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06286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的发展,各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与国家,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表现在科学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为了适应新形式的发展,实现人事制度和用人机制有效地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实施改革,以增强竞争实力,来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一、目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第一,人力资源管理中应进一步健全有效地激励机制。当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按照国家的工资制度进行工资分配,主要

2、根据员工的职称和等级来确定收入水平,而聘用制员工则按合同协议由单位自筹资金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工资支付往往不能反映员工业绩和工作岗位差异,不能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主要是通过考核评估、行政职务管理、员工奖惩、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管理等方面的构成。而激励机制面对单位所有员工,缺乏针对不同层次人员的分类评价体系,实际考核评价效果不是很好。这一问题突出表现在单纯依靠行政职务晋升激励中低层次管理人员很难有效调动其积极性。第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体系有待于进一步落实。有些人认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是学校或者员工自己的事情,不应该由事业单位来做,这显然是不懂人才成长的规律。严重制约人

3、才潜能的开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用,应当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因此,对员工的培训和培养应当制定科学的规划,进行有计划、持续的培训、教育和开发,以增强人才的竞争力和凝聚力。第三,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体系应进一步规范和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工资分配、职称考核和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而且也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方面发挥了强大作用。为此。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系统、合理的绩效考核成绩制度体系,才能实现更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绩效评估结果的目的。二、转变观念,科学落实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第

4、一,完善人力资源的选拔任用机制。人事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科学合理地选拔、使用人才,促进人岗相适,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局面。建立并完善人才聘用模式和人才测评体系。建立人岗匹配的测评与分析体系,即整合评估结果,进行个体特性分析。结合岗位胜任力要求,进行人和岗位适合度分析。第二,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体系。人事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积极培育组织发展所需的各种人才,持续鼓励员工在职学习,开展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按照组织工作岗位和技能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知识库,创造实时学习和自我学习的条件;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接受管理或专业方面的深造;以资格认证

5、、职称评定、任职培训、岗位培训、专业学习为动力,促进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和终生学习。第三,进一步健全人才激励分配机制。人事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应以价值创造为基础。价值评价为依据,构建合理、公平、公正、透明的价值分配制度。通过精神和物质、特殊与一般相结合的形式,充分体现贡献者的价值,激发贡献者,鼓励人人多贡献。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收入分配和激励办法,大胆探索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第四,进一步健全旨在提高行政能力的培训体系。人事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要以提高行政能力为宗旨,进一步健全培训体系。一要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利用工作任务分析和工作绩效分析方法科学地评估培训需求,明确培训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二要在培训内容上根据公共人力资源的特点,贯彻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更新课程设置,注重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同时强调专业技术培训与人文精神熏陶的兼顾,注重对工作人员潜能的开发,引进入格拓展训练等先进方法。三要采用不同的切实可行的培训方式,实行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正常培训与继续教育同步,在岗与脱产并举,另外要注重引入案例教学、角色扮演、主题研讨、情景模拟等先进教育方法。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