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钢琴演奏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11774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钢琴演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钢琴演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钢琴演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钢琴演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钢琴演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钢琴演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钢琴演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析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钢琴演奏作为一个音乐表演的学习者,音乐无时无刻不围绕在身边,那音乐究竟是什么?这个答案可以有万千种,但没有唯一的标准,因为每个人认知不同、体验不同,更重要的是思维模式不同。我们可以描绘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但归根到底音乐是一种有特定思想内容的音响形式,是人类现实生活的某种反映。虽然关于音乐我们“无法言说”,但对于一个人关于音乐的体验与认知却是有径可循的,而这样的途径正是笔者在音乐人类学视野下所感悟和学

2、习到的。对于音乐人类学的定义,美国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曾定义其是“文化中的音乐研究”或者“ 作为文化的音乐研究”,从此学科的发展来看,音乐人类学是音乐学和人类学的交缘学科, 是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在音乐研究领域的具体运用和特殊实践。它的基本理念、研究方法正渗透在音乐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例如音乐史学、音乐考古学、音乐形态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等等,为音乐学各领域提供了研究思想和方法1。所以,音乐人类学作为一种方法、思维、观念, 作用并适用于人类任何音乐文化的研究,当然对于钢琴演奏这一直接的音乐表达形式更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是最初的学习目的,还是至关重要的学习方法,更或是学习过程中可能

3、遇到的问题,我们都可以从音乐人类学这门学科中得到启示,获得一些独特的却又根本的解决途径。联盟一、端正的学习目的是表演艺术魅力的源泉首先,作为一个音乐表演者,无论其表演成功与否,其音乐活动一定要在正确、端正的主观思想下操作进行。之所以将表演艺术的目的性提到第一位是因为从人类行为来看,真正音乐的产生不是被制造,而是被创造。具体到个人,由于意识支配行为,所以只有在正确、非功利的意识前提下,人们才可能具有自然平和的心态,才可能创造或呈现出某种最本质的音乐,例如现在备受关注的原生态音乐文化。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表演类学习者热衷于各种钢琴比赛,其中不乏一群人只是为了获取所谓的认可与评价,在功利心态下进行学习,

4、从而滋生出一些“畸形儿”,例如不考虑自身技术水平而一味拔高曲目难度去追求炫技;不深入体会作品内涵而一味盲目模仿大家的肢体语言去夸张渲染所谓的“艺术性”等等。其实这样的现象随处可见且愈演愈烈,因而所以只有在端正态度的前提下,其他的一切行为才可能走上正轨,避免“畸形”学习。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钢琴表演者行进的推动器钢琴演奏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科学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在这里如何触键,如何处理音色不是笔者要讨论的,而如何去理解触键的方式,如何去挖掘处理音色技巧背后的意义才是笔者所要论述的。钢琴演奏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艺术,因而眼界与学识的拓展直接影响演奏的思维模式。笔者在接触音乐人类学后

5、发现,其“音乐学”与“人类学”的交织已打破了笔者对于音乐理论的“纯知识”状态,而是将音乐还原至人类社会发展中,从而引导笔者在新的视野下,更深层次、或更本质的了解音乐形态及音乐表达。除了音乐表演这一直接的表达方式之外,还有更多细致的、专业的研究领域譬如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史等,这些理论性强、看似“死板”的学科经常遭到大多数表演类学习者的冷漠,但我们是否考虑过这些靠文字记录人类音乐发展史的学科意图究竟是什么?在我们拿掉表演艺术形式所呈现出的“光环”后去审视这些文字背后所要展现的世界,不难发现,正是这些文字将音乐这种人类感情特殊的载体运用科学的方法使她的玄妙之处不再过于神秘,而是有

6、理有据。音乐人类学正是作为一种方法、思维与观念,已将一种哲学的精神渗透于这些学科当中,强调了我们音乐行为中的思辨性,而不仅仅是基于个人狭隘情感体验下的音乐行为活动。音乐人类学可以提供给音乐表演学习者更广阔的视野和更科学思维方法,帮助学习者深入音乐本质,了解具体音乐行为活动背后的意义,进而合理的诠释音乐作品。透过音乐人类学的学习,我们更应该学习其中渗透出的严谨、全面的治学精神。回归到钢琴演奏学习,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明白到底缺失的是技术层面还是认知层面,针对问题要做到需要什么补什么,该补什么补什么,不能投机,只是一味模仿“形似”,忽略“神似”,逐渐演变成一个音乐表演的匠人。所以,面对演奏学习中

7、出现的触键问题、音色问题,若将目光停留在对声音的听辨上未免显得过于机械。我们应“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应从音响蕴含的意味出发,去体会情感共鸣,从而将演奏从狭隘的听觉感受上升至对于情感的认知。所以,最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是局限于技术或专业的音乐知识,而是打开思路,扩充眼界,全面提升自己对于事物的认知,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运用在演奏实践中即能增强手指的控制力,将音乐由外到内,发自内心的呈现,去展现出一种极为自然的状态,将“徒有其表”的模仿注入真实的情感体验,呈现出更具“血肉性”的作品。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解决演奏难题的金钥匙一个优秀的音乐家必定拥有好的音乐修养,而良好的音乐修养需要一定的技能做基础

8、,深刻的文化内涵做支撑,二者兼备且相互融合才可能达到一定的音乐修养。但相比较技能而言,文化内涵在大众视线中似乎总是屈居于第二位。本文着重从学习中出现的典型问题着手阐述文化内涵的重要性。而如何从音乐活动的实践活动中发觉到了文化内涵的重要性正是笔者通过对于音乐人类学这门交叉学科的学习中所深刻领悟到的。每个钢琴演奏者的学习都经历过从单音、和弦到和声色彩,从节奏、节拍到节奏功能,从中古调式、自然大小调到无调性的学习过程,所以我们不难发现自身知识的构架已从单一的知识变成了系统的归纳,同样地,纵观人类音乐史的发展,其每一个脚步伴随着的是一个社会形态的发展。所以,对于一个有一定演奏基础的学习者来说,不仅仅演

9、奏地是音符,而是将自己的人生阅历,情感体验与之相结合,浓缩于音乐当中。所以演奏中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必须融合地恰到好处才能呈现出好品质的音乐。目前,在大部分钢琴演奏学习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类三点:一、无暇顾及音符背后的文化背景;二、演奏的作品生硬、空洞;三、表演者的心理素质欠缺。对于上面这些常见的问题,大部分人可能会提出以下相应的解决方法:一、学习过程中阅读相应的文献资料,譬如作品的创作背景;二、多听且多模仿CD中音乐家的演奏,做到“像模像样”;三、多多参加比赛及公开演奏,去锻炼“见怪不怪”的心理素质。当然,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些的途径,也是大多数人尝试的解决方法,但通过笔者的亲身经历及与他人

10、的交流来看,这些方法起到的作用只是表面的、不牢靠的。当然,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学习者来说,只能从上述的机械性重复操作中获取经验值,但对于年龄层较大的学习者例如大学生,更或是研究生而言,这样的举措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还会为我们徒增无端的烦恼。首先,对于作品内涵的了解不能再局限于单独作品的创作背景。这里以舒曼的钢琴套曲克莱斯勒偶记为例,对其创作背景的了解不能止步于她是一部根据德国文学家霍夫曼的文学原著公猫穆尔的生活观为源泉的创作、是在遭遇与克拉拉的感情危机下的一部作品以及凸显出舒曼双重性格这三点,而应去挖掘地更深:即当时舒曼所处的社会背景、受启发的文学原著的结构特点、舒曼形成双重性格的原因、舒曼文学性

11、音乐语言的思维特征、钢琴套曲中分曲的体裁、曲式及调式调性等。只有从这些更深的层次入手才能清楚的了解一部音乐作品的发展脉络及人文背景:因为事物的发展必然循序渐进,没有环环相扣的知识积累就无法全面深刻地诠释;没有与之相关的思考与体验就无法真实地表达出作者的原意。所以,一个人学识宽广与否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解释作品演绎的空洞、生硬就容易许多了。所谓大众审美即遵循一种普遍原则,什么是空洞、虚有其表,什么是真实、赋有内涵,不需要专门的定义与衡量法则,只要在听众内心能够产生情感共鸣的就是好的音乐。有些人认为钢琴演奏是一项高雅的音乐活动,存在着一种晦涩的听觉感受,但笔者认为,一个全面、内涵的演奏家所演奏的作

12、品不是为了炫耀技术,更不是让听众产生“高深莫测”与“遥不可及”的“崇拜”,而是借用音乐诉说情怀,借用音乐表达生活。有内涵的音乐是直通听众心底的。所以,要想表达的音乐有内涵,首先演奏者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最后,关于怯场问题,其实是问题一、二所造成的最终后果,即在乐曲的学习中没有做足相应的了解和积累,仅仅将相关的音乐知识储存为文化知识,而没有内化成一种涵养,所以所谓的音乐会或是比赛只是一种机械惯性的维持,只是一种被动的输出,而不是以“音乐的主人”的身份去诉说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与听众的分享与交流。当然,优雅的、舒适自然的“诉说”需要的是演奏者严谨,全面的准备:如何将作者的意图与自身的思考融为一体,如

13、何用音乐去还原生活的本真,是一个优秀的演奏者所要反复实践与琢磨的事情。从上述的解决方法中不难看出,一个人的文化内涵支撑着演奏活动的方方面面,而且最终决定音乐品质好坏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储备,更重要的是个人在体验认知后沉淀出的涵养。结语本文立足于音乐人类学学科的视野下,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上去思考钢琴演奏的实践活动,并通过这门交叉性学科完善学习的思维模式,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及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笔者建议更多的学习者去接触音乐人类学,去获得对于音乐独特的认知视角,从而更好的推进自身的表演艺术。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