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心理学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11793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音乐心理学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音乐心理学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音乐心理学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音乐心理学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音乐心理学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音乐心理学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音乐心理学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析音乐心理学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音乐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儿童音乐心理学。它是研究儿童在学习、表演音乐时的心理活动现象及其发展的一门科学。儿童心理学中所指的“儿童”这一概念是广义的,它是指孩子出生到成熟之间的整个阶段。儿童音乐心理学研究18岁前各个年龄期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诸如:儿童各年龄期的音乐感知和绝对音高感知的培养与发展;不同年龄儿童的音乐记忆和适应儿童的科学记忆方法;儿童由浅到深的音乐想象发展及培养;儿童最初的音乐思维方式及对儿童的音乐思维启发与

2、诱导;儿童音乐表演时的情感表达;意志在儿童学习音乐时的作用与培养;儿童气质和性格对音乐学习、演唱演奏的影响及调整;儿童音乐能力的健全与发展。上述诸方面都是儿童音乐心理学研究的范围。随着儿童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其研究内容还会不断增加和深入。儿童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儿童的各种音乐活动都是受其不同年龄的心理因素所支配的。因此,对儿童音乐心理的研究,对提高与发展孩子们的音乐活动水平具有重大意义。研究这门学科可以对儿童音乐教育工作提供心理理论的指导,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了解不同年龄的儿童音乐心理特点和规联盟律,科学地进行音乐教学。还可帮助教师总结儿童音乐教育经验,提高音乐教学自觉

3、性与水平。儿童音乐心理学具有上述科学性与应用性。但是,这门学科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广大中、小学和幼儿音乐教师站在儿童音乐教育的第一线,应义不容辞地承担建设这个学科的责任。下面简单介绍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一些音乐心理特征。乳儿期:这个时期乳儿的音乐听觉反应不太精细,也较缓慢。满两个月时就能区别一般的铃声或门声,有高低音的反应。三个月时有可能区分彼此相距八度音程的音调。五至七个月时能对大三度和小三度的音程有所辨别。在满周岁时孩子有的有较好的节奏感,能用准确的身躯动作表现出来。婴儿期:即先学前期。四度、五度音程可以辨认,出现了最初的学习音乐活动,可以模仿成人歌唱或弹琴拉琴动作。这时音乐记忆迅

4、速发展,可以记住两三个乐句,有对音乐兴趣的表现。在这个时期可以是儿童音乐教育的开始阶段。幼儿期:即学前期。这时期儿童的感知能力发展较快,除各种音程外,还可听辨一些简单的和弦,可以记住八到十六小节的乐曲,可以完整地演唱、演奏一般的乐曲。对音乐的兴趣逐渐增大。童年期:即小学阶段,又称学龄初期。已有观察音乐现象的能力,注意观看别人的音乐演奏、演唱,也能听辨较难辨别的和弦音。音乐记忆内容与篇幅增大,音乐想象开始自由地活动。在练习时能表现出一定的意志,并能产生美好的音乐前程的理想。少年期:即学龄中期,相当于初中阶段。这时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进步迅猛。记忆、思维、能力、意志、兴趣都趋向成熟。青年初期:即学

5、龄晚期,相当于高中阶段。这时已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并自觉地进行学习。音乐听觉敏锐,能辨别各种音程及和弦,是音乐记忆表现最良好的时代,思维方法逐渐科学化。上述都是一般的儿童音乐心理特征。儿童之间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有的儿童有超常的音乐心理特征,表现出突出的音乐天赋。但有一些儿童对音乐反应较为缓慢,落后于正常的音乐年龄心理特征。这些性特征对研究者来说是需要分别对待和处理的。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过程,即要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引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教给学生

6、感受、理解与掌握音乐内涵的本领,要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合理安排音乐教学的程序和方法。小学低年级,这时的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简单具体的事物易于接受,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的教具所吸引,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主要是根据直观形象的外在属性进行概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他们在游戏与娱乐中学习。小学中年级,不再单纯追求主要作用于感官的感觉上的需要,这时的学生开始需要比从前更进一步地得到知觉上的满足。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运用歌曲所表现的典型的意境与情绪,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注意对学生形象思维能

7、力的培养;要掌握和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简单的分析、综合、比较与分类能力的培养,使其逐步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小学高年级,由于年龄增长和身体发育,学生在心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就认识过程而言,有意注意逐渐上升到主导方面,使抽象思维有了发展的可能性。理解记忆能力越来越强,思维方式由以具体思维为主的形式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形式过渡。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发展。在这一时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可适当讲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故事,如名人与音乐、音乐家轶事、名曲诞生的趣事等。如果学生处于变声期,可多安排一些器乐教学和欣赏教学以及能够调动学生内心活动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欲望等。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