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霍克斯《红楼梦》英译中文化翻译的无意之失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11561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霍克斯《红楼梦》英译中文化翻译的无意之失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析霍克斯《红楼梦》英译中文化翻译的无意之失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析霍克斯《红楼梦》英译中文化翻译的无意之失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析霍克斯《红楼梦》英译中文化翻译的无意之失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析霍克斯《红楼梦》英译中文化翻译的无意之失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霍克斯《红楼梦》英译中文化翻译的无意之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霍克斯《红楼梦》英译中文化翻译的无意之失(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析霍克斯红楼梦英译中文化翻译的无意之失摘要:本文通过对霍克斯与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红楼梦第三回两种英语译文的对比,发现了霍克斯对原文文化意蕴理解的一些偏差,具体地证明了译者的生活阅历、学养对其译文取向无意识中的影响,也说明了翻译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达,而不止于语言层面。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外文翻译中的文化陷阱并由此进一步认识到译者文化学习的无有止境。关键词:红楼梦 霍克斯 文化意蕴 文化转换1.引言红楼梦自然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中的巅峰之作,至今尚无可与匹敌者。如清

2、代竹枝词所谓,“开言不谈红楼梦,只读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在当时的流行,其后二百多年红学之繁荣亦见其影响之大。经典作品的翻译本即不易,而翻译卷佚浩繁、结构宏伟、思深意密、文备众体的人称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便更见其难。据上海外国语大学于连江博士统计,至XX年红楼梦已产生27种外文语言的83个译本,但这其中全译是少数,而且已出版的英文的全译本至今也仅有两种。其一是David Hawkes与其女婿 John Minford合著的五卷本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1及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合著的三卷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2。这两种译著自七十年代面

3、世以来均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其各自的特色自是鲜明。今为领悟富含文化内涵的词句翻译之难,试以他们红楼梦第三回的译文作以对比欣赏和剖析。2.文化意蕴的理解偏差“翻译不仅是语言,更确切的说,是文化转换。”3王佐良先生也一针见血的指出,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4。所以,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要做好翻译就要对翻译对象中包含的文化现象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而这远不是精通一门语言所能包括的任务。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一般的人尚觉其如汪洋大海难以穷究底细,那么此一文化之外的人要想完全掌握,则绝对是不可能的,他所能做的不过是尽其能力对所研究民族文化的了解在量上更多一点,质上更深入一点。像红

4、楼梦这样的文化大书,让一位中国学者与一位外国学者同时来研究,中国人天然地占有某些优势,而杨宪益与霍克斯两位学者的译文中必然体现出他们各自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他们二位的理解是否相同?下面试举例说明。1)乌木联牌字色之误。原文: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A: and above the chairs hung, one on each side, a pair of vertical elbony boards inlaid with a couplet in characters of gold.B: and above these hung two panels of e

5、bony with the following couplet inset in silver.评:对联上的字为银白色,而霍氏译为gold,这可能是笔误,但更可能是文化理解上的宽泛之误。在前文霍氏将“荣禧堂 ”几个大字译为用金色,依此类推,这儿他又以为是金字。当然中国人 在匾、联等处常用金色书字,比如,红色对联用金粉书字,但若底色为黑色则一般不会用金色,而是白色,反之,白纸黑字。2)叩头之误。原文:黛玉一一拜见过。A: Dai-yu kotowed to each of them in turn.B: Tai-yu greeted each in turn.评:中国人虽有叩头之礼,但也不是滥用

6、的。前面黛玉向贾母叩头是正确的,而此处李纨本与黛玉平辈不用说不必叩头,即便是两位舅母,当老太太在此之时,黛玉也是不必向她们叩头的。这个霍教授可能不知道,所以用了kotowed.但杨先生是知道的,故用greeted。3)配药之误。原文:“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A:“Well, thats handy,” said Grandmother Jia. “I take the Pills myself. We can easily tell them to make up a few more each time.”B:“Thats good,” approved the L

7、ady Dowager. “Were having pills made, and Ill see they make some for you.”评:霍氏以为贾母所食药与黛玉相同。但一个病弱的少女与一位老太太所食用的中药怎么可能相同?若相同,贾母会说: “我正好也用这药,叫他们多配一份就是了。”所谓“正配丸药”并非配黛玉所用的那种丸药,而“多配一料”并非原来的药多配一份。对此杨氏倒是有明确区分的。4)家系之误。原文: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A:“.And everything about her so distingue! She doesnt t

8、ake after your side of the family, Grannie. Shes more like a Jia .”B:“.Her whole air is so distinguished! 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 son-in-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 but more like a Jia .”评:A文说“She doesnt take after your side of the family”贾母一系是哪一系?是娘家?是婆家?是婆家,原话自相矛盾;是娘家,非黛玉之出身,等于白说。更何况家族传承并

9、不按女方血统划分。所以“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即不像林家的人,正如杨先生的译文:“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 son-in-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5)对联之译。原文: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A:May the jewel of learning shine in this house more effulgently than the sun and moon.May the insignia of honour glitter in these halls more brilliantly than the sta

10、rry sky.B:Pearls on the dais outshine the sun and moon;Insignia of honor in the hall blaze like iridescent clouds.评:“珠玑”即珍珠,“黼黻”为古代官僚贵族礼服上的花纹。“两句形容座中人和堂上客的衣饰华贵:佩带的珠玉如日月般光彩照人,衣服的图饰如烟霞般绚丽夺目。”5中国为礼仪之邦,故多谦谦君子,但在文辞修饰方面那是从不谦让的。屈原便有“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之句,后代这种夸张之词更是随处可见;“千秋万岁”是常用的颂词,“顶天立地”也只是一个堂堂男子,“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

11、直下三千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其实只是说说而已,全是抒发感情,并无实指。于是座中人佩带的珠玉到底是如同日月之光还是胜过日月之光,堂上客衣饰的花纹是像烟霞般绚烂还是比之更绚烂便也无所谓。对此霍杨两位的译文均不错,但霍氏用May,把别人的赞美变成了祝愿,则不恰当。比如,“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要用may,“流芳百世”若用may便要人怀疑其居心;终究霍氏对于中国人夸张与真实之间的界限不大明了。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到底是虚假的祝愿还是真实的描述,这期间的微妙心理大约中国人自己也要糊涂,不过may的不能用是显然的。有人说“语言和文化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心理文化的差异,而在心理文化中,

12、对语言文化转换最具阻力的是思维方式的差异”3,这一点在这一幅对联的翻译中可以明确体现。 )熙凤捧茶。原文: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 A: While Xi-feng was speaking, the servants brought in tea and various plates of food, the distribution of which she proceeded to supervise in person.B: Meanwhile refreshments had been served. And as Xifeng handed round the t

13、ea and sweetmeats.评:王熙凤并非看着女仆给每个人摆上茶果,而是从仆人手中接过来亲自送到每个人跟前。这一点不可忽视,这说明了小说中一再说的贾家是诗书旧族,规矩大,也说明了王熙凤并非一味地骄横,在有些场合她也是很热情大方,殷勤有礼的。7)三间兽头大门A: a triple gateway whose doors were embellished with animal-headsB: a great triple gate with beast head knockers评)杨氏knockers一词用得好。所谓“兽头大门”之“兽头”正是门环之所在,而且此兽也并非一般的动物,而是凶

14、猛的威慑性的动物形象,所以将“兽头”译为beast head knockers要比animal-heads 更准确。唯有深知中国文化习俗者方会如此用词。8)寄名锁A: a padlock-shaped amulet/B: a lock-shaped amulet containing his Buddhistic name评:古代中国人有让和尚为小孩取名的习俗,又有人将所取之名刻于锁状金属物上挂在孩子脖上。霍氏翻译时对文化细节多有所补充解释,但此处宝玉胸前所挂之“寄名锁”,他只译为“锁状宝贝”,并不能使英美读者完全明白。杨氏的 “镌有和尚所取名字的锁状物”,则使人知其底细,也说明杨先生的博学洽

15、物。3.结语以上分析并无意于指出霍克斯教授翻译的失误相反,霍克斯教授的译本被许多学者评为优美的译文,并受到英美读者的广泛欢迎。然而瑕不掩瑜,作为中国读者,我们更易于发现霍译对源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背离,其中有有意为之的,如译“红”为 green, 以基督教词语代替佛道词语,对原文的少量增删等等,这些难免引起中国学者的非议,而如笔者上文所述则是无意之为。即是说在霍克斯教授本人并未意识到在这些地方他对源语文化的背离,而这种现象更加证明了译者在翻译中发挥的主体性作用,其背后则是译者自身的生活经历与学养的潜在左右。以霍克斯这样著名的汉学家也难免出现翻译上的理解失误,这更让我们认识到翻译,即便经典翻译,也并不神秘,而是人间烟火的产物;同时也让我们警醒,作为中国人,当我们翻译外文为汉语时虽然比起翻译汉语为外文要容易些,但其中必然会有许多文化陷阱,非长久浸润目的语文化当中不可以轻易发现。参考文献:1 David Hawke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I) M. London: Penguin Group, 1973. Vo11:46.2 杨宪益, 戴乃迭 译. A Dream of Red Mansions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5.3 陈宏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