不善于进行感情交流,因此就会遇到很多交流沟通的

7、障碍,影响正常的交往。由于交往不多,别人就不了解他们,结果他们就变得越来越孤独,同时由于参加活动少,泯灭了自己的才华,能力没得到发展,眼界不开阔,这就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 加强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几点措施 党和政府历来关心高等学校贫困生的生活和学习,并把贫困生救助问题看作是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平安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大事3。我院严格按照政策要求,结合自身特点,逐步完善各种资助办法,形成了“奖、贷、助、补、免”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使帮困、助困有了基本保障。但要从根本上达到解困目的,仅从经济上解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思想上、心理上、经济上的解困工作结合起来,使贫困生能更为坚强地

8、面对和应付各种挫折,创造美好的未来。 .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政治 教育 工作理念 “以学生为本”就是“以人为本”的 科学 发展 观在高校工作中的体现,是对高校提出的构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环境”五育人的工作体系的要求。作为高校基础工作的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就应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及时掌握贫困生的思想、生活和 学习 动态是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把关注的目光放在贫困生的身上,贫困生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辛酸经历,这段经历会 影响 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因此要多与贫困生接触,善于拓宽收集贫困生信息的渠道,及时掌握

9、他们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和所面临 问题 等的真实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转变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能够健康全面地成长、成才。 .2 在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 丰富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 内容 ,首先要引导贫困生用积极的人生态度来正确认识贫困,把贫困化作激励自己奋进的动力,从而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其次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对贫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让他们把对祖国、 社会 、学校、家庭的责任与实现人生价值和自身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进行诚信教育,在班级、系院建立健全诚信评价机制,将贫困生在学习、 考试 、生活、消

10、费等方面的诚信行为纳入受资助资格审核体系之中,并且定期开展诚实守信的主题班会。此外,还应对贫困生开展感恩教育,思想教育工作要有意识地将各种资助活动加以深化,变社会的爱心为贫困生成才的动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感谢曾帮助过自己的人,参与爱心活动与社会公益活动,尽自己的力量来回报社会。 .3 开展各种助困活动,切实解决贫困生实际困难 充分利用政府当前重视和推进大学生助学贷款的有关政策,建立科学完善校内学生 经济 资助运行机制,帮助贫困大学生得到完成学业所需要的最起码的经济保证,从而使贫困大学生基本上消除单纯因经济原因而导致的心理焦虑。经济资助应以“自助为主,他助为辅”,“有偿在先

11、、无偿在后”,“以酬代补”的原则进行,针对部分贫困生不守诚信不偿还贷款、勤工助学不负责任、认为只要劳动就要付钱、缺乏义务劳动观念等的思想现状,开展各种形式的诚信教育、责任感教育、吃苦耐劳教育等各种思想教育工作,让努力学习、力求上进的贫困生获奖受补,以利于克服等、靠、要的消极依赖思想,树立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以利于鼓励学生艰苦求学、勤奋上进。 .4 对贫困生的学习进行“扶贫”,提高其学习工作能力 高校中有许多贫困生由于早期所接受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使得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能力相对较差4,进入大学以后一些科目立刻显露出差距,再加上中学与大学教育方式的变化,这些学生想通过原有的学习方式赶上或超

12、过其他同学,却收效不大。加强对贫困生学习上的“扶贫”有利于帮助他们恢复自信,也有利于他们接受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思想教育工作者平时要多关心贫困生的学习状况,耐心解决贫困生的学习困难,在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贫困生之间开展“传、帮、带”活动,特别要请学习优秀的贫困生介绍如何调整心态、勤工助学之余合理支配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 方法 ;同时学校也应多开辟文化、技术型岗位,将勤工助学与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如安排高年级贫困生进实验室勤工助学,在参加科研活动中提高能力,使对贫困生的学习“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5 紧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

13、贫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高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改革和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与发展的迫切需要。贫困生由于其在学校的特殊身份及他们所面临着的更为艰难的处境,使得他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负担,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咨询、利用校园网等工具开展与贫困生的心理沟通与教育引导、开辟 网络 心理咨询室、开展网上心理知识讲座、心理案例讨论等,让贫困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缓解压力、疏通自卑、焦虑、厌世等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增强贫困生自我心理健康维护的能力,通过坚持不懈的日常教育,最终达到贫困生精神解困营造和谐人文环境的目的。 .6 创新思想教育工作的载体,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氛

14、围开展激励教育 心 理学 的自我效能感 研究 表明: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否成功达到某一标准的知觉,多次成功的体验能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5。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鼓励贫困家庭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学术、 科技 、 体育 、文娱活动,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成功地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自身的进步中获取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并且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开阔心胸,走出封闭的自我,感到党的温暖,师生的关心和呵护,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最大限度地激发自我潜能。在校园中应倡导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荣,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可耻的优良风气,使贫困学生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减少过多的心理压力,培养其乐

15、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愉悦的情绪,以增强其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正面的激励效果。 总之,高校贫困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涉及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社会的支持、家庭承担的责任以及大学生本身付出的努力等多方面的因素。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以关注贫困生的生存状况为基础,坚持以教育为先导,以育人为目标,鼓励贫困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贫困,确立贫困生自我面对人生的勇气和信念,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提高贫困生的能力,使每一位贫困生不单学有所成,更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生真正脱贫。 【 参考 文献 】 1孙雅萍.从细微处着手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XX(7):88-89. 2廖赞勇,赵必精,何胜.论民族医药院校贫困生救助工作的优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XX,29:861-863.3蒋肖波,倪再羊.“构建和谐校园”与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工作J.华东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XX,24:447-450.4马振彪.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XX:57-58.5李艳红,陈保平.自我效能感研究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XX:130-133.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