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信息化成本与教育信息化投资的关系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06089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教育信息化成本与教育信息化投资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教育信息化成本与教育信息化投资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教育信息化成本与教育信息化投资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教育信息化成本与教育信息化投资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教育信息化成本与教育信息化投资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教育信息化成本与教育信息化投资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教育信息化成本与教育信息化投资的关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析教育信息化成本与教育信息化投资的关系近年来,对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范畴也越来越广,其中涉及最多的是教育信息化的成本和效益问题。很多研究者都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教育信息化投入巨大,成本巨大,却没有收到与预期相应的收益和回报。笔者发现在众多的研究中,教育信息化的投资和成本经常被混淆来用,不加以区分,有的研究干脆用一个来代替另一个,这样对分析教育信息化的成本效益问题是不利的,也不能为教育信息化领导者、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依据,本文试着从多个角度

2、来区分二者,讨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教育信息化成本的内涵教育中本不存在成本范畴,学校也不进行成本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代替成本核算。当人们不仅视教育为消费,而将教育支出视为投资,通过教育投资,受教育者个人和社会可以获得经济收益时,就将经济学中的成本范畴和成本核算制度移植到教育中来,产生了教育成本的范畴。1综合借鉴众多学者关于教育成本概念和内涵的界定,以及教育信息化自身发展的性质和特点,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成本是指在信息化社会,为了促进教育改革、实现信息化教育而应发生或实际发生的价值牺牲。教育信息化成本不仅包括可用货币计量的价值牺牲,也包括不能货币化的价值牺牲,如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成本和机会成本等。

3、在此讨论教育信息化成本的概念范畴有两个,一个是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一个是从实际的成本计量核算的角度来分析。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主要进行逻辑分析,讨论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所有应该发生的价值牺牲;从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来看,侧重于已经发生的即实际发生的价值牺牲,这部分中很多是可以用货币来计量的,使用会计成本来核算,也就是把信息化教育视同工厂的经济生产那样去研究教育信息化成本。 但是教育的对象是人,并不完全等同于工厂的经济生产,在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有很多实际发生的隐性的但又无法货币化的价值牺牲值得注意,这部分成本必须被考虑进去,这样才会避免因只分析会计成本而造成以偏概全,进而影响对教育信息化效益的正确分析

4、。二、教育信息化投资的内涵“投资”原是经济学概念,是指投入的资金可能产生的新的价值,即产生的经济效益。大百科全书中对投资的解释为:投资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就世界范围分析,20世纪0年代投资被引入到教育领域,称之为教育投资。我国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在教育领域内也引入了教育投资的概念。靳希斌教授将教育投资解释为: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或者指用于教育、训练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2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领域的一部分,借鉴教育投资的概念来分析教育信

5、息化投资的内涵,教育信息化投资也称教育信息化投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投入到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包括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投资、设备投资和人力投资。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对教育信息化投资进行分析时,引入总拥有成本这一基本概念和分析工具,应用总拥有成本的概念来分析投资与回报、投资结构与投资配置。总拥有成本源自经济学,被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产业的经济学分析和决策中,是指实现工程和项目的总投资及其合理的结构、配置和进度。教育信息化投资与国家教育投资政策相关,与区域经济发展挂钩,是一个周期长并具有潜在性、长效性和高效性特点的过程。从投资性质上来看,教育信息化投

6、资的性质更倾向于生产性投资,因为教育信息化能够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改变劳动力的性质,生产人的劳动能力;教育信息化可以生产和再生产科学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可以缩短科学发明的时间,可以缩短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形成现实的直接的社会生产力;教育信息化能够扩大劳动对象和范围,挖掘和拓展劳动资源和劳动条件;教育信息化可以加快信息的传播,促成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等。三、教育信息化成本和教育信息化投资的异同1.教育信息化成本与教育信息化投资的区别从本质的角度来看,教育信息化成本是为了促进教育改革、实现信息化教育而应发生或实际发生的价值牺牲,本质是指教育信息化发展自身的消耗。而教育信息化投资是指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

7、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投入到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本质是指外界对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投入。从主体的角度来看,教育信息化成本是站在信息化教育本身的角度来说的,包括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本人、家长等各方面为实现信息化教育而做出的价值牺牲。教育信息化投资则主要是从行政部门来说,主要是指国家或地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投入。有些没有直接投到具体的学校或者学生身上,而投到相关的行业去带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如:对IT行业的投资和对教学软件开发的投资等,还有些虽然投到了教育信息化事业中,但不直接对学校的信息化教育产生作用,换句话说,是不直接作为成本计入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中去的

8、。从概念范畴的角度来看,教育信息化成本存在于两个范畴,一个是从教育信息化目标出发,进行逻辑分析,讨论所有应发生的价值牺牲,这是理论分析的范畴;另一个是从教育信息化实践出发,讨论所有实际发生的价值牺牲,这是成本计量核算的范畴。而教育信息化投资只包括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实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只包括实际已经发生的。从计量的角度来看,教育信息化成本在计算实际发生的价值牺牲时,包括显性的部分和隐性的部分,其中显性的部分,可以用货币计算的,使用会计成本来指代,也就是在“把教育视同经济生产”的基本分析框架下研究教育信息化成本。但是教育并不等同于经济生产,其中还存在大量的实际发生的隐性价值牺牲,而这

9、部分是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却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对教育信息化过程产生重要作用的,如: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成本等,因此计算教育信息化成本时通常采用描述的方式来表达。而教育信息化投资则不包括这部分隐性的内容,投入的经费是多少会计计量就是多少,设备投入和人力投入都是可以转化为货币形式来显示的,即投资是完全可以通过会计核算来计量的,不存在模糊的无法计量的内容。从分类的角度来看,教育信息化成本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彼此之间有交叉融合,如:教育信息化的成本可以分为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教育信息化的非货币成本分别由教职员和学生负担,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心理成本、教职员的心理成本和因为教育信息化而付出的额外工作。教育信

10、息化的货币成本又分为财务成本和机会成本。教育信息化机会成本指教育信息所使用的资源因为他们用于教育信息化而损失的价值。财务成本,也就是会计成本,是可以通过学校的账簿记录或个人的支出记录计算出来的。教育信息化的成本还可以分为教职员工负担的成本和学校负担的成本以及学生负担的成本等。教职员负担的教育信息化成本主要是为信息技术培训付费和因为学校教育信息化购买信息技术的软硬件。学生负担的教育信息化成本主要是电教代办费和上机费。学校负担的教育信息化成本包括资本性成本和经常性成本。学校负担的教师培训费包括为本校教职工参加上级培训付费和校本培训的费用。从广义上说,为促进教育信息化而进行的教科研活动经费,也是人员

11、培训成本的一部分。4而教育信息化投资的分类则非常简单明了,即经费投资、设备投资和人力投资这三大方面,目前还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从研究的目的来看,研究教育信息化成本的目的在于发现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成本结构,提高已投入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教育信息化科学决策和系统规划提供支持信息。而研究教育信息化投资,为分析教育信息化投入产出比做基础,为国家和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级各类各种教育事业的投资比例做依据,更好地调整对各类教育事业的投资,使整个教育事业更加快速稳定和谐地发展。从结果的角度来看,二者的关注点不同,教育信息化成本是要考虑效益的,即在信息化教育过程中耗费了多少成本和资源,之后又能得到哪些收益

12、,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教育信息化投资则不仅要考虑到效益的问题,更重要的还要考虑到效率的问题,对于教育事业的投资者来说,虽然教育是非营利的,回报也是有周期的,但也要考虑到周期长短的问题,即效率高低的问题,如果效率很低,回报周期无限长,那投资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2.教育信息化成本和教育信息化投资的联系尽管上述教育信息化成本和教育信息化投资存在如此多的不同点,二者的联系还是非常紧密的。教育信息化成本里面那部分显性的可以用货币计算的成本里就包括了国家和地区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所投资的部分,包括经费投资、设备投资和人员培训投资,当这些资金用于购买教育信息化资源并耗费时,就形成教育信息化成本。所产生的结果即效益和效率也是相联系的,在回报周期一定的条件下,只有高效率才会产生较好的效益,同样只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才能说明投资是高效率的,投资也才更有意义。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