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的表现手法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525949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0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的表现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的表现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的表现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的表现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的表现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的表现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的表现手法(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广义的“表现手法”相当于“写作技巧”、“艺术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等。包括抒情方式、狭义的表现手法、修辞技巧以及表达方式。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情感。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既在于“写什么”,更在于 “ 怎么写 ”。表达技巧这一考点命题率占90%,,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表达技巧 1 修辞技巧 2 表达方式 3 表现手法 4 结构技巧,鉴赏手法,修辞手法,描写,议论,概念地图,抒情,表达方式,篇章结构,叙述,表现手法,首尾照应,伏笔铺垫,抑扬手法,开门见山,以小见大,对比,衬

2、托渲染,想象联想,借代双关,对偶反复,夸张排比,线索层递,赋比兴,比喻比拟,以景结情,卒章显志,概念辨析,答题模式,直接,间接,象征手法,承上启下,互文顶真,对方着笔,表达方式,间接抒情,抒情,议论,叙述,描写,虚写实写,点面结合,正面侧面,动态静态,白描工笔,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远近高低,多觉结合,借典抒情 借古讽今,借事抒情,细节描写,三、(2016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3分),借景抒情,借幽静之景抒发闲适之情,动静结合,前句动静、后句静景,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映衬,落日、鸟和人相互映衬,表达闲适之情。,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3、本诗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 4本诗在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5请赏析诗中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手法的运用及艺术效果。,【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第三步: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几种表

4、现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个大命题,只要是诗歌为更好地表现 主旨而采用的艺术手法,都可归为这一范畴,包括象征、对比、 衬托、欲扬先抑、细节描写、想象联想等,也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直抒胸臆等。常见 的表现手法如下:,描写类手法,1动静结合,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 相成。前者属于衬托手法。 特别是在一些山 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 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

5、同,作者有时 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 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 静景来衬托。,例 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2、众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动衬静,以动衬静,有静有动,(2012福建卷)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答案】(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

6、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2虚实结合,诗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 诗中的虚:看不见摸不着,虚象是诗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诗词里的虚可以分以下四类: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设想的未来之境。 从对方的角度写的景或事。,十二、(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唐】杜甫 月圆孤月

7、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13天津卷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

8、,却笑人间举子忙。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分),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2、人们称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运用“曲笔”手法中的“他面描写手法(对写法)”,体现古诗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同样,杜甫的月夜也如此,请结合诗句欣赏。(6分),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虚实之 从对方的角度着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

9、独看”,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衬托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处境;明明是自己对月思妻,反倒说成妻子对月忆夫,明明自己挂念妻小,夜深不寐,却写妻子望月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如此,更显出他们夫妻深厚的爱,也显示出诗人对妻子独居孤村的怜惜。,4、白描,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的是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很自然就会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的漫漫

10、古道,听听耳边的呼啸的秋风,看看胯下的瘦马,是什么感觉?只能断肠!这就是白描。,它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表现手法之描写类,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这首诗突出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这样一幅宁静优美的水乡风景画(2分),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2分),5、细描(

11、工笔),孔雀东南飞中以工笔亮彩描绘了刘兰芝的形象: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它也是绘画中的术语,又叫细描,是指对事物进行精雕细刻式的描写。它的特点是详尽而细腻。,表现手法之描写类,6、细节描写,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

12、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细节指细微的动作或细小的情节,这些动作或情节人们一般不在意,但对表现人物性格或抒发情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细节描写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管中窥豹,一叶落而知秋。,表现手法之描写类,7、正面描写,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分析正面描写时,要考虑感观角度、观察角度。,也称直接描写。,表现手法之描写类,8、侧面描写,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

13、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也称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不直接描写,而从其他人物的态度、议论、评价等方面达到间接表现事物的目的。,表现手法之描写类,(天津卷)14.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侧面描写,桃

14、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

15、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番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答,“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

16、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暮春之景.,声色结合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诗人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绘形、绘声、绘色,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如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就从听觉和视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气氛,烘托了蜀道的难与险.,2015(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比拟,如“柳拂”。 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 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