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33490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历史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历史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历史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历史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历史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历史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历史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谈历史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教学其实是一门艺术,并以教学语言为载体表示出来。苏联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孔子也曾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教师要想讲好课,就必须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必须努力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艺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下面从几个方面就教学语言的艺术问题谈谈一些看法。一、教学语言要有真实性中学历史课传授的历史知识,是有

2、史实、有观点、有概念的知识,即史论结合的科学的历史知识。而历史知识的传授与掌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历史是真实发生过的,这一点我们无法否认。而历史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人类过去活动的客观存在;二是指人们对过去事物的认识。前者是不可改变的客观存在,而后者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之上。因此,客观性是历史学科的生命,历史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真实性。因此历史语言不能是文学语言,不能有任何程度的虚构。对历史过程的讲述、人物生平的介绍,必须符合史实;在分析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揭示历史规律的时候联盟,必须从史实出发,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这也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教于学生的。二、教学语言要有科学

3、性科学性是教学的重要原则,它要求教师传授的知识和运用的方法都必须科学,即对概念、定义的表述,所作的论证,引述的事实,语言表达都是正确无误。但在实际教学中,违反科学性原则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一、观点偏颇。表现为分析历史事件、评议历史人物剖析历史现象时没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从具体的实际出发,往往以偏概全、有失公允。二、以文代史。表现为把“文史不分家”,片面化、绝对化,历史课上搬来小说、影视、戏剧台词,把讲台当舞台,哄得学生一时满堂喝彩。三、表述欠妥。表现为教学中不注重语言锤炼。半截话、重复话、口头禅不断,或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缺乏准确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此外,历史教学语言的科

4、学性,还应做到读音准确,用词严谨。比如禅让制、夫差、论语、士大夫 等。三、教学语言要有形象性历史是一幅幅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画卷,但这个过程却不能重现,也不能像物理、化学那样去做实验。一个高素质的历史教帅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讲究声情并茂,把不能重现的历史现象再现在学生面前,把深奥的事理通俗化,把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而不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运用形象的语言刻画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心理状态,能给学生“如见其人”之感,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其次,用比喻,用当时的民歌、民谣、谚语等再现历史现象,使抽象变具体。例如讲国民党统治下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可以巧引一对联:“自

5、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横批“国民万税”。一联挂上,讽刺辛辣,入木三分。通俗幽默,在哄堂大笑中,使学生领悟到其中蕴含的哲理。再次,要使形象生动,可以补充一些与中心内容有关的细节。如讲“中日甲午战争”时的黄海战役时,补充邓世昌落水后甩开部下抛给他的救生圈,赶走爱犬衔发相救的细节,就能很生动地表现邓世昌与战舰共存亡、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要做到历史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平时要注意搜集积累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史料,以便在讲课中适时、恰当地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另一方面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浅化加工,要使学生不仅愿意听,而且能听得懂。四、教学语言要有情感性历史课堂教学语言要蕴含情感,教师讲课还要感情充沛

6、,因为历史教学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还要用历史人物的嘉言义行去教育感染学生。要感染学生,先要感染自己。教师讲史实要富有情感,进入角色,别善恶,辨忠奸,喜怒哀乐,褒贬扬抑,态度鲜明,有形有色,使学生受到正义感、爱国感、英雄感、美感等的感情熏陶。要做到历史教学语的情感性,一方面,教师要有丰富强烈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师平时要注意掌握、积累一定的史料,要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能够正确运用体态语言。五、教学语言要有幽默性具有趣味性但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即便是在课堂上也是如此。尤其在当今这个日益青睐口才,崇尚幽默开放的社会里,幽默感更应在教师的语言修养中占有特殊的一席之地。而事实上,教师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的的确

7、确是一种行之有效、不可多得的教育手段。首先,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轻松自然,有趣可笑。教师把幽默的语言运用到课堂上,能够保持学生大脑的兴奋性,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紧张和疲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幽默的语言委婉含蓄,意味深长,类比、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幽默既引人入胜,妙趣横生,令人发笑,同时又鞭辟入里,启发思考,令人回味。也就是说,幽默在使人发笑的同时,还能领会到其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使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迪。幽默往往不直接揭示问题的实质,而是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比起直露的语言来,它更具有启发性,更能为人接受。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则会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8、理解和记忆,其效果远胜于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教学语言的幽默感、趣味性即所谓的“寓教于乐”、“寓庄于谐”,但也不能滥用。因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定有而且也应该有枯燥无味的东西,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的意志力。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不要为了趣味而趣味,而应将趣味性与科学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上是我在历史教学工作实践中的点滴体会。正因为教学语言有如此多的要求,这就使我们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历史专业知识的修养,对知识点和概念的掌握要准确无误;另一方面要加强自己的文字修养,多看一些语言大师的作品,丰富词汇量;多听一些艺术家的表演,从中汲取艺术营养;多从事练习,特别是在课堂上注意锻炼自己的语言。此外,充分的备课更是不容马虎。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