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种唱法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18970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三种唱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三种唱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三种唱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三种唱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三种唱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三种唱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三种唱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谈三种唱法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普通大众习惯把歌唱唱法分为民族、美声、通俗三种称谓。文章从歌唱声乐实际情况出发,以专业的视角实事求是地对歌唱方法进行梳理、分析、探讨,统一对歌唱唱法的认识,以利于歌唱事业的发展。关键词:民族唱法 民歌唱法 戏曲唱法 曲艺唱法 民族新唱法 美声唱法 通俗唱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上升到了新的阶段,歌唱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笔者从歌唱唱法的实际情况出发,分门别类地对歌唱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述。

2、一、民族唱法民族唱法又称“民族或民间唱法”。广义上讲,它应是曲艺(说唱)唱法、戏曲唱法、民歌唱法和民族新唱法四大系统的总称。从狭义上讲它是一门独立的歌唱方法。在演唱风格上可以分成两类,即民族传统唱法和民族新唱法。(一)民族传统唱法1.民歌唱法。民歌唱法自然、纯朴、甜美、吐字亲切,或用真声,或用假声,或用真假混声。民歌唱法是民族歌唱的摇篮,也是民族歌唱发展的源泉。它来自民间,直接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感情。所唱的各种小调、小曲、山歌、号子、高腔山歌、青海花儿、蒙古长调等,在群众中广泛传唱,经久不衰。内蒙古的宝音德力格、新疆的阿依木泥沙、青海花儿大王朱仲禄、云南的黄虹、广东的张振坤、江苏的雪飞等,都是来

3、自民间的歌手。正因为他们来自民间,最能直接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感情,是群众心声的代言人,因此他们在当地的影响之大,威望之高,是许多著名歌唱家所不及的。2.戏曲唱法。戏曲唱法是民族传统声乐中的代表唱法。优秀的戏曲演员都有着深厚唱功和独特的风格,并自成流派,如京剧界的梅、程、尚、荀;越剧界有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等。戏曲演员以音色来分行:老生苍劲、沉着; 武生挺拔、嘹亮;文小生委婉、文静;武小生宽亮、挺拔;青衣嘹亮、圆润、稳重;花旦清脆、活泼、柔婉;花脸雄浑、粗犷;丑清脆、流利、简捷;老生音色润厚、抒情;老旦在老生的基础上加之以纤细、柔婉。戏曲唱法的发声,采用大嗓、小嗓、大小嗓综合等几种。唱字讲究“口

4、法”“喷口”,对于出字、归韵、收声、五音、四呼、十三辙、四声等都有严谨的规定。戏曲还特别强调唱情。如“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唱者先设身处地而忘其为度曲矣”(乐记),甚至达到“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萧然六月寒”(明太子朱权词林须知)的传神境地。3.曲艺唱法。曲艺唱法是另一种戏曲唱法。曲艺又称说唱,其特点是:念白和唱腔在表演过程中交替进行。要求演员有娴熟、扎实的演唱各种叙事、抒情、戏剧性唱腔的能力。著名的说唱艺术家有马如飞、刘宝全、骆玉笙、蒋月泉、魏喜奎等。所以,行家们常以“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音韵、醉人的音”作为评价说唱技艺的标准。说唱艺术是说、演、唱、弹、舞几功俱全的艺术,各曲种演员还需

5、要有演、弹、舞等修养。著名的说唱艺术家,如马如飞、刘宝全、骆玉笙、蒋月泉、魏喜奎等,不但演唱技艺高深,而且还创造并留赠给后人许多精美的唱腔和唱段。著名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插曲重整山河待后生就是老艺术家骆玉笙先生的新唱腔,颇受当代听众的欢迎。(二)民族新唱法民族新唱法是在继承了民族传统的三种唱法的基础上,保持了民族的风格,又借鉴了西洋传统唱法的先进理论、教学方法和发声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它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欣赏习惯。1.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新唱法。以王昆、李波、郭兰英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歌唱家,其演唱风格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或民族性。上世纪40年代的兄妹开荒白毛女就是民族新唱法的雏型。此唱法在50年代中

6、期就出现在中国的音乐舞台上。2.含美声色彩的民族新唱法。这种唱法十分讲究吐字、行腔、润腔,讲究传统的表演程式,在发声、用气、共鸣等方面有美声成分,突破了老一辈歌唱家单一的地区、民族的局限,所演唱的曲目更丰富,风格更多样。这种唱法的歌唱家代表有李双江、吴雁泽、蒋大为、彭丽媛、阎维文等。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唱法将成为我国民族唱法的一大主干力量。3.带有通俗色彩的民族新唱法。这种类型歌唱家的代表有李谷一、朱逢博、关贵敏、钱曼华、张暴默、郑绪岚、郁钧剑、董文华等。他们具有较好的自然声音素质和发声方法,在行腔上带有明显的韵味特点。他们追求一种贴近时代节奏的轻松活泼的表现风格,以唱情为主,以情带声,用真情实

7、感去感染人、吸引人。它是民族歌唱法的一种“革新”倾向和发展趋势,也将成为民族唱法的又一大主干力量。这种唱法被称为“通俗成分的民族新唱法”。二、美声唱法美声唱法又叫“西洋唱法”或“西欧传统唱法”,它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意大利的歌唱学派以“贝尔康托(Bel-canto)”著称,是“美好的歌唱”或“美好的表演形式”的意思。遗憾的是我国已把它翻译成“美声”或“美声唱法”,其意义便仅仅局限到声音上去了。300多年来,“贝尔康托”早已被全世界所接受。如今,它已不再是意大利人的专有唱法,而属于全人类歌唱事业的共同财富。(一)美声唱法的特点美声唱法发声自如,声区统一,一般有着两

8、个八度以上的宽广音域;十分讲究声音的连贯,音色的优美,读字的清真;很强调音量的控制。演唱者不用麦克风扩音,已把声音传得远,注重声音的穿透力和爆发力;讲究声音的高位置(面罩共鸣),相对稳定的喉头,横膈膜的支持;强调呼吸和共鸣对歌唱发声的重要作用;科学地将男、女声分成不同类型的六个声部。(二)美声唱法的发展状况阉人歌唱时代。阉人歌者创造了“真正的美声学派”,他们从小学习歌唱并进行阉割手术,具有中性女高音明亮、秀丽的色彩和高超、绚烂的演唱技巧,能充分掌握角色和具有高贵的气质,他们是典型的西方美声唱法的奠基人。阉人歌手统治舞台200年,创立了相对完整的歌唱体系,对今天的歌唱还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中有许

9、多杰出人才,如托西、波尔波拉、法锐耐利等。这个时代的演唱特征是注重华彩、优美、轻巧、华丽的歌唱风格。大歌剧时代。歌剧诞生在17世纪的意大利。19世纪开始,受欧洲大革命启迪,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欣赏过去浅薄、浮华的声音技巧的炫耀,而喜爱低音区响亮、高音区辉煌的嗓音。大歌剧时代的特征是舞台上出现男、女演员构成新型的歌剧形式,受到公众承认和欢迎。杰出的歌剧作家有罗西尼、唐尼采蒂、贝里尼、威尔第等。他们为大歌剧时代创作了诸多优美、富于声乐化和生活气息的作品,如弄臣茶花女奥赛罗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声乐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由于时代的发展,要求歌手具有大音量和戏剧性的演唱风

10、格、强烈穿透力的音响。这段时期有两位人物对美声唱法做出过突出贡献,一位是享有极高声望的兰培尔蒡,他的歌唱艺术一书,仍是当今欧洲研究“贝尔康托”的重要资料。另一位是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加尔西亚,他在法国巴黎音乐学院任教时,精心研究了发声器官的构造和应用,于1855年发明了喉镜。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对歌唱发声做了科学解释的人,此后,声乐研究便进入了现代科学的时代。歌剧发源于意大利,后来在法国、德国、俄国等地得到发展,形成了歌剧的四大主要流派,并在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歌唱家,如恩利柯卡鲁梭、费奥道尔夏里亚宾、玛利亚卡拉斯、琼萨瑟兰、玛丽琳霍恩、卢西亚诺帕瓦罗蒂、普拉西多多明戈等。“

11、美声唱法”已成为世界人民的财富。在我国,美声唱法已有90余年的历史。杰出的代表有老一辈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应尚能、周淑安、黄友葵、喻宜萱、周小燕、郎毓秀等。多年来,我国自己培养了以张权、郭淑珍、温可铮、施鸿鄂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歌唱家,他们的演唱成就卓著,为美声唱法的民族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年轻一代的歌唱家胡晓平、张建一、詹曼华、傅海静、梁宁、迪里拜尔、刘跃、范竞马、曹群、顾欣以及更年轻一代的廖昌永、吴碧霞、邓晓俊等歌唱家在世界各种声乐比赛中频频获奖,引起了世界对我国声乐力量的瞩目。国外评论界声称“中国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声乐教师,所以,能培养出世界一流的歌唱家”。中国声乐正走向世界。 三、通俗唱法

12、通俗唱法又称“流行唱法”“自然唱法”,它是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相对而言的。如果说严肃音乐(交响乐、歌剧等)是以“娱人”“寓教育于娱乐之中”作为它表现的主要目的的话,那么,通俗音乐却反其道而行之,它以“表白真情”为表现的主要目的。(一) 通俗唱法的主要特点通俗唱法强调演唱的自然、朴实、亲切、逼真,或娓娓的倾诉,或强烈的宣泄,以情真意切为基点。通俗歌手大多使用中、低声区,较少使用“头声”,运用轻声、气声、假声、真声、装饰音、滑音、颤音、连音及自由节奏等多种技法来表现歌曲。歌者注重歌词的节奏,并自由地加以发挥。通俗唱法注重声音和吐字靠前,有一定的吟唱效果。演唱风格特别富有个性,需要有特色的嗓音

13、条件。通俗歌手还注重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尽量克服把观众和演员隔开的“舞台感”,允许并带动观众的参与歌唱,与演唱者共享欢乐。通俗歌手多数采用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他们可以到舞台的各个部位去表演,还可以借助许多非音乐因素扑朔迷离的灯光,变幻无穷的色彩,以及各种服饰、化妆手段等来达到他们所需要的舞台效果。都讲究话筒与音响的使用和控制。由此可见,通俗唱法是大众化、富有时代感、有很强感染力的唱法,是深受当代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二)通俗唱法的现状和分类关于通俗唱法,至今仍有各种褒贬不一的看法,但它作为一种演唱形式已经成为客观存在。我国目前通俗歌坛基本由两大部分组成。1.四种唱法:我国港台风格(以邓丽君为代表

14、,亦包括台湾校园歌曲的演唱者)、日本风格(香港歌星大多直接模仿日本歌星的唱法,也有的用粤语填日本歌)、欧美风格(美国黑人歌星及乡村歌手)、劲歌风格(一种欧美风格在亚洲的变形)。这部分歌手业余成分占多数,他们尚处于单纯模仿阶段。由于世界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社会习惯不同,艺术上单凭模仿是肯定没有出路的。改革开放初期处于模仿阶段,现早已走出模仿阶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2.借鉴外来唱法,形成独特风格的歌手。他们借鉴国外歌星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情况,把握时代脉搏,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努力学习发声技巧,加强自身素养。不少歌手还在通俗唱法与民族风格的结合上作出了

15、优异的成绩,如崔健、刘欢、孙楠、韩红等,他们唱出当代群众的心声,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我国很多优秀的通俗歌手在国际通俗歌曲的比赛中获奖,走上了国际舞台,这无疑标志着我国通俗歌手艺术水平正在迅速提高。参考文献:1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北京:华乐出版社,2金铁霖.民族声乐的学习与训练.郑州:黄河音像出版社,3周小燕编著.声乐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4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5周洪雷.音乐市场营销及案例分析.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6郭建民.声乐文化学.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