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赫拉克利特的审美主体塑造观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10443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赫拉克利特的审美主体塑造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赫拉克利特的审美主体塑造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赫拉克利特的审美主体塑造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赫拉克利特的审美主体塑造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赫拉克利特的审美主体塑造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赫拉克利特的审美主体塑造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赫拉克利特的审美主体塑造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析赫拉克利特的审美主体塑造观一直以来,人们对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哲学思想的研究都集中在他的流变说和辩证统一说上,尤其强调他是“辩证法奠基人”的历史地位,而忽略了他在审美创造方面的研究。并且现在的学界大多数人认为赫拉克利特的语言晦涩难懂就忽视了对其学说的解读,而以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科学主体论美学观点来看,重新梳理其残篇我们发现赫拉克利特的美学观具有很高的价值,赫拉克利特将哲学从完全讨论外部世界开始转向认识的主体人。其依据人本身的人性发展来提出主体的审美

2、塑造、主体精神层面的心理和谐等美学问题对现在的学科现状有很大的价值和研究的必要性。赫拉克利特生活在古希腊民主制的开创时代,当时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民主制的开创,而古希腊开创的民主制进而又塑造了古代雅典人的人权意识,被塑造的古代雅典人的人权意识又保障了人性的自然展开。这种当时的现状我们完全可以从当时文学艺术的繁荣、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日常生活的多样性、体育活动形式多样性当中可以看出来。尤其是在古希腊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所需要的各种因素在古希腊神话中得到完全展开,那种完美的意识我们表述为神的人性化体现出人性的神圣。并且每一个神都有某一方面的完美性,寄托了人的审美观念,同时在艺术方面古希腊神话把审

3、美创造追求放到了很高的位置。所以生活在这样一个民主开放的时代,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也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积极追求。他看到了人这个主体的根本,强调人的审美创造精神,注意到了主体完满塑造的重要性。并且认识到了一个完整的人是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赫拉克利特认为内在的和谐比外在的和谐更重要,内在的心理和谐规定着人生能否科学和充分的发展。进而赫拉克利特强调审美主体的塑造不仅仅要从外在的形式入手,更重要的是要追求内心的和谐完满和人格品质的高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体现出了美学的最高目标和宗旨。1审美主体的完满塑造首先,赫拉克利特认识到人不应该仅

4、仅满足于物质层面的需求,只追求物质满足的人与动物没有区别,人应该有更高层次的完满精神追求。他说“宁愿取永恒的光荣而不要变灭的事物”,并赞扬那些具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战死而亡的灵魂比染疫而亡的灵魂纯洁”,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赫拉克利特强调了作为社会文化主体的人不应只停留在物质生存层面,而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对于那种碌碌无为沉溺于肉体快感的低级生存状态给予了直接的谴责,“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得时候是幸福的。”同时他还谴责那些多数人像牲畜一样在那里狼吞虎咽,他在这里对审美主体的塑造提出了要求。动物的生存无法超越物质,而人的生存应该有审美与创造的追求。我们知道,人

5、的生命不同于动物生命,人的生命通过意识作用,自然地要追求某种意义和价值,生命要通过自身的活动去体现多方面的能力,即生命冲动。在冲动中体验人生的种种滋味,力求在物质力量上改变世界,在精神能力上认知世界,在审美与创造能力上设计创造理想世界,让生命从物质世界延伸到文化意义世界,成为文化生命,再上升到审美创造的境界,使生命具有审美创造的意义。因此,主体能够站在一个高度对旧有的生活状态进行审视和梳理,以完成审美意识组织的自觉建构,从而为更高价值的创造奠定基础。从这个角度上讲,赫拉克利特所强调的审美主体完满塑造,就是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肯定人的精神追求,对人的精神境界提出美学指标,实现主体的完美,使人生活

6、得有意义与价值。2主体精神层面的心理和谐赫拉克利特说:“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这个“看不见的和谐”就是人这个主体精神层面的心理和谐。赫拉克利特认为真正的和谐是主体内在的和谐,但这种内在的和谐是我们无法看到的,并且认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因为看得见的和谐是表面上的,而表面可以伪装、可以欺骗,深入进去并没有真正的和谐。譬如一个物质条件优越的人,从表面看很光鲜,但深入了解却发现其没有高尚的精神品质,这样的和谐并不是真正的和谐。而一个贫穷的人,他在物质上不如前者丰厚,从外表看似不和谐,但他却有高尚的精神品质,拥有内心的和谐,这样的人才是达到了真正的和谐。赫拉克利特认为内在的

7、心理和谐比外在的和谐更美好,他在这里同样也是强调注重主体精神的完满塑造,要注重主体的内在修养和精神品质的提升。因为内心精神状态的和谐能够带来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从今天我们所倡导的科学主体论美学观点来看,“人的心理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经验的同时增长着心理能力,人们在生命价值意识觉醒之后,就将心理上的意识和能力系统化,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暖流,指向心理建构的完美,营造人生完美设计蓝图和创新的理想景象,从而创造更高的人生价值。”这是真正的心理上的完美。同时人的心理是精神生命的控制中心,又是人生动力的源泉,心理的运动沟通了人生和世界,将人类与世界推向越来越高的审美与创造。因此作为主

8、体的人能够自觉地建构完美的意识系统追求和谐的精神状态,这样的人才能达到与他人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从而进行更高层次的价值创造。主体的和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对立统一中实现内外和谐赫拉克利特认为对立产生和谐,他指出:“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显然赫拉克利特看到了对立是统一的条件,“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其所指的内在的心理和谐并不是处于一个绝对孤立的状态,而是在主体与事物相互作用或者相互对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相对心理状态。因此,心理和谐必须通过与周围环境的联盟相互作用而实现。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

9、总和,人无法离开社会而存在,人的心理现象也必然彰显着一定时代的社会和文化属性,无论是和谐的心理状态还是不和谐的心理状态,其实质都是主体对社会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和谐与否,既取决于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取决于客观现实。因此,心理和谐植根于社会现实,脱离了与社会实践和现实环境的联系,人的心理无以产生,心理和谐也无从谈起。主体在社会活动中会时常与社会或周围环境形成对立的状态,在对立的过程当中,主体应该积极地在积累经验的同时增强心理能力,指向心理和谐与完满建构,从而积极寻求发展和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的统一体,是由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人的全面发

10、展应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与和谐,更应追求人自身心理和精神上的和谐状态。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我们所倡导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都需要通过作为主体的人自身的和谐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终也要落实到个体自身的和谐发展。个人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本质的基础,人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他自身的特性一方面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象性关系中,另一方面也蕴藏在他自身的内部结构之中,即个人外在与内在的和谐。主体对异化的积极扬弃完整的人生,应该是多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自下而上,人的生存关系层次依次是:生命关系日常生活关系社会关系科学文化关系创新关系价值关系无限发展。从这个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体以生

11、命为基础,在纵向上向更高层次的关系发展,最终在价值关系层面无限延伸。完满的人生应该是实现价值关系的人生。然而在现实生存中,很多人在生命关系层次中止步于生命关系、生活关系或者社会关系,甚至向负价值方向发展,这样的人生是异化的人生,主体没有实现对其本质的全面占有。人的物质、精神活动本身及其产物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变成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转过来支配和统治人本身。人性的异化违背了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宗旨,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人性的畸形发展。在异化中,人失去了人作为人的价值及主体性,已经从根本上否定人的真正价值的存在。人从本质上已失去自由自觉的特性,沦为一种工具,成为一种手段,处于被奴役被支配的地位。扬弃人的异化

12、现象,应关注人的存在与发展,关注人的内外和谐,从而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马克思看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共产主义的实现,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也是人对自己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然而现代人对物质的无限追求,使自己没有时间与精力顾及其精神要求,于是精神世界的苍白与贫乏就成了现代人难以克服的窘境。古希腊人对精神价值和审美创造积极追求的生活态度在今天很有启发意义。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现代社会的发展将呈现出明显的物欲化和享乐化。人们面对着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对着物欲横流,不注重或忽视了自身精神品质的

13、完满建构,以至于缺乏精神动力,而出现精神空虚,甚至是精神家园的荒芜,于是人们普遍感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了物质上的巨人,却是精神上的矮子,这种人性的异化在现今社会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对于主体而言,如果物质单向度发展到了极端,就会要以精神的倒退和崩塌为代价,主体的这种片面发展,使人的和谐发展受到了阻碍,不仅不利于人性的自然完整展开,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因此,作为主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使内心更加坚定,努力构建和谐的内心世界,才不会在社会生活中迷失了自己,才能在正价值方向上向更高层次的关系发展,从而与他人、自然以及社会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进而使主体

14、赖以生存的家园得到和谐发展。3赫拉克利特美学思想的启示主体的生存是不断趋于完美和谐的生存,主体在精神追求中不断提升,从一般主体上升到审美主体,在审美体验中获得精神不朽。主体的内外和谐统一塑造着主体的精神品格,使主体的人生得以科学地展开和发展,从而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高度。赫拉克利特以人这个根本为出发点,将人放在一个崇高的审美创造的主体的神圣位置上来塑造,使之达到自然、健全、完美、崇高、神圣、庄严伟大。以赫拉克利特的主体塑造观来看当时的古希腊社会的话,我们就不难发现在古希腊民主制的社会里,人性得到了自然展开。其生活方式本质上就是人性文化,审美达到了崇高的境界,人生创造达到了很高的美学指标。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压制了人性的伸展,人性文化被神性文化所取代,而随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出现,主体开始复兴,人性文化再现出应有的光辉。那么现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应循着这一正确的发展方向,重新塑造自我,实现人生价值觉醒。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