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的化学复习课(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06384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新课标下的化学复习课(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新课标下的化学复习课(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新课标下的化学复习课(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新课标下的化学复习课(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新课标下的化学复习课(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新课标下的化学复习课(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新课标下的化学复习课(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析新课标下的化学复习课(1) 摘要:在新课标引导下,笔者把实际的复习教学过程与之相结合,摸索出一种独特的复习教学方式,通过“我知道”、“我还知道”、“我想知道”三个步骤变被动复习为主动,为学生提供舞台,充分展示自己。 关键词:新课标 化学 复习 教学效果 每一单元结束后,教师总会上一节复习课来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点,构建知识脉络图。学生会根据教师的引导把所学的内容串联起来。师生之间的良好配合,正能体现出学生的“主”,教师的“导”的效果。即便如此,学生的自主能力还是

2、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为适应新课标的思路,笔者在实际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我知道”、“我还知道”、“我想知道”三个步骤变被动复习为主动,为学生提供舞台,充分展示自己。课堂氛围热烈,学生思路活跃,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我知道” 每一单元要复习的内容太多,但无论学生的基础是好,是差,都能掌握部分本单元应该知道的知识。于是我在黑板上开辟子“我知道”的栏目,可以让平时基础较差的同学来完成。学生先快速浏览课本,之后和同桌、小组交流,再上台展示。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化学方程式等,学生会自觉有条理的小结演示在黑板上或者小案例上。 例如,在第六单元的复习课上,在“我知道”栏中,学生能小结出如

3、下知识点: 1、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是: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的检验用澄清的石灰水,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等等达20条之多,这也是分层学习的最低层次,能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展示自己。 二、“我还知道” 从“还”字入手,让全体学生都有自由展示的空间,是分层学习的较高层次。较高层次学生也能够将老师授课时较难的知识点;较难习题,联系实际的应用知识点;甚至自己在学习中的理解;网络、媒体中获取的新知识展示给全体同学们。 例如: 1、我还知道元素周期表中横行

4、、纵行与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必须同时发生,因为有得氧必有失氧; 、进入干涸的深井之前应用灯火检验; 、我还知道催化剂概念中“改变”包括“加快”“减慢”的含义; 、我总结了象H2这样的单质化学式共7个,O2、N2、F2、Cl2、Br2、I2。 此过程一般能将本单元中老师想要小结的内容全部呈现给大家,有时会超出老师的想象,拓展得更好。 三、“我想知道” 这个过程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层次,是拔尖培优过程,是让更优秀的学生展示的舞台。 用心学习的学生往往会平时积累和收集一些学习中、生活中、网络中等涉及到各方面的问题。但老师必须强调最好涉及的是本单元的或学过的内

5、容,以免拓展得太宽。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有更广的知识。 当然往往有许多问题可以由更优秀的学生来解释或解答,给他们自信展示的舞台。例如: 1、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29,怎样得出来的? 学生答:28*4/5+32*1/5=29 、镁条燃烧后剩下的物质的质量是大于还是小于镁条的质量? 课后学生实验探究,结论是小于次数多,大于的次数少,并分析了原因。 、许多有机物燃烧都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但很难配平,有没有较定式的公式? 可以让学生用CXHyOz燃烧来推导出:CXHyOz+2OXCO2+y/2H2O 、化合价难记,能否推测? 能。引导他们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到离子结构示意图来推测。 、怎样

6、检验某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 引导学生分析:常规方法,即点燃检验生成物是不能的,如果隔绝空气强热分解,是否有水生成可以判断;其二,定量分析,即分别称量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再计算来判断。 这样的一节复习课,教师可能很少说,很少写,绝大多数时间是学生自己在思考、忙碌甚至在“争吵”、在展示。其效果往往超出老师想象程度,会拓展得更细、更宽、更广。因为只有学生才知道自己哪些学到了,哪些还需要请教老师,老师也能从他们的“争吵”中找到他们的误区,得以及时纠正。发现他们的优点,同时也能补充自己。 这堂复习课的气氛始终非常活跃,学生对问题内容挖掘深入,同组同学讨论甚至争论,考虑的问题比较全面。有的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7、比教师更简捷,想象力更丰富。教学效果远远胜过教师讲学生听。同以往的教学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兴趣更强,对问题挖掘深度远远超过平时。在教师以“独白”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以接受的方式进行学习时,课堂上出现的除了教科书中的知识和教师已有的知识外,很难有新的发现。而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同时他们也是一个发现者。学生具有很大的发现潜力,但在“接受式”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我们没有给学生以发现的机会,这种潜力往往会被我们所忽略和扼杀。换位学习给了学生发现的机会。 笔者强烈地感受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所带来的是课堂教学的生机勃勃,彰显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本质特征。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8、;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教师要珍惜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带着主观臆测,将感性知识暴露出来。教师要激发那种灵感的活跃性,让学生学习兴奋的选择性得到泛化,神经联系的突发性得到加强。科学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这就决定了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以学习者的角色去读懂学生。只有知道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只有知道什么知识为学生所需要,自己才能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识;只有了解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自己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式。 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体验到成就感,激励他们在以后分析问题时更深入、更全面。学生在交流分析的时候可以说是精彩纷呈,教师不断地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师生之间弥漫、充盈着一种精神氛围,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只有教师真正地关注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才能让他们尽情地想、尽情地说、尽情地做,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愉快,课堂定会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